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李振亚(1908—1948),原名李荣,又名李伯崇、李崇,藤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百色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军干部团第一营营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参谋长、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西路军毕占云支队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员,任第三大队第五队队长。抗日战争初期历任国民革命军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军事教官、广东东江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主任、中共东江特委军委参谋长。1940年9月到海南岛,历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参谋长、琼崖抗日  相似文献   

2.
陈宇 《黄埔》2023,(5):41-46
<正>蔡申熙,红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生涯极其短暂却绚丽多彩。他的军事生涯起始于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逐级升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后任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师参谋长、广州起义部队团长和市公安局局长、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主席、长江局军委会主席。他军事生涯的巅峰在大别山区时期,对鄂豫皖红军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红15军主要创始人,还曾任红4军第10师师长、彭杨军政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3.
张经武(1906—1971)又名张仁山,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13岁时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在爱国名将樊钟秀创办的建国军军官学校就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瑞金红军学校政治营营长、军委军事教导团团长、广昌基地司令员、中央军委五局副局长、会昌教导团团长、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三纵队参谋长、军委二科科长等职,  相似文献   

4.
张经武(1906—1971),又名张仁山,1906年出生于湖南省炎陵县沔渡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瑞金红军学校政治营营长、军委军事教导团团长、广昌基地司令员、红军总部第6局局长、会昌教导团团长、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军委第2野战纵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3纵队参谋长、军委第2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副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参谋长,中共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副参谋长、参谋长,西北军区参谋长。  相似文献   

5.
陈锋  陈玥涵 《传承》2013,(4):21-21
黄子荣(1895—1935),又名黄猛,壮族,广西宁明县城中镇中华街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连长、营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二十师师长、军参谋长,军团教导总队教务主任等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不幸牺牲,是二万千里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2,(4):81-I0003
吴克之(1911~1985),海南琼山人。1931年到广东燕塘军校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崖抗日独立队第三中队长、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后为纵队)第二大队长、第一支队长兼琼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琼崖独立纵队第一支队长兼政委、中共琼崖区委委员、琼崖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三总队长和政委、第一副司令员、纵队党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相似文献   

7.
韦国清,东兰县人,壮族,1913年生,1927年参加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宣传员、排长、连长,干部团特科营长、代理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国清任八路军随营学校校长, 抗大一分校校长兼教育长。1939年冬奉命调往华东前线,历任陇海南进支队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委、淮北军区参谋长、第  相似文献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过八旬的杨国宇同志,虽届暮年,抱负猶待舒展,仍孜孜不倦地执笔撰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高科技,带动国防现代化,抢占世界“制高点”的事迹。文笔优美,栩栩如生,值得一读。 杨国宇同志,四川仪陇人。1914年生,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入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宣传员、排长、译电员,参加了长征。以后在八路军129师任机要科长、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处长、第二野战军十一军参谋长、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海军参谋长、23基地副司令兼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曾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著有《刘邓麾下十三年》、《刘伯承用兵要旨》,二野有关老同志介绍有《二十八间》、《第二野战军纪事》等30多本。  相似文献   

9.
《黄埔》2005,(6)
知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沈策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2日18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沈策同志1907年生于浙江仙居县下沈村。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学习深造。历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七分校学员总队总队长,国民党陆军第一军参谋长、七十八师师长、“西安绥靖公署”副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作战参谋长,一一四军军长、六十九军军长等职。1975年3月得到特赦后安排在浙江省政协工作,担任浙江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6年随女儿移居美国纽约定居。曾参与发起成立纽约…  相似文献   

10.
湖北汉阳索子河畔柏子山麓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碑中镌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广西籍的新四军将领朱立文安息在碑后的陵墓内。朱立文,百色人,1909年生,1929年12 月参加百色起义,后随红七军北上江西,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役工人出身的朱立文在战火中锻炼成长,红军长征时升任团参谋长。 1938年,朱立文在延安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历任第八团副参谋长,豫  相似文献   

11.
529旅旅长许权中,1918年参加陕西靖国军,先后任营长、团长,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2军旅长,曾留学苏联。1933年在抗日同盟军任师长、副军长等。1057团团长阎揆要是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中共党员。这个旅1937年8月下旬调到河北省易县、涞源、完县、唐县地区以后,坚决执行命令,积极支援友军,就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汉奸,维  相似文献   

