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虽然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广受热议并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指导性理论之一,但奈的软实力理论所体现出来的静态思维有两个缺陷:一是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划分过于简单和绝对;二是对文化软实力的论述过于理想化。因此,需要采用动态思维来分析实力的"软"与"硬":同一种实力对不同对象,因使用方式不同,产生的软硬效果不同。就我国发展文化软实力而言,要注意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对在国际上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效果抱理性期待。  相似文献   

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发挥其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两者在主体、目标和内容上具有趋同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捍卫我国文化安全;提高公民素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基础等方式充分发挥其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既是顺应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具有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功效,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与提高文化软实力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都引发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建设可持续发展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评价和选择,弘扬积极成分,并吸收国外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优秀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安 《新东方》2014,(2):46-49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直接构成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具有战略重点的全局地位。当前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文化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高举红色文化旗帜,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在价值,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发挥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惠峰  屈慧媛 《前沿》2013,(1):114-117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居民,用于文化方面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多少,可折射出该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民生基础状况。近年来内蒙古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用于文化消费支出占比并未相应增长。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自治区居民文化消费比重,方能打牢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民生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春颖  王建华 《人民论坛》2010,(10):184-185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可以从理念、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来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体系。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体系的对策主要包括:确定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改善城市文化形象、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8.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软实力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的文化软实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彰显为:思想力、理想力、精神力、规范力.而观念释放、超越自我、扩大影响等"外显"方式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家文化软实力来自于民众对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认同,具体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通过该国国民的整体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所达到的自由和文明程度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方式和融会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方式的价值选择与表达.才能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所需要的凝聚力量.衡量这一程度的标准是民众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宪法的框架下实现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表达自由,是实现每个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民权保障.并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基础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基础问题与发展战略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重要载体和价值根基,但文化不等同于软实力。只有先进文化在有效的传播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文化软实力。就文化本身来讲,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载体、文化传播能力四个层面;从其作用来讲,主要体现在国际交往层面和国家内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国际交往和国家内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都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应当着眼于先进价值观和制度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传播媒介建设与文化传播艺术研究并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国际奥委会与奥运会的全球赞助商、美国最大快餐企业之一的麦当劳续约,双方签订了一份长期合同。“软实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实力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实现方式有三种:威胁(大棒)、利诱(胡萝卜)、吸引(自由选择)。其中第三种就是软实力。具体来说,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民族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与形象等等,其核心在于价值观。软实力在国际政治较量中就是力争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更关键的在于屈人之心。未…  相似文献   

12.
齐晓明 《长白学刊》2013,(5):155-159
我国目前文化软实力薄弱。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培育和形成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能够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影响。大众文化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与休闲方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大众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软实力"是冷战结束以后国家博弈进程中越来越依赖的力量和方式。强大的软实力,会促使他国按本国的意志行事,进而更容易扩大本国利益,有助于化解外界的忧惧,降低其他国家联合制衡中国崛起的可能性。然而,美国构建"软实力"的历史进程显示,为之要付出的金钱、生命与时间代价是远超外界所想象。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对"软实力"战略的构建与运用的认识亟待深化。为此,应该做好中国软实力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合理配置全国政治、文化、经济、民族甚至军事资源,充分释放各社会主体在中国软实力构建上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最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刘为民 《传承》2006,(6):129-131
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包括体现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状况的硬实力和体现为社会事业发展程度的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固然关心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更多地是关注社会公平、贫富差距、反腐倡廉、“三农”问题、教育乱收费、物价稳定等关系到民生的软实力。“软实力”是让人民充分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升“软实力”是政府执政为民的体现。兴宁区在实现和谐社会目标过程中,把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捆在一起抓,力求做到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软实力"的战略地位日益被民族国家所重视。2008年,中国经历的那么多不寻常,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评价和反应,是对"软实力"的极佳诠释。软实力是观念和意志的体现;软实力是民族精神和国民士气的集聚;软实力是领袖人物的超凡魅力;软实力是年轻一代的萌发力;软实力是全球传播能力和信息公开能力。本文在对中国软实力进行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十七大后我国学术界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讨论中的一些主流观点提出了补充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姚琳 《传承》2011,(5):55-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软实力对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软实力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学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是维系软实力的灵魂。软实力之所以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文化因素。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进行冷静分析,发掘其优势,认识其问题与不足,是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政治分析中没有软实力的位置。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分析昭示我们,政治分析必须确立软实力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而言,软实力主要指的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包括文化吸引力、价值观吸引力与政策吸引力三个方面。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性。对于软实力的理解,尚存在种种谬误。概括来说,这些谬误主要有:软实力等于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等于国家软实力;软实力只是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软实力只是适用于发达国家等。最后,关于发展中国家培育软实力的问题,必须达成如下基本共识:软实力是创造出来的;发展软实力,需要寄望于政治体系本身;发展软实力,需要依靠发达的社会领域的成长;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软实力的培育。总之,软实力一词具有高度的统摄力,政治分析不能只是一味强调硬实力,软实力理当成为政治学分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祚 《传承》2011,(13):55-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软实力对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软实力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学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软实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认为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是维系软实力的灵魂。软实力之所以关乎民族兴衰、国家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中的文化因素。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进行冷静分析,发掘其优势,认识其问题与不足,是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面临"十二五"的新形势,要利用公共政策和国内外社会力量两种资源,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机制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综合运用经济、军事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种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大幅度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水平,使之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金苏源  崔萍 《前沿》2011,(22):4-8
软实力是中国内地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加强两岸关系的独特优势。大陆对台软实力建设有助于促进两岸加强民族认同,有效整合大陆软实力资源,对于深化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今形势下,大陆对台软实力建设需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本文首先在梳理软实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软实力在当今两岸和平发展背景下的战略意义,接着分析大陆软实力构成要素,最后提出建设大陆软实力的具体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