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晨 《人权》2009,(1):3-5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人权研究会在这里举办“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30年”学术研讨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权领域的专家,多年来积极对外介绍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阐释我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2.
黄孟复 《人权》2013,(4):4-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3.
董云虎 《人权》2004,(2):31-35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对人权概念政治法律地位的确认,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  相似文献   

4.
孙强 《人权》2013,(3):52-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发展实际、时代特征、历史传统、民众文化等相结合,着力解决中国人权发展的"特殊"问题,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关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常健 《人权》2010,(4):35-39
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认真分析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提出的新的挑战,可以使我们对面临的任务和问题形成更清醒的认识,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人权发展战略做出适时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熊万鹏 《人权》2012,(6):19-2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对人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人权建设的成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未来有了更迫切的期盼。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作出圆满的回答。比如,如何总结提炼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构建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形成人权自觉与人权自信,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超越西方人  相似文献   

8.
董云虎 《人权》2010,(3):8-9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权研究机构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我国人权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人权理论研究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吴雷芬 《人权》2008,(6):57-5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4日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这标志着中国人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对中国  相似文献   

10.
董云虎 《政策》2004,(5):50-52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楚南石 《人权》2007,(4):16-16
2002年2月,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专业杂志——《人权》正式创刊,这可以说是我国人权研究和理念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历史原因,人权概念在我国曾经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口号",是被批判的对象。随着改革开放日益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人权发展的独特模式及其经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霞 《人权》2009,(1):26-29
一、中国人权的特殊发展历程 纵观今日世界各国人权发展模式,可笼统归纳为三类,一是西方原创性模式,二是全盘移植模式,三是批判基础上的学习及发展模式。中国人权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可谓独树一帜。这与其独特的社会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3.
张伟 《人权》2012,(4):50-53
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持续、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本期计划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一样,对在全社会传播和普及人权知识,均提出明确要求。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10,(4):12-13
“选举法的修改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我们一定要把这部法律修改好,确保大会顺利通过。……”3月8日,贵州代表团举行全团大会,  相似文献   

15.
妇女与人权     
邹晓巧 《中国妇运》2004,(12):39-40
今年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作为政治话语,“人权”的提出源自欧洲。但“人权”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作为人类普遍的道德诉求,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尊崇这样一些人权基本理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字拆开是两个人,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话包含了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崇尚。充分享有…  相似文献   

16.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17.
王孔祥 《人权》2010,(1):27-30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认为《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意识,有助于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罗豪才 《人权》2008,(3):4-6
今年是《世界人权宣言》诞生60周年。《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第一个专门性文件,对于唤起世界人民的人权理想、指导和推动国际人权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文献。60年来,在《世界人权宣言》的激励下,国际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发展和安全在人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04,(3):2-7
2003年12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荣获了“联合国人权奖”,这既是联合国对邓朴方个人为中国残疾人人权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的肯定。为此,本刊记者就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问题采访了邓朴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 《人权》2011,(5):59-60
中国人权研究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月8日联合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有关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第一本蓝皮书《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No.1(2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