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欢欣 《北方法学》2016,(4):138-150
2015年10月29日,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的管辖权问题裁定出台,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回溯到该仲裁案的提出,早在菲律宾于2013年单方面提出仲裁程序的当月,《美国国际法杂志》(AJIL)发表了一期关于南海问题的专刊文章。该期论文分别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了南海争议的焦点问题,集中展现了中西方学者在观点上的对立。专刊文章中批判中国立场的核心论点,与"南海仲裁案"中的菲方请求非常相应,亦与美国国务院在2014年12月发表的《南海报告》中的观点高度一致。《美国国际法杂志》在国际法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国内学界对这期论文并无专门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
导言     
人民陪审制研究的三个困难《评论》:《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可以说是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立法,对于司法实践会有何种影响,是我们所关心的。因此我们这期选择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主题研讨,请您谈谈看了本期的主题文章之后对这期主题的看法,做一个大概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法学杂志》2018,(2):F0002-F0002
何志鹏,1974年2月生,黑龙江双城人,1992年开始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学习国际法,获得了获得了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1月留校任教至今。何志鹏教授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国际法理论、人权理论和法学教育。自1998年在《法学杂志》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以来,至2017年10月,何志鹏已出版了《国际法哲学导论》《国际法治论》《权利基本理论》等个人专著9部,合作出版《国际法原理》《国际法的中国理论》《国际法的未来》等著作20余部,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的哲学之维:内涵、功能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哲学是国际法学和法哲学的新兴领域,在这一初级阶段,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和多元发展、大胆尝试、积极讨论的态度。由于国际法本身不成体系,以及国际法历史发展的轨迹,国际法对于法哲学的需求更大。国际法哲学的探索有利于引领国际法的理论化进程,解决国际法实践中的困惑,促动国际法学与部门法学的沟通,推进法理学的全面均衡发展。国际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广度进行分析,其研讨路径包括超越分析法学而拓展法哲学的各种方法在国际法上的适用;构建国际法哲学的基本体系;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国际法具体问题的研讨;并由此建构一般法哲学(法理学)。  相似文献   

5.
与刑法相同,国际法也面临着"为什么需要国际法"这一根本性问题。刑法与刑罚的最深层次的存在根据是人"对所有的欲求",由于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本质区别在于适用对象的不同,因而这一理念可以同样适用于以"主权国家"为适用对象的国际法。亦即,国际法的存在根据是"各个主权国家对利益保护的欲求"。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可以以该理论为基础在东亚确立新的国际法秩序,并尝试以中国的思想为中心,创建能够替代"西洋近代"价值观的新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外国人侵权法》诉讼中,习惯国际法是原告起诉的重要实体法依据。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美国联邦法院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测试标准,即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必须是"具体的、普遍的和具有约束力的"。这一标准与传统习惯国际法的两大构成要素——"实践"和"法律确信"既有所区别又相互关联。《外国人侵权法》诉讼中美国联邦法院对习惯国际法规则的识别与适用极大推动了美国国内对习惯国际法的争鸣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新宝 《法学》2012,(1):10-13
《法学》自复刊以来,坚持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执行"结合实际,有的放矢"的用稿标准,发表了大量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及时反映法学最新理论成果和法律生活需要的文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为推进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进步做出了贡献。《法学》复刊3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近日,隆重举行了以法学研究与司法改革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暨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研讨会,邀请众多国内知名的法学专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撷英取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一)生平与著述 1897年8月16日,劳特派特出生于奥匈帝国加里西亚省的左基夫.1927年,劳特派特任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国际法讲师,1938年任剑桥大学国际法讲座主任教授,1951年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55年,他离开剑桥大学就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1960年患病,同年5月8日逝世.劳特派特一生的著述甚丰.他出版的专著有:《国际法的私法渊源和类比》,《法律在国际社会中的职能》,《常设国际法院对国际法的发展》,《国际人权法案》,《国际法上的承认》,《与国际法委员会编纂工作有关的国际法概论》,《国际法与人权》,《国际法院对国际法的发展》;编辑的文献资料有:《国际公法案例年度摘要和报告》,《国际法报告》,《英国国际法年刊》等.他还修订了《奥本海国际法》(第5-8版).另外,他还撰写了近70篇论文和随笔,并就国际法院的一些案件,发表了自己的个别意见和反对意见.[1]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回应检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把握学术取向、探讨法学期刊的办刊规律,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创刊20年暨出版100期之际,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了以"检察·学术与法学期刊"为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由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书记石少侠、院长胡卫列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孙谦副检察长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学报》主编徐鹤喃教授对20年的发展和办刊情况作了简要回顾。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知名法学期刊、检察实务部门以及学院教师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座谈,就检察理论研究,法学学术研究、法学期刊定位、办刊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对《学报》的发展建  相似文献   

10.
石蒂 《中外法学》1980,(3):79-80
<正> 上面几篇都是译自《海洋发展与国际法——海洋事务杂志》(Ocean Development andInternational Law:The Journal of Marine Affairs),第七卷第一、二期合刊。这个杂志是少数几个专门有关海洋法的期刊之一。主编是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柏克斯(William T.Burke)。现在已经出版第七卷。第七卷第一、二期合刊是以拉丁美洲和非洲对海洋法的影响为主题的,编者是美国克雷  相似文献   

