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代中国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为大家所公认。即外国帝国主义同中国人民的矛盾形成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社会,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形成了近代中国的半封建社会。但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不够确切、不很科学的。确定社会性质(或者说社会形态)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而是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从国家地位角度说,“旧中国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方面又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仅从经济方面看:(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进行多次的侵略战争,索取了巨额赔款;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通商口岸、海关、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资本主义阶段被超越,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资本主义经济,其所以领导不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不了中国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中国资产阶级自身固有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由于处在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孕育出来的中国资产阶级,胎生就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一是封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他们依附于帝国主义受帝国主义豢养,是帝国主义侵略和统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由封建社会、经过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个特殊阶段开始于外国资本主义用武力敲开清帝国的壁垒之时。有人讲,中国的历史被帝国主义拦腰切断。这不过是一句形象的比喻。其实中国的历史并没有被斩断,只是相对偏离了社会发展的一般序列,或者说偏离了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的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的农民革  相似文献   

6.
六、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扶贫的关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拥有的贫困人口仅次于印度。建国40多年,中国仍没有剪断由旧中国带来的贫困脐带,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解放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十分复杂,广大地区主要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十分贫困,而在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数则处于前封建社会,有一部分甚至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其低下。贫困一直是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一大灾难。解放后,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脱贫致富的大业,反贫困从来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7.
怎样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50多年前,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就曾精辟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然而近年来,有的论者对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15)
<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对世界和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沦为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这也是中华民族遭受奴役和压迫的血泪史。早在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西欧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中国却依旧  相似文献   

9.
(一)近代史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和特定的历史范畴,具体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的广阔角度看,近代史即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中国社会并没有经历过独立的资本主义时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里所谓的半殖民,主要指的是国家政治地位的变化。一般可从以下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来理解: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外国殖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和我们党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是非典型化的方法。它是对毛泽东和我们党创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方法的继承和在新条件下的出色运用,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和我们党提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里,体现着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无论对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都应当注意区分“基本类型”与“非基本类型”,即“典型的”与“非典型的”两大类。作为“基本类型”或“典型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工商业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主要是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对立物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地方性使保护与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仅必要,而且有现实的可能性。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对这个问题的理论贡献颇为引人注目。它...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首先,张闻天分析了中国国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特别落后。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经济的统治和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建立起他们的银行、工厂、交通工具和商业机关,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目的并不是要使中国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变成他们的殖民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方近代经济史分段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方近代经济史是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这一领域的。因而,它首先就和处理这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发展线索,也就是说和分期、分段的问题有直接联系。不进行分期、分段,就会使庞杂的历史事件成为一堆各自孤立的现象,无从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历史发展规律;没有正确而合适的分期、分段标准,也不能从本质上确切地反映历史实际。由于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到欧美各国及日本。那时正值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许多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都如饥似渴地向国外寻找革命真理。当时,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并面临着社会主义革命的严重危机。帝国主义竭力扶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的10O年,是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饱尝帝国主义欺辱和蹂躏的100年。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88年和1904年,西方列强再次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相似文献   

16.
教会学校: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抑或“侵略”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学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在中国的立足及发展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华侵略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殖民色彩和浓重的宗教气息。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一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就是一部中西文化交流史,它向刚刚被动地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展示着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并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科技,给沉闷的封建教育氛围带来了清新之风,给中国的近代教育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道光皇帝旻宁是嘉庆帝颙琰的次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死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的一生恰好与大清帝国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相始终。道光帝38岁继位,此时“乾隆盛世”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清王朝由盛转衰。大清帝国已不再是壮歌长啸的雄狮,而成了遍体鳞伤的病狮。道光帝“继承了一个荒淫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史,是近代史中一段十分复杂的历史。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已经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与旧、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与投降、失败与胜利、前进与倒退,都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上的过渡时期,在经济上,它诞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诞生了资产阶级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它准备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演出维薪的新剧;在思想上,它冲破了封建思想体系的牢笼,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向前发展的量变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重温《共产党宣言》,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具有重要意义。一、《宣言》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进方向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由帝国主义侵略宰割。无数的仁人志士,千方百计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人民大众奋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社会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帝国主义东方殖民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极大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世界东方各被压迫民族的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线。国际力量的对比朝着有利于新中国的方向发展。但是,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依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