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孙权遣吕蒙、陆逊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受重创。这是汉魏之际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致使诸葛亮《隆中对》规划的"跨有荆、益",分兵北上,统一天下的战略宏图化为泡影,"天下之终归于曹氏"。对此,历代史家评论颇多,然题中仍不乏剩义。例如,关羽与同僚、部属关系如何,最终怎么会众叛亲离?关羽走麦城时,蜀中为何作壁上观,无一卒前往营救?深究之,蜀汉失荆州的原因颇为复杂,它是蜀汉政权在军事、外交、用人等一系列问题上措置失当,以及内部矛盾激化而造成的。其中既有关羽的责任,亦有刘备、诸葛亮的失策。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发展,历史的演进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积极活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我国东汉末年群雄四起,刘备是势力单薄的一支,但他先是桃园三结义而得关羽、张飞,手足相待而得赵云,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天时、地利、人和,刘备得人和而建立了强大的蜀汉,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李世民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广纳人才而得天下,开创了中外著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载:“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坚子孙策、孙权。孙权是三国吴的开国皇帝,古富春即今富阳、桐庐、建德3县地。建德梅城是孙权的外婆家;桐庐天子岗是孙权曾祖的墓葬处;富阳是孙权的故乡。这是有史志可查,不存问题的。但孙权的故里,究竟在富阳何处?史家一直有争议。最近,我和几位同行就孙权故里究竟在何处作了一番调查考证,也可以说是一次孙权故里采风。结合史实进行考证后,我们认为,以现在场口镇王洲的瓜桥埠为孙权故里比较确切。在清代编印的《富阳县志》和现今人们的口头传说中,有《孙钟种瓜》的传说:东汉后期…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的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善于用人的典范 ,且各人的用人方法不尽相同 ,吴国的孙权在困难当头之时大胆起用年轻的儒生陆逊当大都督 ,统领六郡八十一州的军马 ,最后大破蜀军 ,取得胜利。孙权起用陆逊至少给我们予三点启示 :一是任人唯贤 ,不拘一格。刘备为报二弟关羽被杀之仇 ,亲率70万大军攻打吴国 ,一路上声势浩大 ,势如破竹。在这种危难之时 ,阚泽保荐陆逊 ,孙权也知陆逊具有雄才大略 ,是个难得的人才 ,而没有因为他年轻 ,名望低 ,资历浅不用之。这就充分体现了孙权任人唯贤 ,不拘一格的用人思想。二是力排众议 ,大胆起用。孙权在用…  相似文献   

5.
益州陷阱     
陈抗行 《小康》2008,(11):98-98
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结合刘备入蜀消灭刘璋势力并占据益州的故事,对理解"益州陷阱"这个概念或许有些帮助:领土快速扩张,却导致了治理的弱化——委托治理者或是产生了离心倾向,或是不遵循既定原则,最后导致系统崩溃。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的孙权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与他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其突出一招,是精神奖励法。周泰曾是孙策的左右亲随,“服事恭敬,数有战功”。孙权颇为赏识周泰,经多次请求,将其调至身边。周泰非常感激孙权的知遇之恩。一次,孙策率军讨伐叛贼,命孙权率人马驻守宣城。当时孙权年纪轻轻,未满18岁,缺乏战争经验,因而,部队安营后没有修筑防御工事,叛贼获悉此事后,发动了突然袭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开府治事,治理蜀汉朝政,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逝于北伐军中,前后达12年之久。其间,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实行对内以法治蜀,对外联合东吴、共抗曹魏的战略方针,维持了蜀汉政权与魏、吴两国鼎足而立的局面。诸葛亮死后,其培养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先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直至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代的主要领导人,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共同的优点是都会用人,这才得众力相扶,成鼎足之势。但是,他们的风格和做法又各不相同。那么,孙权的特点是什么?他的这种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它是怎样形成的,又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相似文献   

