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2.
金奕 《两岸关系》2013,(10):12-13
今年以来,从反对文林苑改造、反对兴建核四,到洪仲丘案引发的“自衫军运动”以及大埔拆迁抗争,一个个社会群众运动相继在台湾岛内登场。这些运动的共同点都是关怀所谓社会公义和弱势族群,应当说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通过不同政治势力的引导,这些运动也显示出台湾政治文化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台湾社会未来将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台独”运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激荡,对台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严重冲击。随着陈水扁当局深陷困境,岛内外各界或认为,陈水扁为了保位,有可能作最后一搏,执意推动“法理台独”;或认为随着陈水扁政权的终结,“台独”也将“日渐式微”。到底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从社会运动的规律来回答。“台独”是一种具有政治目的的社会运动,既然如此,它也该服从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而任何一种社会运动能否推动成功,关键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理念本身、运动推动者(领袖)、社会团体(政党)、追随者(支持群众)、外部社会环境等五大部分。具体对“…  相似文献   

4.
在“倒扁”的红衫军中,有六成以上是女性参与者,向来被认为是偏向于政治冷漠的她们冒着被指控为“破坏秩序、扰乱社会稳定、暴民”等污名,长时间地参与这场街头运动,在台湾前所未有。本文分析了她们参与的原因、动机及参与中的感觉,分析了非暴力对女性参与政治运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大量女性参与对这场运动形成“团结感、人情味、家庭感”等特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在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公民社会的建构方面与非暴力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台湾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光荣传统.认同祖国、争取回归,是抗战时期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者"皇民化运动"的一条主线.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制割断中华大家庭文化渊源与民族情结的奴化教育、语言强制、更改习俗、文艺垄断和"皇民奉公"运动,台湾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制和斗争,并将这种斗争汇入中华民族抗战的洪流,体现了台湾人民不畏强暴,誓死捍卫和发展中华文化,以及强烈的炎黄子孙本根意识.  相似文献   

6.
台湾本土化运动无疑是当代台湾社会文化变革的核心问题,它深刻地影响着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但为何当代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会以否定和削弱作为台湾社会文化根基的中华文化传统为前提呢?这种违背会对当代台湾本土化运动的发展前景造成何种影响?如何化解当代台湾本土化运动的内在矛盾?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文生 《黄埔》2010,(4):51-53
台湾本土化运动无疑是当代台湾社会文化变革的核心问题,它深刻地影响着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但为何当代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会以否定和削弱作为台湾社会文化根基的中华文化传统为前提呢?这种违背会对当代台湾本土化运动的发展前景造成何种影响?如何化解当代台湾本土化运动的内在矛盾?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两岸社会统合趋势下台湾民众政治认同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两岸社会统合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然而,在此过程中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走向却呈现复杂的变化。考察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转变,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入手。除了在政治层面透析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转变之外,也应在社会层面洞察影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转变的社会心理背景。同时,透过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乃至心理的分析视角,全面把握台湾民众政治认同转变的多维脉络,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台湾民众政治认同问题的必由之路,除了在政治层面着手之外,也应从社会心理的发生机制出发,通过调动社会、文化、历史层面的各种积极要素的全方位支持,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台湾公务人员培训是国民党在大陆公务人员培训的延续,有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也有美国政治文化的深深烙印。台湾公务人员培训由中央、地方两个层级组成,其培训内容涉及社会管理、法制思想、行政伦理以及行政能力养成等层面,对大陆公务人员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外运动是台湾目前最大的政治反对势力,正确认识这股力量,把握其发展趋向,对于研究当代台湾政治、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探讨党外运动的阶级基础,又是认识和研究党外运动的必要前提。三种观点目前,对党外运动阶级基础问题,有三种较为典型的观点。一是中小企业主说。主要依据是:七十年代以来,中小企业主和知识分子已逐步取代老一代党外势力,而现在的党外势力中,中小企业主占百分之六十。这批人受台湾经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运动与社运组织既存在理论上的必然联系,又有现实的互动关系。在我国台湾地区,以环境运动为发轫而掀起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从中产生的社运组织在运动后转型为民间组织,形成台湾独特的民间组织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安东 《台声》2014,(8):81-82
今年7月,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台籍知识分子在岛内建立的第一个合法政党——民众党创立87周年。尽管台湾民众党自1927年7月10日结党,至1931年2月18日被日本殖民当局强行取缔,仅仅存在了3年7个月。但谈及上世纪20年代起,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内与日本殖民当局展开非武装抗争,掀起台湾同胞反帝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却不能不谈及台湾民众党。  相似文献   

13.
港台地区的青年社会运动暴露了台湾、香港两地新生代中的阶层矛盾、族群矛盾、身份政治问题和民粹主义倾向。港台青年们强烈的政治参与及行动热情和匮乏的政治知识及经验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加剧了政治表达的激进化倾向和非理性的反体制风气,也进一步强化了港台地区正在抬头的民粹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严国军 《前沿》2011,(6):168-171
陈独秀很早就认识到文化选择与思想革命的重要与必要,这是他五四之前专注于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主要原因。由于厌弃与宪政精神相背离的党派运动,他倾心于无政党的大众自治型"国民政治"。五四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使陈独秀的政党观念发生了转变。在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上,由倡导多数优秀国民直接行动的"国民运动"转而主张社会精英分子组建新式政党以改造政党而改造政治。自此,陈独秀以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再度投身于社会改造的努力之中。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敌人的军事进攻和严酷的自然灾害,解决经济困难,响应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的号召,武乡县妇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纺织运动。本文对山西省武乡县妇女纺织运动的背景、开展的状况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并且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其社会意义尤其是对妇女解放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武乡县妇女纺织运动的开展,改善了当地妇女的经济、政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改变了妇女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敌人的军事进攻和严酷的自然灾害,解决经济困难,响应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的号召,武乡县妇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纺织运动。本文对山西省武乡县妇女纺织运动的背景、开展的状况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并且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其社会意义尤其是对妇女解放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武乡县妇女纺织运动的开展,改善了当地妇女的经济、政治、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状况,改变了妇女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7)
正台湾最后一位政治死刑犯台湾著名社会运动家、统派代表人物曾力促连战访大陆实现大和解简历陈明忠陈明忠,1929年1月2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冈山,是台湾著名社会运动家、统派代表人物。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18岁的陈明忠成为谢雪红领导的台湾民主联军的突击队队长;"白色恐怖"时期,因为涉嫌"通匪",先后坐了两次台湾当局的21年"政治黑牢",是台湾最后一位被判死刑的政治犯;1987年,通过时任蒋经国秘  相似文献   

18.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环保运动已成为台湾持续最久、影响最大的社会运动.但在不合理的金钱赔偿与政治人物的操纵下,环保运动已成为一种利益分配与政治斗争的游戏.环保运动的持续抗争活动,虽促进企业加强污染的防治与改善,却也给企业的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投资活动与经济发展.不断高涨的环保运动近年来,台湾环保争议事件不断增加,环保运动持续高涨.1995年发生包括废弃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水污染、恶臭及其他公害陈情事件计11.8万件,远超过1994年的8.7万件.1996年上半年,发生污染抗议事件又达5万余件.  相似文献   

20.
杨照 《同舟共进》2011,(9):13-14
台湾从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名为"文化",精神实质却是政治的,对应的是1966年在大陆开展的"文化大革命"。"文革"大范围地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与共产党敌对的国民党,很自然地采取了完全相反的立场,要"复兴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