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际反恐斗争进入治乱新周期,如何反恐、靖乱和治乱,成为摆在世界面前的全球安全治理难题。2018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随着在叙利亚打击极端组织的战事"取得成果",美军已经打败了臭名昭著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然而,美军撤离叙利亚,并没有让世界获得太平,2019年这一年里,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和络绎不绝的枪击事件中,国际社会面临的暴恐威变得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2.
"重启"美俄关系是奥巴马执政后重要的外交议程之一。美国面临的多重困境是奥巴马政府积极"重启"美俄关系的关键推动力量。2009年的美俄外交呈现出"务实"和"机制化"的特征。相对国家实力的对比变化,使"奥巴马-梅德韦杰夫时代"的美俄两国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成为可能。美俄双方一直存有严重分歧的议程有可能成为2010年美俄外交的难题,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变数。  相似文献   

3.
刘进 《美国研究》2012,(1):68-83,4
在1974年《滕尼法》颁布之前,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对司法部反托拉斯协议裁决的司法审查十分简单,发挥的是一种"橡皮图章"的作用。《滕尼法》及2004年该法修正案力图加强法院对司法部协议裁决的审查。在此后的司法审查实践中,法院完成了由"橡皮图章"向"论坛"的角色转变,但仍然给予司法部在协议裁决中的自由裁量权。《滕尼法》的立法史与判例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在反托拉斯法实施中美国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博弈关系,也表明了在反托拉斯执法中,美国司法权基于自身的局限性,对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以尊重与妥协。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正>本期的话题主要围绕美国的亚太战略、东亚秩序和地区合作展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亚太秩序的影响是我刊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左希迎以美国亚太联盟的转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在中国快速崛起以及美日相对衰落的背景下,美国管理其亚太联盟体系的过程及措施,认为美国的战略是在推动盟友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上坚定地增加对盟友的承诺。然而,在相对衰落的前提下,美国可能没有能力兑现其盟友骤然增长的战略承诺,由此,美国面临着亚太联盟体系中的承诺难题。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理  相似文献   

5.
自重返亚太战略出台以来,美国一直努力推动其亚太联盟的转型,其战略是给予盟友更大的战略自主性,推动后者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减轻自身的战略负担。在此基础上,美国坚定地增加对盟友的承诺,给予其战略再保证,以威慑对手。然而,在国家实力相对下降的前提下,美国可能没有能力兑现其盟友骤然增长的战略承诺要求,文章将这一困境称为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中的承诺难题。这一难题会导致盟友自主性上升,使得美国陷入承诺陷阱,其主要表现是美国承诺边界将会拓展、承诺与战略成本出现螺旋上升和外交政策存在虚张声势三个方面。为了解决承诺难题,美国在现实政策中采取了美日同盟的再平衡、亚太联盟网络化和制度化三种措施,然而这些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隐患。  相似文献   

6.
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44):11-11
@李稻葵:从历史角度观察,成功的大选要不凝聚了新的社会共识,如里根;要不产生务实解难的新领导,如尼克松。这一次显然不是第一类,看不出奥巴马的新"主义",选票如此接近,谈不上共识。奥巴马与罗姆尼相比,不是一个解难题者。我更加担心美国经济。新动荡难免。老曹:美国选民正好分裂成两半,不管谁当总统日子都不好过。先看奥巴马如何...  相似文献   

7.
吴海 《新民周刊》2012,(4):38-39
美军计划大量削减地方部队,注重海军、空军建设,以始终保持美军在全球各地强大的、快速的介入和干涉能力。"现在不再有美国人在伊拉克作战,这是9年来的第一次。本·拉登不再对美国构成威胁,这是20年来的第一次。"1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本届总统任上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称美国现在"更安全、在全世界更受尊敬"。在这个前奏...  相似文献   

8.
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说,要解放美国的三个州:明尼苏达、密歇根、弗吉尼亚。为了强调语气或者决心,特朗普特意把"解放"全部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美国总统如此突出使用"解放"词语,上一次还是在158年前。1862年9月22日,美国总统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  相似文献   

9.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汇总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美国去年已有超过2万人在枪支暴力事件中死亡,另有超过4万人在枪支暴力事件中受伤,为2014年该组织有统计数据以来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年。用此起彼伏一词来表述美国的枪击案情况,可以说毫不夸张!各大城市里的枪声、流血,甚至死亡,哪怕到2021年的最后时刻也没有消停。  相似文献   

