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人社团向政府提交国家文化备忘录,发表文化方面的宣言等,积极谋求华人文化发展的有利政治空间。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华人文化,华人成立各种文化社团组织,并举办华人文化节等活动。华人社团的活动和举措具有主导性甚至领导性,它们对于独立后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华文报业绵延不断,迄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其间出现过近六十种日报和近一百二十种期刊,目前尚存五家日报,日发行总量约六万余份。 泰国华文报业的发展与泰国华人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从1897年华人社会情况发生变化以来,华文报界与其他华人社团一样,成了泰国华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团体。  相似文献   

3.
华人是法国境内移民数量位居前几位的外国群体,在法国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至今成立了近百个华人社团,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是一个以女性华侨华人为主体的社团组织,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近年来透过参与或领导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的事务、利用中外节日举办或参与庆典、组织或受邀参与联谊交流、接待迎接中国政府领导与企业来访、关注参与祖国的公益事务等方式来开展活动,在情感交流联系的基础上,透过多元化的活动开展,奠定了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在海外侨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泰国华侨老报人、知名学者洪声锐先生于5月29日到穗,此前洪先生已先后九次回国,这次应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邀请,属第一次专程回国讲学。洪先生此行受到泰华社会高度重视,当地华文报纸认为这是泰华百年来享受到的最高荣誉。 洪先生对泰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泰关系发展和泰国华人社团等问题素有研究。其  相似文献   

5.
泰国华人经济状况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芳 《当代亚太》2001,(9):61-64
泰国华人经济是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华经济在推进泰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步伐.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泰国华人企业在吸取沉痛教训之后,正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以推动泰国华人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对柬埔寨华人社会中的粤属社团与乡缘认同组织的开创性研究。本文以笔者2013—2017年间在柬埔寨华人社区民族史志田野访谈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整体柬埔寨华人社会族群结构与历史发展的介绍与分析,阐述柬埔寨当代政经发展的历史基础和殖民遗绪。其后进一步探讨当前柬埔寨粤属社团现状,特别是柬埔寨华人理事总会下属的"两馆"以及柬埔寨中国商会下的"两会"的成立、发展、营运与会籍制度,并深入剖析柬埔寨粤属华侨华人社团的传承与发展困境。最后进一步归纳柬埔寨粤属华社分群及其次族群/地域认同形成的实证经验与理论范式,以探讨次族群认同或地域认同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研究基础单位的可能性及其对于落实侨务政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江白潮先生以其学术成就、社会活动及理财能力而知名于泰国泰学界、泰华研究界、金融界、新闻界和华人社团界,并因对上述几个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受到泰国朝野的赞誉、器重。笔者有幸认识江先生,且多年来鸿雁往来,受益良多。以下仅就自己所知,将江先生有关情况介绍一二。江白潮先生原籍广东澄海,今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华人参政的特点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权利是族群和个体的根本权利 ,是经济利益的根本保障。近 3 0年来 ,东南亚华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参政意识也随之提升。东南亚华人参与当地政治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华人政党或社团代表华族群体参与 ,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 ,但惟有新加坡华族能平等参与社会政治 ;二是以公民身份参政 ,不凸现华族身份 ,不代表华族群体 ,如泰国、菲律宾和越南。  相似文献   

9.
金勇 《东南亚研究》2021,(2):135-152
本文从泰国文学入手,通过不同时期泰国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华人及中国形象,探讨泰国华人群体的“中国性”问题.泰国政府对华人“中国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前现代时期的漠视,到民族主义时期视其为“泰国性”的竞争性“他者”,再到冷战时期视其为意识形态的威胁,及至崇尚多元化的当代全球化时代,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其泰然视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华人身上的“中国性”也在不断嬗变,从最初区隔于主体社会之外,到对抗同化,再到逐渐形成双重认同,最终融入泰国社会,成为社会主体人群,并形成了“华泰杂糅”的新华人文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泰华性”.它既有别于传统泰民族主义的狭义的“泰国性”,也不同于基于中国本位的“中国性”,实际上是当代新“泰国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二战前,美国九成以上的华侨华人祖籍都是广东,他们建立了发达的社团体系。二战后,这些传统侨团大多依旧存续,现今不少已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由于新移民和土生华裔加入其中的越来越少,其活动能量和影响力远不及战前。随着时代变迁,它们的主要宗旨已从早期的互扶互助转向帮助华人融入美国社会,其以往所担负的一些功能转由政府部门或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不过,它们在支持华社文教、赞助慈善公益、振兴华埠工商业,以及争取华人在美国的平等权益和福利等方面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们积极参与美国政治,是中国海峡两岸需要争取的主要侨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