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参与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政治参与行为频发。受制于我国目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的有限性与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转向经常发生,对社会的稳定扣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文章通过案例解析,分析了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现状,透视了政治参与非制度化转向的演化逻辑,提出在信息时代,政府应当科学地对待政治参与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拓展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渠道,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监测并提高回应能力,引导公民理性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转变公民不正确的生态观念,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程度,帮助公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规范日常生态行为和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公民生态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高教育实效性为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探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生活化的内涵及脱离生活化的教育现状,明确公民生态意识生活化的实现路径,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殊任务,也是切实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助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改革和完善现有政治参与的制度、不断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努力培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等方面入手,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提高公民的组织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因此,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又能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使其自主和理性地参与政治,还可以通过关注弱势群体、监督权力的运行,直接或间接激活公民无序政治参与行为。因此,要正确认识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拓宽政治参与的范围;实现非政府组织的均衡发展,重点培育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增强非政府组织的利益表达能力,提升其公信力;赋予草根组织合法身份,引导它们有序地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和执政文明建设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执政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理应建立在公民有序、有效、有利的政治参与基础上,这样的政治生态,恰恰是文明执政和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性标尺。执政文明建设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应从意识建设、制度建设、行为实践等方面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都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行为不力的局面,还需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是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者的有机统一,其中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当前应从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践三方面来推动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每一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中,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道德和政治心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政治文化规定或影响着社会公民的政治意识,制约着公民的政治行为,同时也约束着其它文化的倾向。政治文化对社会的政治发展起着或是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是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政治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本文试就政治文化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 ,政治文明由低到高 ,渐次更新 ,政治文明演进依赖于社会自身的力量。公民的政治参与构成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在改革、发展的今天 ,政治参与的基础进一步扩大 ,参与渠道逐渐多样化和制度化 ,公民参与行为日趋活跃 ;同时 ,我国今天的政治参与还不成熟、不完备 ,必需以培育民主意识为先导、以政治体系制度创新为重点、以公民社会成长为契机 ,进一步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 ,政治文明由低到高 ,渐次更新 ,政治文明演进依赖于社会自身的力量。公民的政治参与构成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在改革、发展的今天 ,政治参与的基础进一步扩大 ,参与渠道逐渐多样化和制度化 ,公民参与行为日趋活跃 ;同时 ,我国今天的政治参与还不成熟、不完备 ,必需以培育民主意识为先导、以政治体系制度创新为重点、以公民社会成长为契机 ,进一步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现增长的趋势,这给经济建设、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都造成了消极影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转型期我国的特定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和公民素质及政治心理等主观因素双向作用的产物。治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需要以“民本”发展观为指导,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直接诱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社会经济问题,疏通、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为了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既包括公民行使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进行的合秩序活动,也包括那些行使公民合法权利而采用非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是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多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公民政治意识的复苏与增强和全球化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不断提高。公民意识的觉醒,决定了公民必然要求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真正主体,争取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利。而从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公民争取基本权利的政治参与行为面临着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5.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且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势,深刻认识大学生参与微博的新特征,了解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探索出适合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微博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导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正确参与微博的能力,三是做大学生微世界的"脖领儿"。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体现.公民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始终是党和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力因素应当从利益结构变化、公民意识觉醒、政治民主化改革三个层面入手,充分体现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监督,推动政治制度文明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权利与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契约意识和公德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造成了与现代公民意识格格不入的安分、柔顺、依赖、卑性的顺民性格和安于奴隶地位的奴才意识。同时现代政治的倒置状态,也使得政治冷漠进一步扩大。因而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从制度建设、教育以及公共领域的培育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离不开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养成。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存在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心理,主动性和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不足,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弱于男性政治参与意识。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制度不足方面的因素,也有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公民自身素质的影响等等。因此,应该通过多方面力量的整合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民政治意识是政治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在公民意识中的反映,公民政治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文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之中,公民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公民政治意识的提升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公民政治意识的成熟则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