9.
与曹操、刘备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不同,孙权尚未成年就接手了父兄留下的一片基业,并得到旧臣拥戴、新人辅佐。然而,孙权却又是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后一个称帝的。他为什么要一拖再拖?在这隐忍韬晦的背后,究竟有什么苦衷和障碍?孙权又是怎样应对这些困难,并最终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10.
司奋 《中国保安》2020,(1):100-101
在沐阳县保安服务公司有一对父子保安,父亲孙权年近50岁,当了20年保安,儿子孙大一26岁,当保安已经3年。在孙权父子眼中,保安是他们热爱的职业,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结缘保安不断成长没干保安之前,孙权是沐阳县耿坏乡的一个普通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所在乡镇在沐阳县比较贫困,一家人窝在低矮的茅草房中,守着几亩薄田过着清苦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后,三分了荆州的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把争夺的目标指向了益州,而最后的胜利者是刘备。那么,刘备为什么能够在这场争夺中胜出?曹操和孙权为什么没能得手?原本据有益州的刘璋又为什么失去了他的地盘呢?  相似文献   

12.
史载;三国东吴孙策当政时,孙权尚年轻,孙策让孙权出任阳羡县令,并对他管教甚严,不准他在任内假公济私有什么花费,经常要去查帐。可当时任阳羡县功曹的周谷是个善于察颜观色的小人,他既窥破了孙权想从府库中提些钱财私用的心态;又了解孙权有些惧怕孙策,若查出来要被哥哥责骂。于是,周谷便利用自己  相似文献   

13.
史源 《政策瞭望》2008,(6):56-56
东吴名将吕蒙,少年时家境贫困,没有条件读书,但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孙权继位后,就提升吕蒙做平北都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派吕蒙为先锋,亲自攻打黄祖,以报杀父之仇。吕蒙没让孙权失望,他斩了黄祖,胜利回师,被提  相似文献   

14.
县市名由来     
嘉兴嘉兴作为政区之名由来已久,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实行郡县制,嘉兴市域为由拳、海盐两县。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认为是祥瑞之兆,乃改由拳为禾兴。吴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权  相似文献   

15.
鄂秋鸢 《世纪行》2014,(9):43-43
<正>说到观音阁,必须先说龙蟠矶。龙蟠矶又名蟠龙石,是突出于鄂州市城北长江之中的一个石矶。石矶周回七十丈,冬出而夏没,"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里,石势蜿蜒如龙,因名"。公元221年,吴王孙权迁都鄂县(今鄂州),营建吴王城,取"以武而昌"之义,把鄂县改名为武昌。相传孙权定都称帝前,有黄龙盘卧矶上,积日方去,百官皆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便将此岛取名"龙蟠矶"。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就营建于龙蟠矶上。远远望去,一船形古阁突兀于矶首之上,凌空悬虚,横江而峙,令人惊诧。观音阁是长江中的唯一寺庙。它  相似文献   

16.
正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三国鼎立时期,司马懿最主要的军事行动就是平定孟达之乱、与诸葛亮相持和削平辽东割据势力公孙渊,三次用兵皆不相同,展现了司马懿杰出的军事谋略。孙权曾评价说:"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千里奔袭一鼓作气剿灭孟达叛乱诸葛亮北伐之前一年,司马懿  相似文献   

17.
有史记载,《三国演义》中的庞统,也曾经历过两次不成功的“面试”。第一次是在东吴孙权处。周瑜死后,鲁肃深感难以称职,特向孙权推荐庞统,言其才能过人,孙权促请相见。一见庞统形容古怪,孙心中不悦,便直入正题,试其学问。问到庞统一生所学,以何为主时,庞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其才华与周瑜相比如  相似文献   

18.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君臣之间的“信”履行得较为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父子和诸葛亮,这对明主贤君在中国历史上演绎着至善至美的诚信道德。诸葛亮在治蜀时期,信用人才,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9.
张昭和陆逊,是孙权的两位重臣,为孙权立下盖世之功。然而他们的晚景都不好。张昭被冷落,陆逊被逼死。那么,在这两件事的背后,有什么政治原因和时代背景?我们从张昭和陆逊的冷暖人生当中,又能看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建安二十四年的荆州之争,由于孙权和曹操的暗中勾结,其形势很快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曹操和孙权的南北夹击下,关羽腹背受敌,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终于败走麦城,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