12.
知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沈策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2日18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沈策同志1907年生于浙江仙居县下沈村。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学习深造。历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七分校学院总队总队长、国民党陆军第一参谋长、七十八师师长、“西安绥靖公署”副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作战参谋长、一一四军军长、六十九军军长等职。1975年3月得到特赦后安排在浙江省政协工作,担任浙江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6年随女儿移居美国纽约定居。曾参与发起成立纽约…  相似文献   

13.
陈锋  陈玥涵 《传承》2013,(6):21
黄子荣(1895-1935),又名黄猛,壮族,广西宁明县城中镇中华街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连长、营长、团长,红三军团第二十师师长、军参谋长,军团教导总队教务主任等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不幸牺牲,是二万千里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之一。黄子荣出身贫困家庭,读五年私塾,因家资不济,被迫辍学。他自小习武,身体强壮。22岁时离家从军,投旧桂系陆荣廷部当兵,作战机智勇敢,很快提升为中尉排长。此间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良惠 《黄埔》2008,(2):34-34
抗日开始后,我前线部队急需大批干部予以补充。在此形势下,我们黄埔十六期三总队学员,就在1940年4月23日,于四川成都本校提前毕业了。我和张鸿基、葛义明、温广义共四位同学,一起被分发到抗日前线太行山区第二十四集团军任少尉见习官。该集团军直辖三个军即四十军、二十七军和新编第五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兼四十军军长,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1月,张爱萍同志奉命到河南省鹿邑县作统战工作,出任魏凤楼(中共特别党员、原冯玉祥部队第三军军长、时任鹿邑县国民政府县长)部参谋长兼鹿邑抗日军政干训班教育长。当时,彭雪枫、张震等同志也率新四军游击支队驻扎在该县城东南王皮溜一带。第二年农历三月初六,日寇第三次攻击鹿邑县城,正在新四军留守处的张爱萍得到消息之后,立即率领留守处的30多名战士,从驻地云楼出发,奔  相似文献   

16.
黄埔六期同学王诤(原名吴人鉴,江苏武进人),军校毕业后在江西“剿共”的第十八师负责无线电台,1930年12月随师长张辉瓒一同被红军俘获。(后王诤加入红军参加了长征,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红军通信学校校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兼电讯总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邮电部副部长、中央军委通信部长、通信兵部主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第四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共中央委员,1978年8月病逝。)黄埔四期学生、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6,(1)
<正>冯平(1899-1928),男,汉族,海南文昌县人,中共党员。曾在上海文化大学和广州大学就读。1923年,被中共中央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政治和军事,回国后,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1926年初,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琼,从事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先后任广东省农会琼崖办事处主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农民协会主席、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  相似文献   

18.
李达早年曾就读于冯玉祥将军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受过严格的军事教育。1928年夏,他被发现是个参谋人才,调到旅部当了参谋官(当时冯玉祥把参谋称为参谋官),并很快被提升为少校参谋官。因此,李达对参谋工作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的。1931年12月,李达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年,他被王震将军选调到湘赣苏区,先后担任师参谋长、红6军团第8军参谋长、红6军团参谋长。1936年,红二方面军成立,李达任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八路军第129师、第二野战军参谋长。1950年到1953年担任西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3年后,  相似文献   

19.
历史遗存     
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地处海口市琼山区云龙墟北隅的云龙改编旧址,原为“六月婆”庙场址,1938年12月5日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而得名。旧址正门内是一尊威武的“独立队红军战士”铜像,总高10.4米,其中铜像高6.4米。像座正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的题词:“琼崖坑日先锋”。  相似文献   

20.
周强 《黄埔》2011,(2):23
贺明哲,男,生于1909年1月16日,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八期。抗日战争中曾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南昌外围战等战役,后参加国民党在桂林举办的第一期参谋训练班,毕业后被派到四川中央军校军官高等教育班任参谋教官兼队长。抗战胜利后,贺明哲同学担任四川宜宾团区(军分区)参谋长,1949年9月任新一军少将副军长兼前进指挥部指挥官,1950年8月投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