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危机情境下政策爆发的形成过程和发生机理仍有待揭示。本研究借鉴流行病暴发“三位一体”理论模型,构建危机响应政策爆发式扩散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全国省级健康码政策的扩散过程、趋势和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揭示危机情境下政策爆发的过程及生成机理。研究发现注意力分配在危机学习和政策扩散互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有效提升了政策扩散的速度。危机学习、注意力分配和政策扩散的互动不仅为解释危机情境下政策爆发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同时还丰富了注意力分配和政策扩散研究的理论谱系,对危机情境下不同类型政策爆发的理论解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09,(11):93-94
戴相龙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美国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监管缺失、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实行了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全球经济增长变缓,引发了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目前,这次危机仍未渡过。  相似文献   

3.
孙梅 《探索与争鸣》2012,(12):83-85
金融危机与能源危机密不可分,能源危机引发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又为能源危机埋下祸根。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制度危机和系统失调,能源危机的本质则是能量危机和生态危机。只有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协调理论和超双元经济的互动协调理论,建立理性目标,系统拉动、整体协调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走智力—物力经济双重优化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4.
许爽  隋涛 《青年论坛》2009,(2):118-120
探析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是预防金融危机发生的前提。通过对金融危机早期的基本理论进行总结,根据已有的理论模型探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并从现实角度出发,从内部成因上防范金融风险,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张宇 《政策瞭望》2009,(5):51-52
金融危机与中国发展模式面临的机遇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发展成为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大危机,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和未来的走向,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现有经济理论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那么,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模式有什么影响呢?无疑,从现象来看,从2008年下半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本质新解:资本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生产过剩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本质.但考虑到这次危机与以往危机,尤其是古典危机的不同,我们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在生产过剩之外,更合理的解读应该是资本过剩.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在资本过剩出现之后,就产生了过剩资本无限增殖与社会总剩余有限的矛盾,矛盾一旦激化就会产生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就是资本过剩的危机.治理资本过剩的危机,凯恩斯主义政策将会面临困境.我国应该合理应对国际过剩资本,并防止过剩资本在国内出现.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视阈中的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理应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解释机制.基于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发展重要影响的学理判断,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实质是其核心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生活方式上的消费主义、经济范式上的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危机.这场危机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重新审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和反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并剧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幅放缓。展望2009年,金融危机仍将持续,国际金融市场还将动荡,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变革也将同步展开。面对复杂形势,我国既要深化改革与调整,应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要借机扩大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改革中的发言权,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衰退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新的解释,与此相适应,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也产生了几个引人注目的新特点。特点之一: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古典主义逐步抬头的趋势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说,认为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危机,也不会产生失业。但本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了空前的经济萧条,利用古典经济学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凯恩斯应运时代需要,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古典经…  相似文献   

11.
邓海娟 《求索》2010,(11):149-151
金融危机作用于经济的同时,也将其影响传导给社会。所以说金融危机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社会问题,应积极运作应对机制。给付行政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必要手段,政府应加以运用以干预金融危机向社会危机的传导。同时,政府的给付行政必然要受到法治的约束和指导,而目前给付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凸显不足,面临着挑战,需要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金融危机本体理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说服力。然而,同其他任何社会科学一样,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时空背景和隐含的前提假设之上的,不可避免地带有所处环境的时代烙印,从而使得该理论承担着与社会实践更好耦合的重大使命任务。因此,要在正确分析和总结马克思金融危机本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市场经济新形态,分别从制度、空间、时间、资本、社会、国家等六个维度进行现代化拓展,才能正确理解当代金融危机在表现形态、作用方式、影响范围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满怀信心,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一场始料未及的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拉开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序幕,使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双重因素的影响,中国面临着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仍处于震荡调整期。发达国家经济目前正处于不均衡复苏状态,总体仍未摆脱衰退迹象。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相互交织,多边协调机制影响力下降同区域协作加强形成强力反差,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突显.全球治理充满矛盾。鉴于此.世界经济中长期的震荡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受到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经济金融理论是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制度基础和混乱之源,新自由主义既是危机发生核扩散的原因,又是阻挡危机救助的障碍到底如何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呢?认识问题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目前,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认识也有现象和本质之分。比如利率政策变化说、金融市场资金充裕说、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地区农村职教与农技推广的需求出发,应当借鉴供应链风险管理、危机预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以相关服务供应链的外部约束和供应链内部协同服务能力为切入点,将供需各方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构建围绕民族地区农村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农技推广中心等组织为轴心的农村职教与农技推广服务供应链模型及其危机预警模型。相关理论模型对于民族地区农村职教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对外贸易出现大幅衰退,经济增长率不断下调,接连发生企业财务危机,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失业率居高不下。1999年,台湾经济前景也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放缓1998年台湾经济虽在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中实现了5%的增长率,但较预期为低,官方与民间数度向下调整预测值,同时也经历了金融市场波动与企业信用危机的冲击。就阶段性表现观察,1998年上半年好于下半年,既显示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影响的滞后与逐渐加深特点,也预示着台湾经济逐渐进人谷底。1998年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刚刚过去的20年里,亚洲金融危机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相继爆发,深刻影响了亚洲与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对这两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梳理分析出它们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发展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对两场危机的简要回顾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源于泰国。从当年5月份开始,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在外汇市场上不断冲击泰铢,泰国政府在采取各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萍 《群众》2009,(2):72-74
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逐渐漫延到全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受到危机的影响在所难免。如何应对挑战,转“危”为“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是迫切需要在实践和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形势风起云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已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大幅放缓,世界经济正面临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也未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从10月份开始中国企业困境逐步凸显,建筑业企业也将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