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中国的手工业、工艺品、园林建筑、戏剧小说、哲学伦理等,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风采,赢得西欧人的青睐,在欧洲引起了中国文化热。由于中国产品不断涌进西欧市场,且物美价廉,对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建立,中国自然经济停滞不前,使得文化格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范勇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3):21-38,155,156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都与其民族的、历史的发展相联系。企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日本和美国而言 ,他们各自的企业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 ,这种文化传统正是源流于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 ,尽管日美两国的企业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代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 ,但在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中 ,他们企业中所创造的优质文化必将成为各国企业所推崇、所倡导的文化成份。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整个“冷战”时期,苏联在军事科学与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科学组织体制上,俄罗斯建立了研究所这种新的模式;在思想文化方面,俄罗斯具有敢于挑战西方权威的科学首创精神,具有以共同性为核心的哲学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美国外交中的文化价值观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分析美国外交战略,以图达成对美国外交思想的清醒认识。作者认为,战略利益与文化价值观的结合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特征。作者深入剖析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渊源、主要内容及其在美国外交中的具体表现,并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展望21世纪的国际格局,强调指出21世纪的世界将更加多元化,21世纪不是美国的世纪,而是各国的竞相发展。  相似文献   

6.
聂槟 《东南亚纵横》2003,(12):54-58
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过该国。在历史上 ,越南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 ,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越南 ,尤其是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古占婆在历史上曾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16世纪初 ,西方文化开始零星进入越南。到1858年 ,法国殖民者炮击岘港 ,轰开了越南的大门 ,并在此后近100年的时间里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 ,从而使越南文化又打上了西方文化的深深烙印。中、印、西三大文化在陆续传入越南之后 ,不断与越南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最终成为今日越南文化的一…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有着独立的文学思想, 其思想是中西合璧的, 具有多元复杂性, 并非全盘西化。 这主要体现在, 其创作心理机制、写作的终极目的及其文学思想乃至文化思想受到了西方阐释学和 中国阐释学的双重影响。梁实秋正是在效果历史的理解中, 在东西方阐释学相遇的融合视域里不 断超越自身, 怀着融会着新人文主义和儒家思想的文化精英意识与情怀, 坚持不懈地追寻着博雅人 文精神的美丽天地。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外哲学、文化交流历史, 我们看到,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漫长过程中, 自由、平等、博 爱、人权、民主、共和、科学等这些反映西方工业文明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两大现代西方 哲学思潮的许多哲学观念, 对我们的观念更新、社会变革起着催化促进作用。尤其是传入中国的一种先进的现 代西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把一个贫穷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倡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观今鉴古, 今日中国要发展、要富强, 既要宏扬中华民族自己 的优秀文化传统, 又要坚持改革开放, 扩大中外哲学文化交流, 批判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进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思想中的反西方主义,其对立面是俄罗斯思想中的西方主义。它缘起于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争,主要代表是与西方派激烈辩论的斯拉夫派。反西方主义最初反对的是西方派崇尚的欧洲中心论、欧洲文明一流论、欧洲道路先进论,简言之,就是反对欧化改革、反对抛弃传统文化、反对迷恋欧洲文明。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认同中的“西方”概念发生了变化,范围扩大到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反西方主义的内容也随之延展,从最初的"反欧洲"逐渐演变到了后来的“反欧美”,并且由思想文化领域转移到了地缘政治领域,从反欧化改革、反欧洲道路变成了反政治干涉、反经济制裁、反军事扩张、反意识形态斗争,从一种纯粹的思想争论演变成了付诸行动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俄罗斯国内政治的演变历程 ,从总的发展脉络来看 ,是一个以西方政治模式取代苏联传统政治模式的过程。但在俄罗斯传统的政治文化和特定的历史发展水平的环境下 ,这个过程表现出相当大的复杂性 ,西方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传统性既相互融合、共生 ,又相互拒斥、博弈。政治文化传统几近恒久的特征一直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而俄罗斯在转型时期政治上的失范和无序状态又对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向传统的进一步偏转和回归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外交政策的讲话中,善于把中国文化与当前世界形势的发展结合起来,展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深邃的哲学内涵。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包容性、和合性、整体性等思维。充满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思想和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不同, 理解时难免存在歧义。中国文化中形容人的眼睛常用 明眸似月。英文用moon-shaped描述眼睛, 其涵义应是闪亮的大眼睛, 不是弯月形的眼睛。中西文 化中月亮的含义不尽相同。中国文化中月亮有一种阴柔凄清之美, 而西方文化中月亮则有一种刚 性之美, 这实际上代表了各自民族的性格特征, 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 在平等的基础上 东西文化相互学习, 应该是中西乃至各个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没有对双方文化的深刻理解, 人类 很难彼此欣赏各自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任务刻不容缓.中华文化价值观是构建的出发点和基础.对于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应当客观理性地去认识.必须对历史形成的中华价值观深入发掘,进行现代化的提炼,为今人所信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价值观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长期学习吸收西方文化价值观,把它们融合到中国价值体系中来,当然已经依据中国国情和文化进行了筛选提炼.应当增强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学西化西”,并进而学习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指针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未来必须进一步融合上述价值观,形成体系,凝聚共识,变为大多数中国人信奉和践行的文化圭臬.论文最后还探讨了构建中国文化价值观与对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主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评价、研究和应用儒学。儒学既可以成为东亚文化合作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促进东亚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合作,不仅仅是人文学术的合作,也应该提倡儒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儒学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完善和更新。儒学更新与东亚区域文化合作是一种互动、互利关系。东亚社会的和平发展将得益于儒学的更新和合理实践,得益于东亚各国平等而开放的对外文化关系政策。基于儒学的传统和理念,用文化合作观回应文化冲突论必将有利于协调个人与社会、不同的种族、民族乃至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馨宇  孙晶 《南亚研究季刊》2011,(2):94-100,114
中国和印度同属东方文明古国,两国自古以来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印度文化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文化之中,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去发现传统文化中还活着的东西,使之发扬光大而服务于现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印度思维模式的哲学基础的分析,提出印度思维模式的特点以及与中国的异同之处,并将其归结为一种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智慧。同时为了彰显出东方文化的特性,充分肯定和争取东方的话语权,特别对东西方文明影响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这也是对未来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国际形势的主旋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和地区格局正加速调整、演变.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主权债务危机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进一步显现.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受金融危机的打击,西方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命运与前途备受关注。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已经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特别是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伊斯兰世界的兴衰和对西方的抗争;然后阐述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冲击下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主要问题;接着厘清伊斯兰世界在探求自身发展道路和回应西方挑战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主张及其实践,包括政治伊斯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及反美主义;最后全面展现伊斯兰世界作为一支转型中的战略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地…  相似文献   

18.
在俄罗斯 1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角力。两者共同作用于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形成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既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又结合“东方”色彩,且又不同于两者的“欧亚主义”的典型特例。俄罗斯政治文化中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务实精神,使外来文化成为其实现“神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加油站”。而独特的“俄罗斯思想”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俄关系正面临全新调整,并将不断走向深化。明确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是保障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维护中国安全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段里,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在于:进一步巩固中俄两国的安全信任,拓展中俄两国的安全合作;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坚持走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进一步倡导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制订共同战略、争取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的目标,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世界"的思想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将指引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在转变中的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立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