11.
孙笑侠 《现代法学》2001,(1):150-151
李龙教授与汪习根副教授的《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法理学思考》一文从法理学的高度探讨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在把握了时代脉膊的同时进行了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回应检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把握学术取向、探讨法学期刊的办刊规律,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创刊20年暨出版100期之际,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了以"检察·学术与法学期刊"为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石少侠书记、胡卫列院长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孙谦副检察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知名法学期刊、检察实务部门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现将座谈会内容综述如下:一、《学报》编辑部:《学报》发展回顾《学报》主编徐鹤喃教授简要回顾了《学报》的创刊和历任主编变更以及编委会的组成等情况,总结了《学报》办刊定位的发展过程,指出《学报》的办刊工作始终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法学是完全真正的科学国际法学之成为完全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及在其指引下实现的。1872年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指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恩格斯这个科学的论断同样也适用于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当然,国际法学的产生是较后于一般的法学的。1625年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1583—1645)发表其所著的《论战争与和平法》。美国的国际法学者亨金等,说它是"第一部系统的国际法专著",从而赢得了欧洲国  相似文献   

14.
反映百姓心声,研讨社会热点《法制与经济》杂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策法规室、广西法制研究所、广西经济法研究会主办,是广西唯一获得向国内外发行的法律优秀期刊。多年来,《法制与经济》杂志围绕“加强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主题,反映百姓愿望的心声,研讨社会热点,探索法学新理论,交流行业执法和企业发展的新经验,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府关于钓鱼岛列岛与《马关条约》无关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作为国际协定,虽未出现"钓鱼岛"的字样,实际上确定了钓鱼岛的地位和主权归属。《旧金山和约》对中国没有拘束力。《归还冲绳协定》的基础文件乃至归还主体、方式和范围均违背国际法,应归于无效。美国向日本移交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违反了国际条约,是非法无效的行为,日本并不因此享有钓鱼岛的主权。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公然违反国际法,凸显出钓鱼岛主权之争法律解决方法的紧迫性。美国擅自处置琉球群岛之归属,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法上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阿纳德(Anand):《新独立国家与国际法》(1972年)作者不受正统观念的约束,写出了一本有助于理解一些极需彻底清理的国际法问题的著作。虽然国际大家庭经历了一个革命性的"国家爆炸"(它在各大陆的成员已经增加到了一百三十五个),我们却依然普遍地使用着一种主要是以一个大陆历史为基础的国际法。作者对旧国际法以欧洲为中心这一点感到遗憾,并要求国际法学家重新改写国际法的历史。利奥渡德·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最近几十年来 ,“时际法 (intertemporallaw)”这一概念越来越引起了国际法学者的注意。它首先是在 192 8年的帕尔马斯岛案件仲裁裁决中被引入国际法领域的 ,①此后就不断有国际法学者发表论文探讨时际法的问题。 1970年 ,有两本关于这一问题的专著出版 :法国国际法学者保罗·塔韦尼埃的《国际公法中行为与规则在时间上的适用的研究 (时际法或过渡法的问题 )》②以及德国国际法学者沃尔夫—迪特里希·克劳哲—阿布拉思的《时际国际法———国际法规范的时间上的适用范围》。③再有 ,世界著名的学术性团体———国际法研…  相似文献   

18.
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法学家》2007,(3):95-101
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应负的责任是当代国际法的主要问题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持之以恒地编纂<国家责任条款>,2001年联合国大会已通过<国家责任条款>草案,并建议就此缔结有关国际公约,2004年联合国大会要求各会员国政府提出有关意见.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际法学界以此为前沿研究课题.本文尝试从中西文词义辨析、"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划分评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解析三方面,对<国家责任条款>中"国际不法行为"的含义、条件与归责问题,做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历史背景在日本,西方意义上的法学研究是从国际法领域开始的。19世纪未期,日本遇到了许多在此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国际问题,例如:与俄国的领土争端,同西方列强缔结"开国"条约,1870年俄法战争时的中立地位,在明了事实真相而觉醒之后,谈判修改"不平等条约",等等。为适应解决上述问题的需要,日本对一本称为《万国公法》的著作进行了研究。该书是美国律师丁韪良(William Martin)所翻译的惠顿(Henry Wheaton)的《国际法原理》的中文译本。1868年,即《国际法原理》译成中文四年之后,一部解释《万国公法》的著作在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法学》1991,(4)
前不久,我们从留美研修法律的学者那里获悉“《法学》杂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法律(现代)期刊中收藏量最大、最齐的,而且许多美国法律专家(尤其是搞中国法的)都认为《法学》信息量大……”。这一信息对我们编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籍。因为我们不曾奢想去发表惊世骇俗之作以一鸣惊人,而是将编辑旨趣始终定位在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作过程中,默默地耕耘。《法学》的任何收获,既是意料之外的,又是意料之中。尽管《法学》研究的是当代中国法制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但是《法学》仍然因之而走向域外。中国的法学研究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