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韩兢 《共产党人》2005,(19):52-55
“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1943年5月,韩练成从国防研究院毕业,被蒋介石调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担任高级参谋,韩同时也担任参谋总长办公室参谋组长。侍从室不设主任,设三个处,俗称侍一处,侍二处、侍三处,三个处的主任直接对蒋介石负责。当时的侍一处主任是韩在第十六集团军时认识的桂林行营参谋长林蔚,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蒋介石在国共谈判中同意,"经费,军队照人数编制的一般规定发给"。七七事变后,由于战端初开,局势尚不明朗,蒋介石试图控制中共军队的军事指挥权,提出红军改编后"各师须直隶行营,政治机关只管联络",包括军饷在内的很多问题也就僵持下来。7月底,蒋介石不断"催促红军迅速出动抗日"。为便于出兵对日作战,中共坚持要求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及中共将领全  相似文献   

3.
地方实力派,一般指蒋介石国民党统治时期有地盘的军事政治集团和无地盘的杂牌军。地方实力派的历史,是中华民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仅就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黄辛 《湘潮》1993,(Z1)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围剿”,胜利到达陕北。国民党反动派转而重点对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动“围剿”。蒋介石在湖北宜昌设立行营,以陈诚为主任,代其统一指挥;调集二十六路军樊嵩甫纵队、汤恩伯纵队,四路军刘建绪部、湖南军阀何键部以及湘西地方武装陈渠珍师共130多个团,采取密集碉堡、四面合围、分  相似文献   

5.
正一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随后,中央红军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但在通过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却被迫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惨烈的湘江之战。1934年10月15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由"剿"共行营南昌登上自己的座机,先后飞往西安和成都,对西北、西南地区进行视察。待蒋介石得到中央红军全部撤离中央根据地的确切情报时,中央红军已通过粤界进入湖南了。蒋介石匆匆回到了南昌大本营,两份重要的情报随即摆在他面前:一是向瑞金前进的国军获得了中  相似文献   

6.
韩兢 《世纪风采》2008,(3):23-24
1994年2月,我去澳门看望原国民党军将领吕文贞先生。 吕文贞是先严韩练成在同防研究院时期的好友,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第十一战区参谋长、华北受降区北平前线指挥所主任、北平行营参谋长等职,陆军中将。1990年,出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正1938年11月,李克农被中共中央派往广西桂林,担任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各地八路军办事处面临被取缔的危险,桂林办事处也不例外。李克农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让其迅速撤离广西。就在李克农准备撤走的前一天晚上,桂林行营办公厅主任李济深派副官连夜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字:"克农快走"。李济深是国民党内地位很高的资深元老,政治上倾向共产党,对蒋介石种种  相似文献   

8.
毛邦初斗蒋     
秋思 《党史纵横》2005,(10):49-50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岛后,于1950年3月复任“总统”之职。为了能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度过危机,蒋介石着手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进行改组,同时对官吏们进行整肃。一方面是驱逐千夫所指的贪官污吏,以改善国民党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则要冻结那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精明干练、有可能对其权威构成威胁的挑战者。与在大陆时期相比,台湾狭小的空间显然有利于蒋介石对官员的控制。但台湾地方太小,众多从大陆去的高官难以各遂其愿,通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满了人,争权夺利较大陆时期要激烈得多。蒋介石也找不到更多合适的位置安插亲信,而个别官场失意…  相似文献   

9.
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中国现代史论者均认为解放战争时期存在两条战线。第一条战线是“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第二条战线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笔者认为,解放战争时期除这两条战线外,还存在一条战线,就是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他们宣布脱离国民党蒋介石,宣布脱离其反动军队,站到人民一边,站到人民解放战争一边,从而成为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股特殊的革命力量。这既包括国民党军事将领率部举行的战场起义,也包括国民党地方军政首脑率部起义后和平解放了一批省、市、地区。这些起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对战局与时局所起的特殊作用,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这第三条战线,对揭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1942年1月5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兰州航空检查所,用电话向国民党军统局西北特区少将区长程一鸣紧急报告:“有一架来自苏联的运输机已在兰州机场降落,上面载有一批苏联人员,另有一名中国军人,他是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程一鸣立即将这个重要消息密报重庆的蒋介石,请求如何处理。蒋介石下令:“你必须很好接待林彪,并妥善护送他回到延安。”  相似文献   

