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悄 《党的建设》2007,(5):49-49
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毛泽东于1930年5月著成。这篇著作对于克服教条主义倾向,培养调查研究作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经过理论学习和思考之后,于1930年在中央苏区时期写的一篇文章。毛泽东在该篇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严重盛行的教条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的问题,呼吁人们科学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率先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阶段的标志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目的:一是批判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二是倡导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作调查时撰写的《调查工作》一文,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1964年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时,将其收录其中,首次公开发表,并改题目为《反对本本主义》,且在注释中作出了详细说明:"《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名著,曾一度散失.六十年代初才重新得到,后经毛泽东同志亲自审定,并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中第一次公开发表."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在第一卷中唯一增补的一篇著作就是《反对本本主义》,又备注说明:"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06,(5):25-25
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毛泽东于1930年5月著成。1930年前后,党内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一些同志生吞活剥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外国的经验,对于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不从实际出发进行讨论和研究,而一味盲目执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主要针对在新泉等地发生关于如何建设人民军队根本原则的争论而撰写的《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指明了反对红军中"本本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它是毛泽东为克服红军中教条主义思想而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是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江芬 《党史文苑》2014,(10):70-73
《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是毛泽东许多重要思想的发源地。文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任务,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优良学风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08,(5):89-89
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毛泽东于1930年5月写成的《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1930年前后,党内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一些同志生吞活剥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外国的经验,对于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不从实际出发进行讨论和研究,而一味地盲目执行。针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针对当时党内和军内盛行的“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错误而写的。这篇文章,在党内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郑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命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从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初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与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1930年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石印本小册子,革命时期这两个小册子都丢失了。1957年福建龙岩上杭县一位农民发现了《调查工作》小册子,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毛泽东看到这本小册子后,认为极其重要,将名字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并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这就是说,真正版本的《反对本本主义》至今没有发现,考证这两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对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1930年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反对本本主义》,一篇是《调查工作》,这两篇文章都是石印本小册子,革命时期这两个小册子都丢失了。1957年福建龙岩上杭县一位农民发现了《调查工作》小册子,被中央档案馆收藏。毛泽东看到这本小册子后,认为极其重要,将名字改为《反对本本主义》并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这就是说,真正版本的《反对本本主义》至今没有发现,考证这两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对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永清 《学习导报》2010,(20):40-41
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专门讲反对教条主义、搞好调查研究。后来这篇文章在反"围剿"时丢了,毛泽东一直为之惋惜。直到1957年2月,福建省上杭县一位农民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一本油印小册子捐献出来,这篇重要文献才失而复得。毛泽东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可见他对调查研究之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单劲松 《党员文摘》2023,(15):23-24
1961年3月11日,毛泽东特意为自己的一篇旧文写下说明:这是一篇老文章……一九六一年一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这篇老文章就是《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文中指出:“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相似文献   

14.
《反对本本主义》是一篇关于“调查研究学”的经典文献,其中深刻阐述了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蕴含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之际,结合写作背景重温毛泽东的这篇经典著作,学习其中调查研究的主要思想,对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自1964年公开发表以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围绕该文的写作背景、失而复得的相关情况、思想理论价值、历史地位、现实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将这些研究成果归纳分析,有利于学者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毛泽东的这篇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6.
正1930年5月,毛泽东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了一篇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此后,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调查研究思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亲自带领全党从深入调查研究入手,有的放矢地解决了一个又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教条主义历来深恨痛绝,早在1930年,他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提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反对从本本出发,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观点。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高度,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用中国化的语言“实事求是”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9年10月,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命题。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作为整风的三大对象之一加以反对,在全党普及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8.
《反对本本主义》一书是毛泽东思想的奠基性著作,纠正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蕴含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在哲学层面的高度总结。这一著作从哲学基础、引领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三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积极探索,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为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拓宽了实践路径,有益于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让马克思主义走进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21,(3)
毛泽东在1930年5月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的文章,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揭示了教条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危害性,对当时党的斗争和中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党对思想路线不断探索的结果。新时代下,重温《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建龙岩上杭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竖立着几个红色大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而《才溪乡调查》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的重要支撑,充分调动了党内领导干部主动参与到实地调研、深入分析、系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与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