10.
彼特 《新民周刊》2012,(42):26-27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一直就是富人玩的乏味的民主游戏,今年的选举也不例外,甚至相较之前更加乏味。对于旁观的中国人而言,今年的美国大选,还多了一层"憎恨"的味道。曾几何时,让美国人激发起理想主义情怀的奥巴马执政四年,不仅没带来更多"hope",也没带来更多"job",更糟的是,他因强推"劫富济贫"政策而遭共和党人忌恨,更...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2021,35(4):45-69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一词因为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在1963年的出版而变成了研究美国政治、美国政治文化和美国历史的一个"标准"概念,在学界内外都产生了长盛不衰的影响。本文以霍夫施塔特的学术生涯和美国史研究路径为起点,叙述《反智主义》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与霍氏学术谱系的关系,通过对《反智主义》内容与观点的解析,延伸讨论"反智主义"概念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力图揭示一种可被称为"霍夫施塔特困境"的现象——自由派知识分子如何在一个高度"民主化"和"反智化"的美国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莫荣 《中国政协》2020,(3):66-67
消灭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在减贫事业上,中国趟出了一条世界成功之路,被外媒称为"中国奇迹"。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的新篇章。过去的2019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政治问题,也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危险源之一。随着实施恐怖袭击的主体的性质的不断变化,美国官方也在不断修订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不但迫使美国调整了全球战略,改变了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同时也促使美国改革国内反恐机制,最终形成了由"情报、执法和救助"三大机构群组成的"事前情报预警、事中高效执法、事后及时救助"的协同机制。自2001年至今大约15年间,美国国内没有再次发生类似九一一这种规模的恐怖袭击,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套高效但耗资巨大的反恐体系。这一反恐体系虽然高效,但对"独狼式"本土暴力极端主义袭击却束手无策。在美国国家反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中,最宝贵的经验是"预防性浪费比事后补救更省钱"这一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蒙古社会保障"名义账户"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蒙古于1995年建立了现收现付制养老体系,但很快就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2000年蒙古实施了"名义账户"制改革,并开始着手建立多支撑的养老体系.本文考察了这一改革的过程和成效,并探讨了"名义账户"制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合作降低威胁"项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2年正式启动以来,美国的"合作降低威胁"项目取得了重要成就,并从一种旨在降低前苏联核武器失控所构成的即时威胁的应急措施逐渐演变成为美国全球不扩散战略的重要工具.在对项目的主要内容、演变过程及美国的动机进行考察后,本文认为,美国实施"合作降低威胁"项目主要出于其自身安全利益和为外交战略服务的,项目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美国这一努力在客观上为促进国际安全和一种新型国际不扩散机制的创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正灵魂之剑信仰之盾:美国战争与外交中的宗教[美]安德鲁·普雷斯顿著罗辉译徐以骅校东方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本书是一部美国学者研究自16世纪末北美殖民地建立至今400多年来宗教因素如何影响美国战争行为和外交政策的学术著作。书中的"灵魂之剑"喻指隐藏在美国历史上以上帝之名进行的战争,以及充斥宗教辞令的外交活动背后的基督教"天定命运"的理念和实践;"信仰之盾"则指美国历史上源于宗教信仰的和平主义、反干涉主义和  相似文献   

17.
王缉思 《美国研究》2012,(3):122-125
我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我离开美国所之后这几年在想什么,干什么。我到北大以后,教学任务比较多,也需要考虑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讲什么,这都涉及知识体系的建立问题。记得1983年我来美国所第一次见到李慎之先生,他谈到要建立中国的"美国学"知识体系及美国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每五年会发表一份世界发展趋势报告,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8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当前美国内政外交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前景"学术研讨会暨《美国蓝皮书(2014)》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主持会议。与会者就"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美国外交政策走向"、"中美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是旨在回应盛行其时的"美国衰落论"。近年来,随着世界上反美情绪的日益高涨,又出现了"美国软实力衰落论"。实际上,美国软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美国在科技、教育、人口方面的竞争力,以及在思想、规范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影响力,均未衰落。真正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因素是美国民众的情绪和国内分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美国国防部最新出台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是小布什政府任内最后一份相关文件.回顾过去8年,小布什政府任内的8份相关文件,明显地透露出美国强化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以保持其在这一地区的传统优势的战略意图.基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事实,中国提出"和谐外交"与"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遏制"战略,中国的"和谐"战略是否可以成功应对?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