11.
1927.4.27--5.9武汉代表人数82人全国党员57967名生死关头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搏斗的紧急时刻召开的。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势力分崩离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继续维持其自身在华利益,纷纷拉拢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的蒋介石。许多地方军阀和官僚政客也改换门庭,投靠了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势力不断扩大,走上了军事独裁的道路。1926年末至1927年初,在广州国民政府的迁都之争中,由于中国  相似文献   

12.
黄黎 《党史博采》2003,(10):29-33
一 国民党“二大”后,蒋介石的地位明显上升,这时他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等军政要职于一身,与在广东的一些国民党领袖相比,在军事上,蒋介  相似文献   

13.
“三位一体”力挽狂澜 “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以及他的“剿匪”干将陈诚等抓起来,这当然是震动世界的大事件。 受震撼最大的首先是南京国民党统治集团。蒋介石被扣,南京政府突然群龙无首,陷于一片混乱之中。而反应最快的是亲日派何应钦。他既不是国民党的中常委,又不是军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只是一个军政部长,得到蒋介石被扣的消息后,利用宋子文还在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月,蒋介石得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后.气急败坏地下令开除邓宝珊的国民党党籍,并予以通缉。邓宝珊是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晋陕绥边区总司令,一封疆大吏,在当时国民党军事上十分吃紧,正是用人之际,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15.
与“少年继母”游学上海 1921年。蒋介石母亲去世,当时,尽管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华南军事局势吃紧,蒋介石却遵奉古礼服丧,在溪口守丧数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16.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是国共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开始崛起,并以比老右派更激烈、更毒辣的手段向共产党发起进攻。从此,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联合控制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局面再也不复存在,国共两党之间产生的裂痕再也无法消弥。由于这一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在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总是将它作为一个典型事例来举证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认为这是陈独秀继国民党二大的大让步之后,对国民党右派的第二次大让步,所谓“军事上的大让步”。①指责陈独秀在中山舰事件上对蒋介石让步的理由是:陈独秀不主…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6日,蒋介石制造了皖南事变,该事变震惊了全国人民,激怒了共产党人。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看来,皖南事变表明蒋介石坚定了反共决。心,并成为国共关系大破裂的开始,我们必须采取非常强硬的态度,只有不怕决裂,才能打退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的意图有二:一是要求结束对国民党的温和态度,立即在政治上、军事上做好全面反击蒋介石的准备;二是强调只有猛烈的全面反攻,才能打退蒋介石的挑衅和进攻。1月17日,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最高峰,共产党内,主张同国民党决裂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毛泽东反而冷静地注视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背信弃义放冷枪同室操戈汪精卫公开投敌后 ,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言行也暴露无遗 ,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第一次反共高潮从1939年12月起到1940年3月 ,蒋介石命令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军队向我进犯 ,并准备进攻延安。针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 ,我党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斗争 ,坚决执行了“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 ,对国民党发动的进攻 ,予以迎头痛击 ,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第二次反共高潮在1940年10月至1941年3月。蒋介石国民…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兵团司令刘汝明在回忆录中说,1949年7月他兵败入闽时,蒋介石电令他“兵退东山”,说“东山环海,我曾去过”。蒋介石到漳辖东山岛是在30年前,当时他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任职,曾经多次到漳州。 1918年春,举旗护法的援闽粤军挥师汕头,孙中山急需军事人才,电召浪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蒋介石赴粤,因为蒋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过军事。3月10日,蒋  相似文献   

20.
<正>与"少年继母"游学上海1921年,蒋介石母亲去世,当时,尽管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华南军事局势吃紧,蒋介石却遵奉古礼服丧,在溪口守丧数个月之久。蒋介石把母亲安葬之后,与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亦正式离异。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