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哲元到平津后,日本策划华北“自治”更加紧锣密鼓,欲迫宋就范。日军发表声明:“日军以武力驱逐国民党及蒋介石政权”。实行“华北五省自治”,让华北脱离南京中央政府。以后又提出广田三原则:一、取缔排日行动;二、中日满经济合作;三、共同防共。又利用地痞流氓演了一出要求“自治”的闹剧。在香河还选了一名汉奸当县长,逼迫当任县长交权。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进行了武装干涉。日本利用出兵苏俄远东之机,大肆攫取经济利益,其中包括掠夺远东渔业资源。日本渔业主以武力为后盾在苏俄远东水域进行所谓“自治”捕鱼。苏俄和远东共和国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干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最终迫使日本从苏俄远东撤军,取谛了“自治”捕鱼。  相似文献   

3.
保持爱国心游离于蒋、日之间宋哲元到平津后,日本策划华北“自治”更加紧锣密鼓,欲迫宋就范。日军发表声明:“日军以武力驱逐国民党及蒋介石政权”,实行“华北五省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伪满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职能角度研究伪满洲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伪满中央银行是在日本操纵下继承四行号业务基础上设立的,所谓"圆活金融、稳定币值、统治金融"不过是日本扩大对伪满洲国侵略与掠夺的手段与工具,其本质是实现日本的利益最大化。基于上述原因,伪满中央银行作为发币行和政府的银行之职能畸形膨胀,却无法承担集中存款准备、充当最后贷款人以及组织商业银行清算等"银行的银行"职能。  相似文献   

5.
“新京”(长春)发电所是“南满电”和“满电”的代表性火力发电设施之一。本文以“新京”(长春)发电所为中心,在介绍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吞并范家屯、公主岭、郭家店、四平街(四平)发电所以及长春商埠电灯厂和吉林电灯厂等中国民族电力企业这一基本事实。“南满电”和“满电”的电力垄断与掠夺行为,又为诸如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满洲化学株式会社等特殊(准特殊)会社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动力基础,进而支撑了日本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6.
1943年11月美、英、苏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申明日本应归还其“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但抗战胜利后,遭受过沙俄掠劫和日本奴役十四年的东北,名义上虽然主权归还中国,却受到苏联对港口、铁路等的霸占,对东北的财产予以疯狂掠夺。中国的主权和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1943年11月美、英、苏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申明日本应归还其“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但抗战胜利后,遭受过沙俄掠劫和日本奴役十四年的东北,名义上虽然主权归还中国,却受到苏联对港口、铁路等的霸占,对东北的财产予以疯狂掠夺。中国的主权和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成立初期,出于治安上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在地方基层实行保甲制度,通过组织反动保卫团、实行连坐制度等,疯狂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其所需经费以强征所谓的保甲费为支撑。1937年后,由于伪满洲国的主要任务向"国家建设"转变,对于基层地方,发布街制和村制,仿照日本基层的町村制度实行所谓的"地方自治",并制定了统一的街村财政税收制度。但是街村制度并没有脱离保甲制度的藩篱,也没有真正为中国东北基层地方带来自治的福音,不过是对中国东北基层进行侵略和掠夺的变形而已。  相似文献   

9.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赵俊亚 《东北亚论坛》2006,15(3):124-1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任俄国财政部长的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及其控制下的华俄道胜银行在一系列侵华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在维特的策划下,俄法联合成立了华俄道胜银行。华俄道胜银行的发展、兴盛,实际上也是在以维特为首的俄国财政部的控制之下。维特对华俄道胜银行的控制及利用,反映了沙皇俄国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掠夺和侵略。  相似文献   

11.
佐藤政府上台一年多来许多事实证明,日本对外扩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佐藤政府在美国指使下签订侵略性的“日韩条约”,建立“东北亚军事集团”,参加“遏制”中国的新月形军事包围圈。它联合苏联,反对中国。它支持美国侵略越南战争,在亚非国家中积极展开外  相似文献   

12.
在伪满“建国精神的设计者”橘朴的“王道政治”理念中,“农民自治”是其核心内容,是其设计的“满洲国”作为“东洋”农业国家发展的独特道路。橘朴的“满洲国”“农民自治”论的产生,源于其对资本主义前途失望而产生的对第三条道路的追寻理想,是站在对中国社会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糅合日本国内“大亚细亚主义”、农本法西斯主义等思想的产物。其理论中虽然包含一定的理想主义,但主要牵绊着日本侵略者利益的算计,同时缺乏精准的设计和明晰的实现路径,因此,不仅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而且最终成为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战后50年亚太地区的中国与日本”国际会议纪要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战后50年亚太地区的中国与日本”国际会议于1995年11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中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单位的记者和观察员共...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世界第3大石油消费国,而且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99%以上,作为确保石油供应安全的重要一环,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了官民并举的石油储备制度。2006年石油、LPG的储备规模分别为172天和78天。本文首先从基地布局和储备数量两个方面介绍了日本石油及LPG储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管理体制和政府扶持3个角度阐述了日本建立石油储备的政策措施,最后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自治指导部的成立,橘朴以其顾问的身份,积极主张"满洲"建立"新国家",并提出了"分权自治"的国家构想。作为日本近代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家,橘朴以中国社会存在着极强的自治传统认知为基础,主张利用中国的家族、行会等传统自治组织的同时,在自治指导部的指导下,实现所谓的"人民生活的保障",建立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依附于日本的"满洲新国家"。橘朴的"满洲新国家"自治构想,支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期侵略中国吉林乃至东北的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反抗精神,通过建立文化专制体系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是推行其“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可忽视的。在漫长的殖民统治岁月里,日本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日中东北开发协会是以开发中国东北地区为主要目的的日本企业界民间团体。其前身是“大连经济开发协力会”,它成立于1984年12月21日。1985年12月改称现名。目前,其团体会员有日本商社、银行和工厂等大约190家企业。它以促进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技术交流,发展日中两国间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说过:“日本过去虽然能够掠夺东方各国,亚洲各国,但是,现在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日本的这种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回溯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同另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缔结军事同盟,经常是日本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第3季度,日美金融界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堪称“银行风暴”的惊人事件。事件的性质迥然不同,但均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特征 (一)日本:金融机构倒闭突增,呆帐严重,信誉下降。日本的宇宙信用社、木津信用社(日本最大的信用社,储蓄额超过1万亿日元)和兵库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个月内相继倒闭,其规模是战后以来最大的,结束了日本银行的“永不倒闭神话”。另据日本大藏省估计,日本金融机构的呆帐总额约达40万亿日元(美国对呆帐的定义是利息积欠超过90天的债权和银行实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在“政治大国”战略的驱动下,加强了对东南亚的外交攻势,进一步密切了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1997年至17—14日日本原首相桥本龙太郎东盟五国之行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日本积极发展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1.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促使日本对东南亚政策作出新的战略抉择。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概括地说:一是东盟作为亚太地区独立一极的形象日渐突出;二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令全球瞩目。为此,桥本政府拟定了一份被称为“桥本理论”伪加强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