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十一五”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高技术产业是先导性、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议》指出,高技术产业要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根据《建议》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要坚持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坚持引进和自主发展并举、坚持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并举。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对经济社会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和国际分工地位,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由高技术产业大国向强国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
贵州有必要把贵州旅游业、高技术文化产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走一条以高技术与市场机制为动力推动下的旅游经济、文化发展、扶贫开发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高技术群的蓬勃发展,在世界上逐步出现了机械电子工业、光电子工业、办公自动化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电子医疗设备、现代生物制品、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随着高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会进一步拓展高技术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新时代的高技术产业群。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领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在北京市组织实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指导下,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不断加强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园区应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为目的,对高技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进行选择,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高技术群体将不同程度的进入产业化阶段,高技术产业必将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高技术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中不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问题。因此,全面分析高技术产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既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可持续发战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当今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美国新经济的疲软,学术界对高技术产业也颇多微辞。有学者认为高技术产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个别学者甚至提出“不管是土豆片还是芯片,能赚钱就是好片”的极端见解,并主张中国应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事实究竟如何?未来的高技术产业究竟将向何处发展?这里不妨从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角度出发,就这个问题提出几个基本判断。判断之一,从大的背景来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群,这样一个基本趋势并没有改变。自上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7,(19)
省民盟部分委员反映:高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是科技和经济竞争的焦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我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吉林省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吉林省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园区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园区是以高质量的智力密集区为依托,以良好的大工业基础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支撑,政府付之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并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现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基本功能,具有独特创新能力的经济社会区域,是众多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的高技术企业所构成的高技术产业群落。国内外学者对高科技园区发展暨硅谷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新产业区理论的不同学派对高科技园区的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助仁 《唯实》2007,(8):159-162
战略高技术及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发展战略高技术及产业的成功经验,即政府高度重视、进行技术预测、加大科技投入、创造良好环境和产学官合作.  相似文献   

10.
刘助仁 《唯实》2007,(9):159-162
战略高技术及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发展战略高技术及产业的成功经验,即政府高度重视、进行技术预测、加大科技投入、创造良好环境和产学官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