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海音 《台声》2002,(1):7-8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记:1994年初,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回来后写了一篇很长的观感散文杂记《大同中的小异———访台杂记》,其中提到“打包”、“吃尾牙”等台湾风俗。发表之后,引起林海音先生的注意,她便写了《观感的观感》。过后不久,我又收到她寄来的一篇稿件,题目叫《“打包”、“吃头牙”和“润饼”》,是对《观感的观感》的补充,实际上是一篇关于台湾民俗的散文,属于她喜欢写的《台湾生活小调》的一部分。这是林海音一件未发表的作品。由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出林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永远乐观,永远活泼。现在发表出来,见文如见其人,或许是对这位可爱的人的一份珍贵的纪念。瞧瞧吧,这几样“台菜”,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许多回味和微笑。  相似文献   

2.
罗兰我想你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原名靳佩芳,生于河北省香河县。曾在台湾担任过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她的《罗兰小语》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罗兰散文》曾获中山文艺奖。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第3期上,周翔鹤先生撰文《清代台湾土地开垦、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形态》,批评拙文《清代台湾拓垦过程中的股份制经营──兼论“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不成立》。(见《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以下简称《拓垦》)。周翔鹤先生的态度是认真的,但对《拓垦》一文的阅读却是马虎的。由此产生了对《拓垦》一文的一系列误读,兹分别解释如下。 一、关于《拓垦》一文的总体思路 与一般的书评不同,周翔鹤先生的开篇即讨论《拓垦》一文的结论。在《拓垦》的结论部分,我说:“历史上中国各区域农业究竟采取何种生…  相似文献   

4.
张典婉,台湾客家籍女作家,曾任台湾广播文学频道主持人,出版有《山里的女人》《女性创业》《100位女性的锦囊妙计》《福尔摩沙的女儿》《山上》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集,荣获过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现为北京波龙世纪科贸公司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正> 一是研究和评论大陆籍的台湾作家作品很多,研究和评论台湾籍的作家作品很少。二是对台湾小说、诗歌的研究较多,而对台湾散文、戏剧的研究极少。三是对台湾文学的研究肯定的既多又重,批评的既少又轻,这是台湾文学研究中的另一倾斜。  相似文献   

6.
张炯 《台声》1996,(12)
朱秀娟女士是台湾作家中有特色的一位.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她迄今创作小说、散文二十多种,且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不仅荣获1984年中山文艺奖,而且连续多年成为台湾的畅销书.关于她的创作,大陆学者撰写的多种台湾文学史和小说史,都给予相当地位.因而可以说,她的名字对于关心台湾文学发展的祖国大陆广大读者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是我国80年代中后期文艺理论领域里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文艺理论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笔者当时在自己的一系列论文(见《文艺理论与批评》、《求索》、《文论报》等报刊)中,集中批评了刘再复的抽象主体论。本文拟更为全面地回答抽象主体论对唯物史观及其文学观的非难。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陆读者来说,简宛的名字也许比较陌生。其实,她是一位著述颇丰且个性鲜明的闺阁作家。20多年来,她先后进行了多种形式、多种体裁的写作尝试,成就斐然。她创作的童话集《奇妙的紫贝壳》,获台湾洪建儿童文学奖首奖;她翻译的童话集《现代寓言》,获美国儿童文学科得克奖首奖;她译出的利奥·巴士卡力的文化专著《爱·生活与学习》,畅销50余版而不衰;她结撰的小说集《欲说还休》,以自身特有的温婉、率真与厚重,区别于诸多描写家庭生活和恋爱婚姻的作品,引来了褒扬。而在所有的写作实践中,最能体现简宛精神、工力与才情,即被评论家称之为简宛之“看家本领”的,是她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历史批评任何时候都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现象,就其根本性质来说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严格地说还是十九世纪初在法国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作家斯达尔夫人。她在《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意志》等著作中,否定了当时文学理论界广为流传的以作家的天才和个人生活当作说明文学现象依据的观点,试图从文学与宗教、风俗和法律  相似文献   

10.
日据初期台湾稻米输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米生产和输日问题是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学者和台湾学者在这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战前日本学者川野重任在他的名著《日据时代台湾米谷经济论》中指出了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稻米问题的社会意义,即日本本土稻米供应不足时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剪影     
我大姐靳佩芬(笔名罗兰)现居台湾。她的作品体裁广泛,有散文、小说、诗歌、寓言、论文……现已出版30余种,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其中最受各界欢迎的当属主要写为人处世的《罗兰小语》了。她文笔流畅、生动潇洒,能吸引着读者去读,去想那些文章中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我们兄弟姐妹7人中,她这老大是最  相似文献   

