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0,(15):37-37
据说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他的办公室——那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爱因斯坦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再加上一支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  相似文献   

2.
赵勋  黄波 《新湘评论》2014,(20):46-46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始人,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这位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的现代物理学奠基人,6岁起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可以说,音乐陪伴了他整个科学生涯。  相似文献   

3.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主席台上,我左边坐着拥有许多年轻"粉丝"的滑冰名将杨扬,右边坐着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我忽然莫名其妙地想起小说家马克·吐温与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我北大的老师周培源副校长曾是他的学生)的故事。有人说,爱因斯坦真了不起,世界上没几个人能够读懂他的理论;有人说,吐温才了不起,人人都喜欢他的幽默……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3,(18):63-63
在人类科学的历程中,除了牛顿和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灵感和智慧,他就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阿基米德。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现代社会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时候,世界上出了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而大多数人知道世界上有爱因斯坦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深奥的理论——相对论。可是,在知道相对论的人中,能有多大比例真正知道它“论”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下面,本文将对这一高深、玄妙的理论作一粗浅的解说。  相似文献   

6.
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如何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兴趣和职业发生了矛盾又该如何办?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并且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对此,我们向广大读者推荐一份智者的答卷——《爱因斯坦谈人生》(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爱因斯坦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热爱和闰,主持正义。他以高尚的言行对“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这一人类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江伴轩 《学习月刊》2012,(12):86-86
"党员",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称呼,对于他来说,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他年龄不小,党龄其实并不长,但是他一直都以一位老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只能冲在前,担当不能落人后,"先进性"在他身上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对于事业,他自我约束,奋力争先;对于他人,他始终坚守着"仁"与"善"。他就是武汉市江汉区地方税党组书记、局长李志勇。他所理解的"仁"是一种大爱。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说:"敢于对事业负责处理人,这是大仁大义。越敢处理人,  相似文献   

8.
说与做     
发明"盘尼西林"的英国著名科学家亚历山德·富莱明,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有一次,他所在的医院实验室召开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人员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而他却一语未发。主任问他有什么看法,他只说了一个字——"做"。富莱明的回答虽然简短极了,但却道出他的发明创造得以成功的真谛——"做"。正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家们一心一意地做啊做啊,终于给他做  相似文献   

9.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由此,他被人们誉为造"星"大师。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  相似文献   

10.
一剑封喉的"豹子头"——张志刚 张志刚,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1993年9月入伍,1999年6月入党。空军特级飞行员,安全飞行3000余小时。他先后两次被评为"十佳飞行人员",被授予"空军飞行人员银质荣誉奖章",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张志刚任团长以来,率队出色完成了"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远程机动作战演练、高原高纬度机场验证武器装备性能等多项重大任务。他对高难课目训练敢闯敢试,率队开创了多个"第一"和"首次",练就了一剑封喉的过硬本领。在上合组织六国联合军演中,他驾机完成了难度极高的超低空特技飞行动作,  相似文献   

11.
博闻天下     
《党员干部之友》2010,(12):55-55
且看小布什如何评价胡锦涛——来自东方阿德的博客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刚刚出版的回忆录《抉择时刻》一书中,这样评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他处事冷静、思维敏捷","他是一位专注国家内部事务的实干家"。他评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我在世界舞台上最亲密的伙伴和最好的朋友","作为我们的盟友,他从来不曾动摇过"。他评价俄罗斯总理普京:"骄傲自大,是个冷血动物。"布什在书中提到,在一次会面当中,  相似文献   

12.
挪威著名剧作家亨利·易卜生把自己的对手——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画像放在桌子上,一边写作,一边看着画像,从而激励自己。易卜生说:"他是我的死对头,但我不去伤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让他看着我写作。"  相似文献   

13.
龚正言 《学习月刊》2009,(24):120-121
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辉煌,荆楚大地风流人物代代辈出。他,就是其中的一个,一位普通的实干家,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一位既平凡而又伟大的慈善家,一位荣获"全省最具爱心十大慈善行为楷模"、"全国社会公德楷模"殊荣的"阳光使者"——涂汉江。  相似文献   

14.
挪威著名剧作家亨利·易卜生把自己的对手——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画像放在桌子上,一边写作,一边看着画像,从而激励自己。易卜生说:"他是我的死对头,但我不去伤害他,把他放在桌子上,让他看着我写作。"  相似文献   

15.
王端阳 《奋斗》2014,(12):64-64
小时候到亲戚家串门儿,要乘渡船过汉江。摆渡的一艄公,别人管他叫"冇耳朵羊",也不知他是姓杨还是名字里头有个"羊"字。之所以记住他,是因为他的显著特征——只有一只耳朵。我曾经好奇地问过大人们他的另一只耳朵怎么不见了?他们总是遮遮掩掩,有的说是小时候淘气爬树让树枝刮掉了,有的说是不听话让大人揪掉的。  相似文献   

16.
沈义  彭静 《党建》2011,(4):47-48
利用职权,他借节日、乔迁、生病等机会疯狂受贿敛财;利用职权,他贪图私欲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利用职权,他多方转移赃款……正是由于内心深处"贪"字作祟,陈洪刚——重庆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原总队长一步步堕入了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17.
廖汉生入党     
李迎选 《湘潮》2011,(11):17-20
第一次听到"共产党"的名称,在他懵懵懂懂的印象中只是几个参与打架的学生 1911年11月14日,廖汉生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桥自弯乡一个普通农家。因为正值辛亥革命爆发之际,父亲按照当时流行的口号"推翻满清政府,恢复汉室天下"给他取名"汉生"。廖汉生10岁那年,父亲病逝于贺龙军中,但给他留下一段"姻缘"——由贺龙提亲,与贺龙姐姐贺戊姐的女儿定了娃娃亲。  相似文献   

18.
正1943年,爱因斯坦应聘在美国极负盛名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做研究员。进入研究院后,校工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说:"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些纸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特别大的废纸篓。"校工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特别大的呢?"爱因斯坦说:"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啊!"为了满足爱因斯坦的要求,校工费了很大劲儿,在街上买了一只超大的废纸篓,放在爱因斯坦的工作室里。  相似文献   

19.
许振超 《党建》2011,(6):34-34
许振超是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人,他勤奋好学,成了一名"桥吊专家";他只是初中毕业,却凭借苦学苦练,多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5月17日,在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全国总工会宣教部、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山东省委宣传部和青岛市委宣传部联合举行的"学习就是力量——青岛港学习型组织创建模式座谈会"上,许振超畅谈了他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14,(10):49-49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举成名后,各种荣誉和优厚待遇纷至沓来。爱因斯坦一度受邀去荷兰菜顿大学执教,他对宿舍的要求是:有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一把小提琴、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即可。学校当然全部满足爱因斯坦的“奢求”,爱因斯坦兴高采烈地喊道:“有了这些东西,我还需要什么?什么部不需要啦!”后为旺避法西斯迫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请他,他却说:“这么多钱?能否少一点?给我3000美元就够了!”人们大惑不解,他脱口道:“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难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一当时美国中产阶级都以拥有小汽车为时尚,身为诺贝尔奖得主,他居然不要汽车。从宿舍到研究所两公里路程,他坚持安步当车直到生病住院。他说:“简单的生活,无论对于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