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吴兴人在2015年10月29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北京人艺来沪复排演出历史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范蠡成为人们讨论的主要话题。大家熟知的是,历史上范蠡"急流勇退",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范蠡是中国历史上践行做官不要发财、要发财不要  相似文献   

2.
一字毁人国     
颜福林 《前线》2014,(6):122-12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笔者一直以为勾践之所以能被吴王打败困于会稽屈膝投降之耻,全靠他苦身焦思,君臣戮力,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功。近日重读《史记》,才彻底弄清楚越之所以能够复仇、吴之所以亡国,勾践君臣的励精图治固然是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一个"贪"字主导演绎了这一令人唏嘘感慨了两千多年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3.
在被誉为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在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值得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11月20日,在央视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的舞台上,沈阳歌舞团创排的以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为蓝本的古典舞《簪花仕女》,一经亮相便出圈走红。风雅徐行、广袖舒展、眼波流盼……15位舞蹈演员化身唐代娉婷袅娜的仕女,伴着乐曲曼妙起舞。面对她们的唯美演绎,观众惊艳不已,仿佛跨越时空回到了盛世大唐,一时间,古风雅韵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5.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歌剧《江姐》于当年在北京首演至今。经历了5次复排,常演不衰,成为新中国歌剧中的经典。不久前.笔者采访了歌剧《江姐》的几位主创人员,请他们回忆这部优秀作品诞生过程.其中的点点滴滴令人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6.
王碧薇 《党建》2021,(11):50-52
他是话剧《茶馆》中命运曲折的秦仲义,他是电视剧《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一个个戏剧角色深入人心,一个个荧幕形象活灵活现,他就是把戏看得比天大的表演艺术家、话剧导演蓝天野.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蓝天野神采奕奕走上领奖台,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郑重佩戴上"七一勋章"奖章.这份殊荣,是对蓝天野70余年艺术生涯所取得成就的褒扬,也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信念的礼赞.  相似文献   

7.
今天,在邓发同志诞辰97周年的时候,《邓发纪念文集》隆重出版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总工会在这里举行《邓发纪念文集》首发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令人欣喜的事情。借此机会,我代表邓发同志的家乡云浮市,向大力支持《邓发纪念文集》编辑出版和参加今天首发式的老同志、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首发式的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总工会表示衷心的感谢!邓发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工人运动,献给了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一…  相似文献   

8.
忘性的危害     
忘性的危害杨坤权《东周列国志》上有这样的故事:吴王夫差刚即位时,曾令十个侍从轮流站在庭园通道旁,每逢天差出入经过,都要大声直呼其名:“夫差,你忘了越王杀祖父之仇否?”以此激励自己厉兵秣马,伺机复仇。不久,他攻陷越国,捉住了国君勾践。可是,胜利后他把恋...  相似文献   

9.
《党风与廉政》2000,(12):42-42
国人都熟知春秋时候越王勾践的故事。为了复仇,勾践已从根本上不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只能用卑鄙、猥琐来形容。他不但把自己垂涎已久的美人西施亲手送给吴王,而且居然能在吴王生病后亲口品尝他的大便,判断病情,以讨好吴王。  相似文献   

10.
据8月25日的《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郑永年在《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文化的“巫术化”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有很多时期流行过“巫术”。今天“巫术”又流行起来,术数等传统命理学和道观、佛寺香火大量复兴,各种民间“巫术”不仅占据底层社会的各个角落,更登上精英文化生活舞台。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7,(7):57-57
中和在6月2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6月1日,《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正式实施。浏览条例内容,可谓法律惩戒和道德约束之剑并举,处分范围涵括了公务员公共职责与私人生活的双重领域。事实上,针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政作为我们并不缺乏法律或纪律规约,《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均已颁布并施行多年,但随意轻松地规避甚或扭曲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白英 《党课》2020,(5):101-103
《杨门女将》中,众女将头戴七星额、耍起翎子功,威风凛凛;《徐策跑城》中,老徐策意气风发,将纱帽两侧的翅子耍得虎虎生风;《打金枝》里,公主凭借头上珠翠闪烁的华丽凤冠惊艳全场……舞台上的戏曲绝活让人眼花缭乱,戏曲演员们头上的盔帽无疑为之增彩不少。这些做工精细、品种繁多的盔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有着“文献名邦”美称的古州平定(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就有一位至今仍坚持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戏曲盔帽的老艺人董涛山。  相似文献   

13.
刘守华 《党史博览》2006,(11):41-43
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上演了一部现代戏——《芦荡火种》,该戏讲述的是阳澄湖畔沙家浜地区的中共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机智巧妙地掩护郭建光等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改编为京剧后,剧名变成《地下联络员》在当时全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占了绝对优势,全国当时  相似文献   

14.
<正>"喜欢吗?""喜欢!""光是喜欢是不够的,这是神圣的事业,我们要把毕生精力献给舞台,我们要死在舞台上。"这段对话,一直被于蓝视为艺术生涯的第一课,启蒙老师熊塞声的演艺理念,从此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中。在此后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于蓝演绎了诸多不死的灵魂,比如《翠岗红旗》中的向五儿、《林家铺子》中的张寡妇、《革命家庭》中的"好妈妈"周莲,而其影响最  相似文献   

15.
《雷锋日记》是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40岁以上的人大都读过。雷锋生前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有“东北的一团火”之称。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  相似文献   

16.
在地方戏曲日渐衰落的背景下,黄梅戏通过对曹禺的名剧《雷雨》的改编异军突起,成为时下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明星。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细致解读黄梅戏版《雷雨》的改编和接受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思考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7.
《雷锋日记》是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40岁以上的人大都读过。雷锋生前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有“东北的一团火”之称。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  相似文献   

18.
拼命活着     
卫宣利 《廉政瞭望》2010,(19):70-70
他是《梨园春》戏迷擂台赛中年龄最大的戏迷,86岁,白发,清瘦而矍铄。他站在那个华丽炫目的舞台上,一段京剧《武家坡》,铿锵有力,底蕴十足,台下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6,(4):2
正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这是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气派、中国风格的完美统一,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观众。在纪念《白毛女》首演70周年之际,舞台艺术、电影艺术工作者同心协力,与时俱进地用3D舞台艺术片的形式精彩呈现了《白毛女》舞台艺术的精髓,向观众奉献了一部电影精品。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交响乐团参加演出,主要演员有雷  相似文献   

20.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终了,国家大剧院内观看演出的观众把掌声、欢呼声和鲜花一齐献给了大型民族歌剧《江姐》,献给了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空政文工团女高音歌唱演员王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