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右翼政党是当代西欧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围绕着极右翼政党的概念和认同、意识形态、极右翼政党的领袖与适应困境、极右翼政党兴起的原因等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评述,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值得人们思索。西欧极右翼政党的兴起,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在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以及在欧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来临之际,西欧经历着重大的社会变迁。 在这一背景中,移民 问题、抗议政治、社会衰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经济利益等都为极右翼政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与此同时,极右翼政党自身利用政治机会结构,从本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寻求对自己的支持,适时 地抛出吸引选民的政治议题,使其政坛地位日益凸显。要解释极右翼政党的兴起,必须构建一个多 元、多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因为它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西欧极右翼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的极右思潮迅速发展,不少极右翼政党上台执政,从而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洲社会局势的稳定构成新的挑战。 一、西欧极右思潮的核心内容及其 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李依涵  武兵科 《和平与发展》2023,(1):43-71+154-155
近十余年来,美国国内以白人至上主义、反联邦政府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的极右翼暴力事件激增。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具有以“独狼”为袭击主体、以互联网为激进化平台、现役或退役军人参与比例高、袭击目标与意识形态高度相关等特点。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政治逻辑:美国当前的国家大转型是宏观背景;右翼派别的分裂与极端化是中观机制;联邦政府对国内反恐关注不足以及共和党对极右翼暴力活动的庇护态度为其兴起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拜登政府发布的首个国内反恐战略虽然充满雄心,但却面临重重挑战。未来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将长期存在,极右翼思想及其暴力偏好会不断渗透到主流社会之中,极右翼暴力活动与极左翼暴力活动恐将引发冲突螺旋,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动与全球极右翼运动的联系愈趋紧密。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右翼政党在欧洲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在现今欧洲国家经济很难有较大起色、外来人口持续涌人的情况下,极右翼政党的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扩大.本文通过分析欧洲极右翼政党出现并不断壮大的原因,以及三个典型的极右翼政党——英国的不列颠民族党、德国的德意志民族民主党-人民联盟、瑞典的民主党各自的主张及现实表现,展望欧洲未来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前,以极端排外、反对欧盟等为口号的极右势力已成为西欧政坛上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西方民主政治的虚伪性、长期的经济低迷以及经济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成为极右势力猖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20世纪末拉美政治民主化独特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拉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在冷战结束前后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因此 ,具有明显不同于近现代的西欧和北美民主模式的特点。首先 ,拉美的进步社会政治力量是反对军人独裁统治、推动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因素。此外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由美国主导的自由化的合力推动下 ,拉美形成了“第三波”世界民主化的浪潮。其次 ,拉美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除了“选举民主”符合西方民主所谓的“最低标准”之外 ,其总统制、政党体系、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转。再次 ,在 2 0世纪末的拉美 ,尽管民主政治取得进展 ,但以军人干政为主要特征的普力夺社会残余依然存在 ,这不仅为军人重返政坛留下了空间 ,而且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粹主义在世界舞台迅速崛起,在中东欧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强势。中东欧地区的民粹主义以匈牙利最为典型,对欧盟现存秩序造成冲击。本文从历史渊源、国内结构、外部环境和现实冲突等方面,探究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的本质和动因。社会中下层的极度不满是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的根本原因。民粹主义政党运用各种工具,包括极化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加之领导人独特的政治个性,推动选民走向极端化。难民问题促使民粹主义向狂热的极右翼势力转化,对西方民主和欧盟秩序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2021,(2):99-114
近年博索纳罗就任总统后,巴西外交布局出现明显变化:大幅度向美国及其极右翼盟友靠近;对南南合作及全球治理不感兴趣;以意识形态亲疏处理与地区国家的关系,无意领导地区一体化。巴西外交政策右转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不仅是博索纳罗总统个人政治倾向的体现,也与其核心支持力量极右翼保守派的推动密不可分,同时也离不开特朗普政府的示范作用。巴西亲美反多边对外政策实践的国内基础并不稳固,还与博索纳罗重振经济的目标相悖,拜登的胜选进一步加大其推进难度。巴西意识形态外交虽对中巴关系造成一定困扰,但难改中巴友好合作大局,两国务实合作的前景依旧广阔。  相似文献   

10.