12.
易靖茗 《台声》2013,(2):18-21
黄教授曾为台湾知名动漫及色彩能量学专家,著有《现代动画艺术》、《卡通电影》等大学教材,同时在多所大学任教,并担任台湾金马奖及公共电视节目评委、中华社教影视制作协会理事长等职务。1996年开始,为研究色彩在不同光源下所释放出的光彩磁波能量对环境空间及一般人情绪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移居加拿大后,黄教授经过10余年的深度探索,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著作《色彩再生论》,由台湾的红蚂蚁出版社及大陆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接受全国数十所知名大学邀请巡回各地作专题演讲,成为首位公开发表色彩再生理论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日前,被李登辉称为“代表了台湾价值观的一切”的、由日本右翼漫画家小林善纪编造的《台湾论》在岛内发行,引起了岛内各界的广泛批评。尤其是书中引用现任“总统府资政”、奇美集团董事长许文龙、伟诠电子集团董事长蔡坤灿有关“慰安妇是自愿,是为了出人头地”,称日  相似文献   

14.
3月下旬,台湾《联合报》曾以《刘登翰大角度研究台湾文学》为题,简要报道了《文学薪火的传承与变异》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确实,从事台湾文学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刘先生,就是以对台湾文学现象的历史的、宏观的整体把握著称的。该书第一辑的前五篇文章,可说相当完整地论述了有关台湾文学的一些最基本而又最深层、相当特殊复杂而又涵盖全局的理论问题,而末篇《现实制约和审美超越的统一》则涉及台湾文学史的撰写,实际上也是一般台湾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刘先生除了提出社会政经文化背景的考察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相结合、一个时期文学思潮的评述和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论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继2003年8月朴贞子与金炯烈合作出版了《政策学概论》(延边大学出版社)这本概论性的论著后,两位著者又共同撰写了《政策形成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该书以《政策学概论》为基础,融合更多、更新的相关理论及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着重阐述了政策制定理论及模型。该书是对政策学的重要分支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之一的朴贞子女士前后获得过法学学士、硕士和行政学博士学位,拥有很好的公共政策理论研究领域的学科知识背景,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近10年来,她在公共政策理论,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理论及模型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16.
《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是知名作家、评论家、新闻学家张育仁先生的论著之一。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新闻思想史和抗战文化史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社会文化批评活动,著有《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抗战电影文化论》、《炼狱中的生命哲学》,被《20世纪重庆文学史》评价为"以冷峻的现代理性精神和公共意识从事文化和历史反思与批评的学者型作家"。本书将重庆抗战这段宏大而悲壮的历史,置放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以及思想发展史和国际信息战、心理战的多重视角来进行学术考察,同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及多侧面、深层次的追询和阐释,其思考领域广泛涉及到与新闻和文化传播活动有关的战时政略与战略、战时新闻理论与新闻政策、战时新闻统制思想与新闻自由等重大学术问题,并一一作了细致的审理和独到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20年代,以《从军日记》风靡文坛的著名女兵作家谢冰莹,1948年秋偕丈夫贾伊箴应聘赴台湾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嗣后又迁往美国旧金山定居,从此终老于海外,再也没有返回祖国大陆。熟悉谢冰莹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一个性格豪爽、看重感情的人。她人在天涯,心却系于故国,对祖国、对家乡、对亲友,始终怀着浓烈的思念之情还在台湾的时候,她曾写过一篇散文《还乡梦》,表达了自己的怀乡情愫。文中写道:“我永远忘不了在北海溜冰的快乐,也忘不了中山公园开得那么鲜艳的牡丹花,那里还有许多金鱼缸,每只缸里养着全世界各种各类、不同形状、不…  相似文献   

18.
台湾尔雅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出版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一书.是台湾女作家欧阳子的一部颇有特色的批评论著,它毫无愧色地为欧阳子跻身于台湾文学评论界举行了奠基礼。老作家肖乾认为,“她这本书虽然是对白先勇的《台北人》十四个短篇的分析却涉及小说写作的许多基本方面。在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一) 经历了“乡土文学论战”大规模论争洗礼的台湾文学理论批评,进入80年代后,呈露了新的鲜明特色——它既有数十年累积下来的各种艺术观念和批评经验的共时汇聚,更有新的开拓和进展。显然,在经过分别具有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性质的文学思潮一“正”一“反”的过程后,台湾文学理论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合”的阶段。 1980年前后开始的对当代台湾文学发展历史加以回顾、总结、比较。检省的风尚,即这种趋向的直接表现和必然结果之一。1981年《联合报》出版《联副三十年文学大系》,其“总序”《风云三十年》将过去30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实践》2010,(1):F0002-F0002
张星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先后获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主要著作有《台湾政治风云》、《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新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政治主体论》等,以及系列学术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