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历史已经终结。被终结者是云南无好酒的历史、云南无浓香型白酒的历史;担当终结者的是云南古铜酒业有限公司。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召开5天后,2006年4月18日,云南古铜酒业有限公司在东川正式投产。昆明市委常委、东川区委书记高德明,东川区委副书记、区长田文,率区委、区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领导,东川区七镇一乡党政领导,大型骨干企业老总等到场祝贺。几位来自贵州、四川酿酒行业的领军人物也在剪彩现场神秘现身。就在这次投产庆典上,云南古铜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景明发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云南古铜酒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李波 《创造》2001,(12):32-32,3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川怎么办?东川小江河谷有10万亩可开垦和利用的热区土地,是昆明市郊350亩土地中唯一上规模的热区资源;充分利用小江河谷热区资源,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是东川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决策,是昆明经济圈热区特色农业产品基地,是东川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是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途径。一、小江河谷热区开发的现状小江发源于寻甸县的鱼味后山,自南向北流经寻甸县,东川区和会泽县境内,流入金沙江,全长138.2公里,东川境内小江河谷热区国土资源面积约10.1万亩,宜林荒山6.29万…  相似文献   

3.
周国升 《创造》2006,(7):32-33
在2006年7月3日召开的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上,昆明市委常委、东川区委书记高德明代表东川区委、区政府汇报工作。高德明总结了特区建设两年来的主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川再就业特区优惠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 0 0 4〕 190号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 ,省直有关部门 :现将《东川再就业特区优惠政策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四年九月七日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东川区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近年来,因铜而生、因铜而兴的东川并没有因为铜产量的减少而没落。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将东川建设成为出滇入川的北大门,转型发展的新铜都,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6,(12)
NO.1昆明市东川区委书记高德明鞠躬事件: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20余位省部门和大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专家分析指出,2006年7月3日,应该被记入东川特区的建设历册。如此高规格的现场调研会,在东川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7.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6,(11):46-51
正乌蒙磅礴,擎起红土地的脊梁。众水流金,孕育东川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辖6镇1街道1乡(移交倘甸"两区"托管1镇1乡),130个村委会(含托管的23个村委会),3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1.8万人(含托管人口31223人)。东川是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采铜历史悠久,二千多年来一直为国家提供铜工业原料,新中国成立后东川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铜)的供应地,为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世纪末,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度转轨,东川这座资源型矿业城市面临着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矿产资源枯竭、接续替  相似文献   

8.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产铜基地,随着铜矿资源的日益枯竭,东川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2004年4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以只争朝夕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抢抓机遇,二次创业,全力投入再就业特区建设。当前,再就业特区建  相似文献   

9.
可顺祥  徐丛山  张胜辉 《创造》2011,(12):74-77
东川区是典型的因矿而兴、以矿建市、以铜立市的资源型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东川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清代落籍滇东北地区的汉族士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滇东北(今云南昭通、曲靖地区及昆明东川区、寻甸县)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已有大量汉族定居的曲靖府和刚刚改土归流、所属人民皆为少数民族的昭通、东川府的绿营驻防以及外籍汉族士兵定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自良 《半月谈》2005,(4):2-23
“我根本没想到能到公司上班。更没想到公司会送我们到成都培训,包吃、包住,还发工资!”34岁的女工王纯芳一面盯着生产线一面说。在被昆明市东川区“再就业特区”内的一家公司录用前,她和丈夫因所在的东川矿务局倒闭.已双双下岗3年多。  相似文献   

12.
当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城中专毕业却分不了工时,村民说还不如读个东川师范;当她要把荒地变花园时,村民说一定是她的头被门夹了;而当她当了一年的主任后,村民说:“有什么干头,一个水灵灵的姑娘晒成了黑炭头。”而她,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把四百亩荒地荒山变成了玫瑰茄花园,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被村民誉为“玫瑰公主”。她就是东川区拖布卡镇18个村委会唯一一位女村主任——陈应兰。  相似文献   

13.
刘建文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6,(10):40-44
扶贫攻坚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贫困、全面奔小康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努力补齐贫困短板,科学开展好"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了解和学习好云南各地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做法,最近,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东川区开展了"脱贫攻坚"课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东川区阿旺、铜都等乡镇(街道)和基层单位参观学习,听取了东川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和基层群众的介绍。经过认真整理,现把东川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和阶段性成效介绍给社会各界,以期交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摄影介入社会与生活,红土地的摄影是典型例子。红土地因摄影而闻名,也因摄影而发生改变。不过,很多人忽略的是,这个"上帝打翻了调色盘"的东川红土地,一度被森林覆盖,有着完全不同于现在的生态和景观。  相似文献   

15.
正工业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以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是云南实现产业强省的必由之路。为反映我省新型工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和探索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措施和办法,近日,经昆明市政府办公厅推荐,由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东川区开展了"工业强区"的课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东川区天生桥、太阳谷、四方地、碧谷工业园区参观学  相似文献   

16.
陈文兴 《创造》2016,(11):94-95
正长期以来,中学教材上都会介绍,东川铜矿富集,很早就开始开采,是中国的铜都。东川区政府所在地于2005年区划调整后,由原来的绿茂、碧谷、新村、姑海几个乡镇合并起来,组建铜都镇。如今该镇街道上随处可见铜文化符号,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的铜都镇其实并不产铜矿,产铜的地点在汤丹、因民、舍块、拖布卡等乡镇。其中汤丹至少在汉代就有人开始采矿冶铜,明代嘉靖年间曾根据中央政府的命令铸币,并造出现在会泽县保留着的那枚重达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6,(12)
正12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大篇幅报道了昆明市东川区花沟村村民老张的致富经。报道说,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位于云南和贵州交界的乌蒙山区,毛泽东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句子,描写的就是这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虽然经过历次扶贫,这个地区仍然属于连片特困  相似文献   

18.
蛇乡见闻     
广东潮阳县大联侨乡,也是全国著名的「蛇乡」。乡里人几乎都会捕蛇、养蛇。他们不但办有集体蛇场,各家各户也建有蛇室。还为医学部门、化验单位或疫苗工场提供活蛇,给市场供应食用蛇,尤其是生产蛇胆出口,是蛇乡的一大经济收入。一九八三年,大联捕捉和孵化的白花蛇、水蛇、乌鹰蛇共十四万一千多条,现金收入三十三万三千多元,仅捕蛇一项,每人平均收入三百一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群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