郭馨怡 《现代国际关系》2023,(8):89-106+155
近年来,英国政党政治深陷政坛长期频繁动荡的“持久危机”之中,具体表现为传统两党政治弱化、政党碎片化程度提高、多个地方分离主义政党趁势崛起。一方面,长期执政党保守党内斗激烈,数度引发国家政权更迭,政策连贯性降低;另一方面,反对党工党连续多年选举表现不佳,执政准备与能力相对不足。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脱欧持续带来政治分裂,深层次原因是两党各自党内意识形态争议的加剧。此外,英国的权力下放和选举制度客观上为地区性政党崛起提供了制度便利。受到经济治理失败和右翼保守派分化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保守党的强势地位或将有所下降。工党的选举表现则取决于其能否合理平衡党内关于脱欧和意识形态的分歧,重新建立稳定的多数选民联盟。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中,国家诚信党赢取11个下议院议席,成长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伊斯兰政党。马来族群中产阶级的扩大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促成了伊斯兰党内部乌理玛派的式微与专业阵营的分化,引发了"如何实现伊斯兰国家"的路线之争,并最终导致伊斯兰党的分裂与国家诚信党的建立。作为新生的政党,国家诚信党必须与其他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党实现差异性定位,确立统一的意识形态基础,从而得以长久在政坛生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拉丁美洲人民在总统选举中将选票投给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前总统和政坛新人。本文通过着重研究经济焦虑和政党危机,并将其作为主要的独立变量,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考察。有些时候这两个变量间是线性关系:经济焦虑与政党危机一起,共同促成前总统和政坛新人们的崛起。其他时候这两者间是共生关系:前总统东山再起引发政党危机、经济和政治焦虑,并由此导致政坛新人的崛起。本文认为,大量的前总统和政坛新人参加选举——其本质是拉美考迪罗主义的新表现形式——对民主而言并非好事,因为其加速了去制度化,并使选民极化。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思想中的反西方主义,其对立面是俄罗斯思想中的西方主义。它缘起于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争,主要代表是与西方派激烈辩论的斯拉夫派。反西方主义最初反对的是西方派崇尚的欧洲中心论、欧洲文明一流论、欧洲道路先进论,简言之,就是反对欧化改革、反对抛弃传统文化、反对迷恋欧洲文明。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认同中的“西方”概念发生了变化,范围扩大到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反西方主义的内容也随之延展,从最初的"反欧洲"逐渐演变到了后来的“反欧美”,并且由思想文化领域转移到了地缘政治领域,从反欧化改革、反欧洲道路变成了反政治干涉、反经济制裁、反军事扩张、反意识形态斗争,从一种纯粹的思想争论演变成了付诸行动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4.
圣保罗论坛的"替代"色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0年,在巴西劳工党的倡议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3个国家的48个左派政党和进步组织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会议,讨论拉美地区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圣保罗论坛宣告成立.目前,圣保罗论坛是拉美地区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左派政党和进步组织的聚会舞台,有成员党112个.圣保罗论坛大约每年举行1次年会,来自拉美地区、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众多左派政党和组织参加了论坛,其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圣保罗论坛坚持"反帝国主义、反霸权主义、反对一切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反干涉"的主张,近年来的圣保罗论坛宣言中均提出了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或"替代模式"等概念.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4):134-153
温和左翼政党已成为拉美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都曾执政多年。作为典型的温和左翼政党,乌拉圭的广泛阵线在2005—2020年间连续执政15年。就政党本身而言,广泛阵线具有意识形态多元化、组织结构制度化、社会基础覆盖全国和横跨不同阶层等特点。在执政期间,广泛阵线推行了实用的经济政策和进步的社会政策,促进了财税、减贫、医疗、薪资等领域的改革,扩大了公民在多个领域的社会权利,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乌拉圭的社会经济发展。但由于受到2014年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下行的影响,乌拉圭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压力逐年累积,社会治安日趋恶化,最终导致广泛阵线在2019年的大选中落败。在意识形态、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广泛阵线体现了典型的温和左翼特征。与其他温和左翼政党相比,广泛阵线也有自己的特点,如组织动员能力更强,在扩大公民权利方面的立法更为全面彻底等。对广泛阵线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把握拉美温和左翼政党的发展态势、理解拉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6.
反对官僚主义是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列宁的重要贡献之一。列宁揭露了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深入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列宁把反对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之风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宁认为"需要有千百个措施"来防、反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为行文方便起见,以下统称社民党)在大多数西欧国家执政和参政。30余年中,各国社民党的力量虽然有升有降,但是它已成为西欧政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一、战后西欧社民党力量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战后初期到五十年代末期,社民党力量在一度上升后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战后初期世界民主力量蓬勃发展,西欧各国人民运动方兴未艾,要求民主变革,各国社民党以其参加反法西斯运动的历史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政治主张吸引了大量选票,在大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下半年,在西德、荷兰、比利时、英国、意大利、法国等许多国家相继爆发了主旨是反对核武器、反对增补军备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少则几万、十几万,多则二、三十万人。与此同时,挪威、丹麦等国要求建立“北欧无核区”的运动又趋高涨。西班牙、葡萄牙也掀起反对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群众运动。一时间这场运动遍及整个西欧,其声势之浩大在西欧是罕见的。它显示了西欧人民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西欧局势的动荡不定。这场运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半年,在西德、荷兰、比利时、英国、意大利、法国等许多国家相继爆发了主旨是反对核武器、反对增补军备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少则几万、十几万,多则二、三十万人。与此同时,挪威、丹麦等国要求建立“北欧无核区”的运动又趋高涨。西班牙、葡萄牙也掀起反对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群众运动。一时间这场运动遍及整个西欧,其声势之浩大在西欧是罕见的。它显示了西欧人民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西欧局势的动荡不定。这场运  相似文献   

20.
当今泰国政坛,以前总理他信、现任总理英拉(他信妹妹)为代表的他信派政治势力与以民主党等为代表的反他信势力长期对立、斗争,争夺国家政权与经济社会资源分配权。2013年11月25日开始,民主党重要领导人之一素贴领导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掀起了反对英拉政府的示威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