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军,男,息县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政协息县第九届委员。中国书协、河南省书协会员,息县书协主席,自幼喜爱书法,书法初学柳颜,近年来转攻魏楷,以《张猛龙碑》为根基,兼习《张黑女》等,行草初学二王和《书谱》,近年来研习《书谱》和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和明清行草,尤以《书谱》和王铎为主。  相似文献   

2.
《尹宙碑》和蔡邕葛国峥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来到鄢陵县城东关,拜谒了慕名已久的书法瑰宝、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尹宙碑》。《尹宙碑》现保存在鄢陵县初中院内(原文庙戟门内),碑高2.09米,宽96厘米,碑文叙述汉代豫州从事尹宙的家世及其功这。尹宙,字...  相似文献   

3.
大理三十七部盟誓碑又称石城会盟碑。曾没入土中,康熙十八年(1679)在曲靖城出土,先置于城北门外武侯祠,喻怀信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将碑移置至城内奎阁壁间。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平彝谢显琳(瑯书)关心文物,为保存传扬,于1939年将此碑及爨宝子碑移全今曲靖一中内,并建碑亭妥为保护。解放后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无撰文书丹姓名,其文朴质,书法流利。叶昌职《语石》卷二称:“精采飞动”,“虽荒裔之士,书法亦妙入能品。”此碑不仅书法有唐人遗风,且为有关大理史事的重  相似文献   

4.
莱州云峰山荣膺“中国书法名山”称号.这是继2007年泰山成为首座中国书法名山之后的全国第二座书法名山。同时《郑文公下碑》还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成为全国首个名碑。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6.
<正>李洪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艺委会委员。上世纪70年代初,李洪海师承启功大师,得其真传,其字以楷书为基,行楷综合运用,结字内紧外拓,疏密巧布,形成了骨势清秀、精美洒脱的书风。李洪海声名远播,其书画作品不仅被中联部指定为国家领导赠送外国元首礼品,国内外文化单位和个人收藏,还悬挂于许多国家和军队对外接待场所,"书法大使"等众多头衔,应运而生。而面对《今日中国论坛》的记者,李洪海却说:"我不是书法大使,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潘雪 《江苏政协》2015,(1):51-52
<正>2014年12月21日,备受中国书坛关注的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结果在浙江绍兴揭晓。徐州市政协常委、徐州工程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仇高驰教授再次获得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艺术如同生命书法演绎人生仇高驰自幼喜爱书画,九岁开始自学书法,遵循"楷入立"的古训,先从颜真卿《颜勤碑》入手,日临三百字,寒暑不辍。后又转学篆书。篆书是从清邓石如写起的,但凡能收集到的邓石如的法帖,无不用心揣摩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22)
<正>刘克仁从学生时代起就热爱书法艺术。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书法创作,书作屡见于全国各大报刊,先后出版多部书法集。他坦承:"书法是贯穿我一生的挚爱。"退休后,他笔耕不辍,2011年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书法集《翰墨诗魂》,2013年在华艺出版社出版了书法集《民族诗魂》。其书作从唐楷入手,融合魏碑之气,笔力雄浑有力,又洒脱不羁。他的传略被收入多部辞书,有书法作品被香港、台湾多家机构收藏。2014年,他在河北石家庄举办了个人书展,受到各界广泛好评。2015年,被文化部中国书画院聘为特聘顾问。  相似文献   

9.
正言恭达说,我的中国梦是期待着全民能在当下文化春天的"书法热"中赢得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传承;让慈善文化成为全民的生活理念—在爱中行走!作家苏叔阳说,言恭达的书作,常常"以我书,写我思",不把书法当作古人之书的抄书匠,所以,他常写他的诗作。这是他的书法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时代之作,"为人生而艺术"的生动体现。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他5岁随父习  相似文献   

10.
正郑小平,1964年出生,湖南湘西人,广西大学副教授,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访问学者。自幼酷爱书法,1992年受邱振中先生指点,学习苏、米行书以贯通正草二体,之后攻二王行草书,以备精炼,同时学习孙过庭《书谱》以丰富草书笔法。多次举办个人和联合书法展,影响和教诲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其中不少在书坛上相当活跃。临池学习之外,深入研究书法美学理论,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书法艺术创作思想,发表《书法艺术本质的再认识》《书法艺术境界的九重划分  相似文献   

