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民族危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为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国,孙中山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最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最先举起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他第一个绘制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的蓝图,而实现祖国的统一、富强成为他的遗愿。  相似文献   

2.
《人大建设》2007,(2):55-55
关山在近期的《炎黄春秋》上撰文:曾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44年,他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最近,他在接受访谈时回忆说,在延安时,毛主席不断讲民主。1944年秋天,他和美国中印缅战区司令兼蒋介石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政治顾问谢伟思(美国人)谈话时,就特别强调希望“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他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谢伟思说:”美国的军队是不允许从事政治宣传的。”毛主席还是强调说:“即使你们的美国士兵不做积极宣传,但只要他们出现并同中国人接触,就会产生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经常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经济建设,一方面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多次向全党指出,要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在理论上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了科学的、系统的论述,直接报动和指导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邓小平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①“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  相似文献   

5.
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毛泽东积极地探索抗战时期中共的人权思想,形成了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专政”,也与英美式民主和俄式民主有所不同的,具有中国抗战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思想。[1]相比抗战前他强调阶级性--为民作主而言,战时他的民主思想具有“让民作主”的特点,注重保障最广大抗日民众的人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2 0世纪中国的思想巨擎。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十分关注中国的政治建设,并致力于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政治大国”而立足于世界。虽然他没有直接提出“政治文明”的新概念,但是他站在2 0世纪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以开放的胸襟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构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丰富而深邃,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系统的民主。应从“构建服务型政府”、“重塑公务员角色”和“推进公民参与”等三个方面着手发展社会主义行政系统的民主。  相似文献   

8.
30年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动乱无序”到“有法可依”,从“保守僵化”到“民主开放”的过程,逐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9.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果断地提出中国实现民主化的问题,他说:“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民主思想吴乃华“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本...  相似文献   

11.
田必耀 《辽宁人大》2008,(12):38-39
今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撰文指出,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了60多次,不少海外媒体评价,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推进民主进程的新尝试。公民意识、表达权、选举比例、党员主体地位、票决制、“三权”制衡……这些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表达了执政党对民主政治的全新认识“扩大人民民主”的路线图已经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2.
叶静 《公民导刊》2008,(1):49-49
2008年开年第二天.《人民日报》正式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周刊——《民主政治》,在首期的《致读者》一文中,称“以宣传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己任,聚焦和见证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从而再度激活被国际社会视作中国最为敏感的“民主”议题。  相似文献   

13.
胡适、聂绀弩关于“怕老婆”的争论 1948年5月6日,《北平日报》副刊刊出了一则报道,记载了胡适对学生演讲的内容,其中引述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这段话也许是为调节演讲气氛,但从胡适的本意看,他或许不仅是在讲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美国实行的西方式民主制度是一种“横向民主”。中国则与其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实行一种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政治模式,是与西方“横向民主”不同的“纵向民主”。  相似文献   

15.
王群 《人大研究》2023,(1):41-4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单独一部分进行阐释和部署,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在报告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特别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1]。公众参与立法是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义,也是新时代推进民主立法的必然要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立法”议题的“思想交汇”和“实践交集”。然而,立法是系统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立废改释活动,公众参与立法仅是立法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君宏 《公民导刊》2007,(12):19-2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述铿锵有力.这是执政党的庄严宜示。 “69”。这是“民主”二字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次数。数字的背后,折射着我们的执政党和全体国人对民主的共同追求。 十七大报告.对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阐述浓墨重彩,并从6个方面对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部署。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崭新的民主政治路线图,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史无前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李登辉的“两国论” 和戴维·周的“51俱乐部”说起 李登辉本来就是“台独”势力的一个代表人物。但他在上台最初几年,却扮演了曹雪芹笔下的“甄士隐”,即把真实身份隐起来,一方面装腔作势地反对“台独”(他自称讲过反对“台独”的话130余次);同时大言不惭地要向大陆传授所谓台湾的“民主经验”,竭力充当美国统治集团对华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马前卒。然而纸包不住火,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他的“甄士隐”的狐狸尾巴却逐渐显露出来。在继续叫嚷“民主自由均富统一中国”的同时,他陆续提出了所谓“一个国家,两个对等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新论摘编     
题。他说,我们把民主政治叫做政治文明也好,政治民主也好,既然讲文明、民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和宽容。这是民主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现在民法典正在起草人格权法,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大革命”那种“以言治罪”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仅仅有一种声音不是国家之福,这一点过去我们都看到了。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我想,就是要建立有尊重和宽容精神的、祥和的民主制度,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摘自《学习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撰文指出,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了60多次。不少海外媒体评价.这是中国的执政党推进民主进程的新尝试。公民意识、表达权、票决制……这些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表达了执政党对于民主政治的全新认识。在中国特色和普世价值之间。“扩大人民民主”的路线图已经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20.
知识纵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谁最先提出的1949年6自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案自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在讨论起草过程中涉及到新中国的名称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张志开始提出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张奚若提出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