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打造百座文博场馆"的城市,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扬州出台了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成立了领导小组、聘请了文博专家负责规划项目的督查,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博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文化博览城建设的良好氛围。扬州在打造文化博览城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其他城市的文博建设工作有着学习和借鉴的意义。扬州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内少有的"通史式城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重要指示,2006年5月,扬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文化博览城的重要决定,拉开了全面建设文化博览城的序幕,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6年多的积极探索,扬州在打造文化博览城的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6,(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传承久远、绚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元素。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学派、扬州画派、扬州评话、扬剧、扬州工艺、淮扬美食等汇成了一幅幅光彩夺目的人文画卷。目前,扬州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9项、省级项目61项。多年来,扬州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育人才、夯基础、促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扬州样本"。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大》2010,(3):56-56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万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昌隆、民风淳厚、开放包容,是一座有着近7000年文明史和近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我们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扬州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一个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矗立在长江之滨、运河之畔。  相似文献   

4.
徐佩 《友声》2013,(4):20-21
<正>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记录,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南北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扬州,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城因河兴,河因城美。扬州人满怀深情地将运河称之为母亲河,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袁丹 《友声》2013,(4):16-17
<正>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内,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是宁镇扬城市带重点发展城市。全市现辖1县2市3区,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扬州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扬州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近2500年建城史,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自然遗产、人文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唐城遗址和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独特的历史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具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50余年建都史的首都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肩负着重大、光荣的历史责任。2006年1月,在北京市政协十届四次  相似文献   

7.
扬州有近2500年的历史,作为一座文化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焕发生机、再创新的辉煌,这是扬州上下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江泽民同志2000年10月的题词:“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为新世纪扬州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年来,扬州市把握“交相辉映”的丰富内涵和要求,始终把“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地统一起来,并以此作为名城建设和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方略。护其貌,保护城市文化资源。扬州历史遗存如群星散布,众多的古城遗址、私家园林、名刹古寺…  相似文献   

8.
《江苏政协》2011,(2):27-28
<正>多年来,扬州市不断进行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3年,扬州唐城遗址考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扬州宋大城西门遗址获全国重大考古发现荣誉提名奖,  相似文献   

9.
正实践证明,如果不重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必将导致丧失文化个性的"无国籍"城市的出现,即所有城市呈现相似的建筑模式和街道景观,使人们难以寻找区域的特性和固有魅力。北京城从元、明、清三代的建城史,就不同于西方城市自由聚集发展的历史。北京建城的突出特征就是有完整的设计思想和规划,整体的文化内涵和整体的人文环境,足以说明北京旧城从开始建设就有整体性,用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棋盘式街道、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以及众多布置得当的坛庙、府邸、居住区,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正>"我想从沧海桑田扬州城、风起浪涌扬州事、灿若星辰扬州人、绚丽华章扬州文四个方面来触摸扬州2500年的历史脉络……"2015年5月4日,扬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虎华《2500年的扬州故事》的专题讲座,拉开了一年一度扬州市政协"界别活动周"的帷幕。从2007年开始,市政协连续九年以"界别活动周"为载体,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察实情、求良策、汇民智,既密切了委员与群众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空气新鲜、流水清澈、环境幽雅,享誉中外。这当然归功于扬州市的各级领导和人民的努力,但也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扬州广陵区环保局长卜连海。他中等个头,给人的印象:诚实正直、憨厚朴实。十几年来,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关停了扬州城  相似文献   

12.
扬州友好会馆 扬州友城工作起步于1982年与日本唐津市结为友好城市。1984年又与日本厚木市结好,1992年与美国凤凰城结为经济合作城,1994年、1995年又先后与美国肯特市、西港市结为友好城市,1996年初日本浪江町与扬州所属的兴化市结为友城。扬州  相似文献   

13.
黄晓明 《友声》2007,(5):12-14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日本时,两次提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在首尔“中韩经济界午餐会”上演讲时温家宝总理提到: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中韩两国毗邻而居,文化相通,人民友好源远流长,新罗文学家崔致远长期在中国扬州生活和工作,留下了著名的《桂苑笔耕》文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温总理又一次深情地说:“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有一座石灯笼,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亲自送来、亲自点燃的。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2,(9):51-51
邗江是古扬州的发祥地,历史上最早的扬州城就诞生在邗江的土地上。隋唐时期的邗江空前繁荣,既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美景,又有“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的盛况。2001年,邗江撤县设区,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划出东部5个镇的邗江区与维扬区的原行政区域合并。如今邗江是扬州市的主城...  相似文献   

15.
你是否知道这样一座古老却始终生机勃勃的城市——扬外。它是一座融自然景观与千年文化积累和沉淀的人文名城。2500年的历史勾勒出灿烂辉煌的过去,描绘着跨越发展的未来。它是一座生态优良、环境秀美的宜居名城。城市苍穹下的“水和绿”再次印证了“绿杨城郭是扬州”、  相似文献   

16.
崔晨 《北京观察》2012,(5):14-17
正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故宫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它从历史中走来,还要健康地走向未来。琉璃瓦风霜雨雪,紫禁城历史更迭,一座城一部活历史,四面墙关不住沧桑……紫禁城又名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17.
<正>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连续经营时间至少50年以上、广泛得到社会认同和赞誉的工商企业,或是由政府认定、授予老字号铭牌的历史老店。扬州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历史商业闻名的古城。风雨沧桑、百年巨变,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扬州地方文化特色的工商老字号企业。目前,扬州市区现有老字号企业40余家,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9家,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有富春茶社、三  相似文献   

18.
程裕松 《群众》2008,(1):71-7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站在文化小康新的起点上。我们已经不能再从一般意义上看待文化建设,需要将其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放在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互动中去认识。尤其是对邗江而言.我们提出2008年在扬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江苏政协》2013,(5):17-18
<正>建设世界名城,把扬州建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和展示地,成为中外嘉宾感悟中华文明的理想之所,就要放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因此,要明确特色目标,放眼长远,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让扬州世界名城建设经得起历史考验。一、规划上坚持高起点切合实际,编制特色世界名城建设规划。加强调研,尊重现状,充分认清扬州建设世界名城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聘请一流的专家团队,针对扬州特色世界名城建设目标,科学编制扬州的世界名城建设总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城市历史的积淀和城市精神的结晶,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南京有近2500年建城史、450年的都城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和自然山水文化。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以孙中山等众多先贤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这些名人文化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体现南京地域文化、历史演变最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