11.
王芳 《传承》2009,(8):120-121
桂林《元佑党籍》磨崖为各代所重,"人争拓之"。历八百春秋,仍高悬崖壁,字迹清晰,书韵别具。《元佑党籍》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后人研究宋史尤其是宋代党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兰亭雅集     
兰亭,因一代书圣王羲之在此写成绝世佳作《兰亭集序》而名扬四海,称誉1600多年,被后人崇为书法圣地。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41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并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远播,成为书法圣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千年之后的兰亭…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书法人,钦瑞兴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吴门名家王健生先生的亲授,又从小生长在人杰地灵的苏州大阳山麓,得以长期浸润吴文化的熏陶。也正因此,他爱家乡,爱吴地山水的一草一木、一碑一亭。人知天命,他的这种情结更是浓得化不开。那厚厚的两大本《阳山文萃》《浒墅关志》便是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彰显出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说到钦瑞兴的书法艺  相似文献   

14.
书家彭平如     
彭平如(1905—1980),"平"亦署"萍",字翔虚,济南人。解放后,供职于济南缝纫机螺丝厂(原历下五金工具厂)。他是山东省书协最早的会员之一,书法以篆隶见长,篆取法石鼓、琅琊刻石,隶问津张迁、好大王碑。上世纪70年代,我从彭平如学习书法,对他的事情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16.
周鹏飞1970年出生于山东莱西,16岁时到青岛自学书法,确定以毛体为方向。1991年入北京大学书法班学习,书艺大进。1991年经李德生及迟浩田将军推荐入伍。1994年3月,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用毛书体为谢子长补书碑文。1996年到北京总参谋部工作,开始古书画收藏研究工作。2007年出版《周鹏飞书画集》,分《周鹏飞书法作品集》和《周鹏飞画集》两册,分别由臧克家和沈鹏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7,(1)
高小岩以字行,学名煜,号谦斋,山东潍县(即今潍坊市潍城区)人,1919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其父香岩公,系著名书法家,美髯长须,学者风度,首倡习书宜从汉魏入手,毕一生精力,习研汉隶北魏诸石刻而风格独具,闻名齐鲁。小岩先生幼受家庭薰陶,自五六岁时,每逢春节,随父去亲友家拜年,见家家新贴春联,便逐户观望,问明所写何字,回家索要纸笔,随手鸦涂,其酷爱书法有如是者,岂天性使然耶!年甫九龄,即从父习书,教以《张猛龙清颂碑》启蒙,盖因其笔法方圆兼备,结字严谨端庄,宜于初学也。继而临摹《龙门造像》、《龙藏寺》、《郑文公》以及《李璧》、《张玄》、《崔敬邕》诸  相似文献   

18.
卞文 《黄埔》2011,(4):60-6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汉代杨雄说得好:"书为心画"。书法以它特有的"形态"表现着书法家的意境,它那跃然纸上错落有致的点线是境界中智慧的体现。滕墨之的书法以情为基石,以意为书法的生命力,以丰富的书法人生感悟为涵养,在灵动间畅想,开创了一代美妙书风。书道尚意,得意可以通神,所以书法全其意而已。而要表  相似文献   

19.
(1912—2005年)启功原西泠印社社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先生,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鉴定家、文献学家、书画家、诗人,国学大师。曾师从贾羲民、吴熙曾先生学画,师从戴姜福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文史词章,后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受业于陈垣先生。幼年时书法以《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等唐碑入手,渐涉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等,广师碑帖及历代名家墨迹,尤以智永《千字  相似文献   

20.
一道彩虹     
<正>有一种书,极具山的内蕴和海的深邃。《晴耕雨读》就是这样一种书。《晴耕雨读》(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呈现出叶双瑜先生写作的大致轨迹以及影响各个迹点生成的执着坚守和时代因素。故而,牵引我们目光的、烙在扉页的"不忘初心"四个字是作者前行和超越的路碑,是作者凝视时代、思考中国的关键词。可以说,也是深入解读《晴耕雨读》的关键词。全书收集的作品,高扬现实主义精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坚持人民性,坚持"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