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2.
曹阳 《学理论》2013,(18):37-39
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形成是马克思不断与以往旧哲学斗争、不断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在实践的革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形成奠定了马克思学说的理论旨趣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3.
谭辉 《学理论》2011,(22):73-74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生产劳动理论,并对其进行了伟大的变革,从而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创立了真正科学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观点和方法,仍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已经一百一十周年了。他与恩格斯共同创造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照亮着全世界人民的解放道路。虽然历史发展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有胜利,有挫折,甚至严重的挫折;有前进,有后退,甚至是大后退,但无论怎样曲折,都丝毫改变不了恩格斯在安葬马克思时墓前讲话中所做的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秘密——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概念的理解,已经日益凸显出理论的重要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是同现代社会的兴起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植根于物质生产过程,即生产方式的真实差异之中。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虽然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进步,但与"线性进步史观"有着本质区别。阶级对抗分析和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理解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历史性存在的两个重要维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内在历史时间",并成为对抗资本主义物化意识形态、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政治经济学著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认真学习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是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发现,这一发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所引起的革命可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中完成的革命相比美。但是,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不是他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他对以往历史理论中合理因素批判继承的产物。在这些合理因素中,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命题和需要、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就必须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同以往的历史理论特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创立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早产论”、“补课论”似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一马克思的最伟大功绩是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向认为,标志着马克思的思想达到成熟的阶段,是《德言志意识形态》一书所表明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完成,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制定,以及在《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中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发现剩余价值的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奠定初步基础。这些论断在总体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这个事关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我们的认识难道就无需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作进一步的探索吗?尤其是从马克思的社会政治思想或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来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的这些卓越地发现和他那渊博的知识是他头脑里固有的吗?是“天赋”之才吗?绝对不是的。那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那种治学精神和求实作风,刻苦研究和坚持斗争实践中来的。马克思从他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追求真理,勤奋钻研的好学生。他在中学的时候,就常常能够解释古典文学作品中含意最深的章节,就常常能够写出思想丰富的好文章。他在大学里的主  相似文献   

12.
就“经典”社会学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被认为是冲突学派的代表。从现代社会学角度看,达伦道夫可以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学者。冲突学派的学者们之间的观点具有极大差异。但是他们也具有共同的学术特点,那就是都用冲突来解释现代社会现象,都从冲突的视角来看待现代社会事件。马克思不仅将冲突看作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且将冲突视为解释人类历史的一把钥匙。他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就是用冲突的观点通览资本主义的理论。而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也就是用冲突的眼光通观人类历史的理论。马克思以阶级斗争的冲突阐释,将人类历史解释为一…  相似文献   

13.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架构,理论界主要存在着"两个组成部分说"和"三个组成部分说"的分歧。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的说法,但表达过"两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态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总称。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学说",并强化了这一学说的理论地位。恩格斯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说"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证明恩格斯和列宁的对立,而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政治经济学分为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后者正是马克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创立更为广义的经济学说是未来几代研究人员的事情。难怪列宁在批驳用传统的哲学-历史公式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时坚定地强调:“……马克思说的只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也就是他说的,他研究的只是这个形态而不是别的形态的发展规律”,“对一种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一种进步(资本主义进步)作了科学的分析”。这里自然产生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始人有什么根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4)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两大理论基石,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而创立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包含丰富的理论内容,诸如"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政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等,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有助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我国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是我们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淼  张聪 《理论探讨》2024,(2):142-148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变革、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正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赋予政治经济学范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内涵,发动了“术语革命”。从资本范畴来看,马克思批判并革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资本理解为物的观点,揭示了其“社会关系”本质,归正了对资本的理解,开显了资本的本真意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不仅起到了革新政治经济学的巨大作用,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证实、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 在“三个有利于”中,发展生产力是前提和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动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这一最终决定者的地位,使它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就是坚持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这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议总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有关.回应科学的客观性要求,体现人和社会历史独特性的历史性思维,二者的结合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这二者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背后的学术动机.在理论结构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一个"前提一理论(纲领)一解释"的架构.呈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考的表述逻辑.在理论性质上,历史唯物主义则具有科学、哲学的二重性.这一二重性也预示着历史唯物主义未来发展的二重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及分配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方 《理论导刊》2006,25(3):15-16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揭示了工人受剥削的秘密。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剩余价值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搞清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体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效率和再分配的公平,以调动全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