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玫 《党政论坛》2014,(5):38-40
正政务诚信建设的内涵政务诚信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和责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信用,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政府信用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倒债等失信行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上海市长宁区坚持把"诚信"建设作为专项活动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诚信建设中的难点瓶颈问题,努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政务诚信方面,一是规划引领,出台《长宁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推出"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市场信用管理机制"等5方面24项具体举措;二是信息公开,形成政府行政许可事项从项目受理到办理结束的告知制度,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内容,累计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3,(18):F0002-F0002,F0003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上海市长宁区坚持把“诚信”建设作为专项活动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诚信建设中的难点瓶颈问题,努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政务诚信方面,一是规划引领,出台《长宁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推出“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市场信用管理机制”等5方面24项具体举措;二是信息公开,形成政府行政许可事项从项目受理到办理结束的告知制度,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内容,累计发布政府信息21400余条,公开栏目累计访问量1000余万次。商务诚信方面,  相似文献   

4.
政务诚信是指政务活动中的各级政务机构和政务人员对公民真实不欺的一种行为表现,要求做到“内诚于心”和“外信于行”。依据对政务主体诚信缺失控制力的不同,政务诚信可划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政务诚信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5.
敖翔 《求知》2013,(4):4-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政务诚信"放在诚信建设的首位。这是由"政务诚信"在市场经济体制、政治民主化、现代文化、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决定的。但是,当前的政务诚信建设在政策规划、政务实施方面均面临着一些障碍,为此必须充分探究其成  相似文献   

6.
<正>诚信从本质上来讲属于道德范畴,主要应当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解决。但在现代社会,诚信还应当是一种法律范畴,必须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法治的视域看,重建政务诚信,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政务诚信中的作用,深入推进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政务诚信作为诚信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具体包含行政目的的正当、  相似文献   

7.
试论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元庆 《理论导刊》2002,(10):11-13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还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状况,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道德建设的障碍。构筑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机制势在必行。具体途径有:健全政府诚信机制,推动全社会诚信道德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机制,铸造企业信誉形象;创建个人信用机制,打造社会诚信基础;完善信用法制,加强诚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直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进程,决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先导和表率作用,认真研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诚信建设的语境下,诚信文化是一个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对应的概念。尽管诚信文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当今社会伦理学、法学、应用经济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新兴的社会问题,但诚信文化概念的宽泛性与歧义性亟需疏理与条陈。对"诚信文化"的析解,需要在遵循文化本质论思想基础上,坚持结构与形态相结合的原则,系统阐释诚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夯实我国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关于诚信的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尤为引人瞩目,已经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力强化信用意识,构建诚信理念,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诚信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本文阐述了“商务诚信”的问题,认为企业“商务诚信”建设是建立社会诚信制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诚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界在伦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领域对"诚信"都作过各自的深入研讨,但在公共伦理视阈内对诚信作综合研究尚有不足,而这又正是"诚信上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公共伦理视阈内,诚信可以拆分为"诚实+信用",因而它既是道德范畴,又是经济范畴。依"诚实的信用"来理解,我们可侧重其经济意义。在这一理解下,公共伦理视阈中的诚信问题可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之中。而就道德范畴而言,信用主要是建立  相似文献   

13.
信用和诚信两个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些讲诚信的文章不加区分,把它们看作等同的道德概念,有些不妥.对这两个概念应该加以讨论,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建设和诚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端东 《学理论》2013,(2):252-2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诚信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当下媒体舆论引导责任异化、传统信仰危机、制度的权威性弱化引起诚信问题的起因追溯,找到应变诚信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国家公务员诚信建设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公务员诚信道德是人民政府政风的核心内容之一 ;加强国家公务员诚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国家公务员诚信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提高国家公务员的诚信道德水平 ,必须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积极推进行政改革 ,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 ;完善政绩考核制度 ,健全诚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5)
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是人民的期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政务诚信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工作,阳江也紧跟步伐,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组织力度、制度建设、社会契约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还没有得到很好推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力度和制度建设,推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培育社会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7.
采用案例比较分析方法,以2015-2017年发生在川渝地区的公共冲突事件为例,对公务员政务诚信和公共冲突治理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府的公共冲突治理方式多是以应急管理为核心手段、以维持稳定为直接目的,公务人员作为公共冲突协同治理的主体,其政务诚信水平直接影响了公共冲突事件的治理效果。分析表明: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失信惩戒四个方面提高公务人员政务诚信水平,有助于提高公共冲突治理水平和治理效果。研究的局限在于它只讨论了政务主体的诚信行为对公共冲突治理的影响,缺乏对政务诚信的评价客体的考虑,案例分析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诚信以及政府的社会信用建设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做人要讲诚信,政府也要讲诚信。在整个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政府都不能够做到诚信。现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府诚信的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政府只有努力做到诚信并建立起与社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政府在自己做到诚信的同时,还需要为整个社会建立起信用体系,提供信用秩序,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政府除了需要通过直接的行政行为为社会提供信用秩序之外,更需要建立起稳定的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即通过法律制度的途径为社会提供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个人诚信现况及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公众在个人诚信、消费诚信以及社会诚信体系知晓等三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基于调查结果,就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宣传教育体系、提升公众诚信意识和健全失信惩戒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说说诚信     
近来,诚信一词在大众传媒使用率极高,诚信问题也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一个热点话题。这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市场规则的确立和有效运行,既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约束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