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美沙酮维持治疗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六年,但情况并不太乐观,各地在对吸毒人员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阻碍美沙酮维持治疗出现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赴香港考察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经验,就公安机关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大量证据显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是控制吸毒人群毒品滥用和HIV传播的有效措施。《禁毒法》出台后,在新的禁吸戒毒框架下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新问题。本文从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现状入手,重点分析、讨论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中影响美沙酮门诊入组、脱失因素,从而为如何促进、完善昆明市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提供可借鉴、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作为中国社区戒毒康复的一个有效措施,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多民族的新疆地区,毒情形势和吸毒人员有着不同于内地的特点,在新疆实施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从乌鲁木齐美沙酮维持治疗8个中心门诊的调查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的吸毒贩毒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理性客观务实的态度,采取美沙酮替代疗法(试点),致力于有效治理吸毒成瘾者,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减少犯罪,在实际操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吸毒现象有其产生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要迅速而彻底禁绝吸毒是不现实的;面对吸毒与艾滋病要防治结合、多管齐下,有效预防才能减少犯罪,美沙酮替代疗法的实施,体现了人性关怀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沙酮维持治疗是我国禁吸戒毒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成为实施该治疗的重点地区,实践中虽然美沙酮维持治疗有积极有益的一面,但却存在一些问题。对策:1.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知晓率;2.理顺管理机制;3.加强数据管理质量;4.稳定治疗队伍。  相似文献   

6.
在西北地区城乡开办的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医治博弈情境,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沙酮维持治疗行动在中国部分省区的现实境况。美沙酮具有毒品抑或药物的双重特性,以此所进行的维持治疗行动效果以利弊共存的方式呈现。研究发现:美沙酮维持治疗行动受所开设门诊地情境场域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随之产生的医疗技术的社会文化适应性问题值得注意:在服药人群中存在多次的自我矛盾的病痛叙述和维持治疗情境下派生出医患关系"亚类型"即"美沙酮门诊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式宣布开展美沙碣维持治疗以来,已是全世界同类禁毒防艾技术项目中实施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并力推的禁毒防艾技术项目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支持者与反对者均各执一词。从有关研究文献和资料入手,梳理美沙酮的来源、使用及在相关国家的治疗争议。分析引入中国的社会背景,对正在中国各地不断扩展的美沙酮治疗项目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各地对阿片类药物成瘾人群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暴露出了一些阻碍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问题。对策:1.端正态度,扭转传统观念;2.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医学知识及社会效益宣传力度;3.管理服务方面应注意“严管”与“人性化服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毒品的特殊危害性和吸毒行为发生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应该把吸毒者视为受害者和病人,那种旨在通过对吸毒者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罚款、拘留或者刑罚惩罚来达到遏制吸毒人数增加、萎缩毒品供给市场的企图和做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无效的和得不偿失的。当前吸毒政策的调整方向,不是盲目照搬国外毒品合法化的做法,也不宜对大麻等软性毒品开禁,而是继续用美沙酮维持治疗方法替代罚款、拘留、强制隔离戒毒和刑罚,并且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该种治疗意义,扩大维持治疗方法的地域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对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毒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要有效提高维持率,保证维持治疗效果,对受治者进行综合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在治疗初期对戒毒者的心理干预力度,戒毒者才能长期坚持治疗,达到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具有吗啡样药理作用,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服"美沙酮"到发生死亡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似乎吴女的死亡与美沙酮无关,但如果不对尸体进行解剖排除疾病因素及其他药毒物因素,是不能认定系"美沙酮"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2.
析英国社区戒毒模式 探我国禁吸戒毒新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一个能使毒品成隐者根除毒隐的最好方法,但镁砂酮替代法是目前许多国家所应用的戒毒方法。英国“处方体系”的社区戒毒模式已推广了几十年,从最初的福利模式向控制模式转变并有所发展值得借鉴,但也不是尽善尽美。探索我国禁毒新路:1、加大政府行为,充分发动社区各方力量参与戒毒服务队伍;2、改革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3、完善涉及毒品的法律法规4、构建多元化社区戒毒组织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3.
当前,海峡两岸主要通过"FT913"警务合作平台、对口联络制度、双向遣返犯罪嫌疑人和学术交流等途径对毒品犯罪进行侦査协作,使得毒品犯罪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破案数量不断增加,但还面临不少困境,应建立基层毒品犯罪侦査直接协作机制,适时开展联合侦查办案,搭建情报交流平台,加强两岸警务部门高层联络等方式,以提高两岸对毒品犯罪侦查协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省毒品案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2000年达到顶峰,2001年以后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毒品案件逐年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纵观毒品问题蔓延和发展的过程不外乎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新形势下甘肃省毒品问题形成的原因,探索治理对策对于解决该地区乃至全国的毒品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K”粉的发展蔓延不仅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遏制新型毒品的蔓延刻不容缓。当前,吸食“K”粉案件不断蔓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特点是以群体吸食为主、低龄化趋势明显、无正当职业居多、隐蔽性强和“K”粉来源地较复杂等。遏制“K”粉蔓延必须完善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在堵源截流、坚决铲除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力度和禁毒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