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美 今年1月10—12日,日本首相村山匆忙访问了美国,尽管成果寥寥,但从会谈的内容及围绕会谈各方所作出的反应看,日美关系在战后50周年之际,出现了某些令人关注的新变化。 村山访美的背景 村山此访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一)1995年日本外交面临两大外交课题,一是纪念战后50周年,关系到日本能否以此为契机,结束战后遗留问题;二是11月在大阪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关系到日亚太外  相似文献   

2.
戴宇 《东北亚论坛》2015,(3):31-37,127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日本社会右倾化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认识战后日本,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根源。日本学者白井聪就在《永续战败论》一书中,从"永续战败"这一独特的视角对战后日本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省和批判。白井聪认为战后日本所存在的"只要坚持‘对美从属’就可以‘否认战败’,而要‘否认战败’就必须坚持无限度的‘对美从属’"这种"永续战败"体制,作为战后日本的核心,深深地制约并影响着战后日本,战后日本的历史认识、与邻国的领土纠纷等问题都和这种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安倍晋三的"战后外交总决算"与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政治总决算"一脉相承,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出显著的历史修正主义特质,其实质是在外交层面由顺应"战后安排"向脱离"战后体制"转化,重点是谋求日朝邦交正常化和日俄缔结和平条约,并推动中日"化竞争为协调",改变有碍历史修正主义的"冷战结构"。安倍基于日本国家利益和修正主义历史观推行"战后外交总决算"出师不利,其所面临的困境难以克服。日本只有顺乎"历史正义"才是"构筑新时代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日本执政党联合代表团访问朝鲜 3月28—30日,日本执政三党应朝鲜劳动党的邀请访问了朝鲜。这是在朝鲜半岛南北对话中断,美朝关于轻水反应堆谈判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成行的,其对日朝关系及东北亚形势的影响引人注目。 访问背景 从日本方面看,主要出于以下需要。(1)结束战后遗留问题。日朝至今尚未建交,这是战后日本外交的一大悬案。因此,日急于借二战结束50周年之机了结这一悬案,真正结束战后遗留  相似文献   

5.
战后50年来,日本虽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但其与亚洲邻国之间却迟迟无法建立起真正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其原因在于日本政府至今未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事实,承认其侵略他国的错误。本文从对日本国会是否应该通过“不战决议”的争论,各党派相互妥协的“国会决议”议文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原旨,日本实施“大国外交”战略与“决议”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剖析,揭露了日本国内出现多起否认侵略他国错误事件的根源,在于“不战决议”对侵略他国的错误采取的躲躲闪闪的回避态度,为国内那些为战争翻案的人提供了翻案的机会。这不仅引起国内进步党派的反对,而且造成了亚洲各国人民不信任日本政府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95年对于日本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不寻常"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今年正值日本战败5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也是对过去的战争历史作出总结和反省的重要时机;另一层意思是,从今年年初以来在日本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阪神大地震、沙林毒气事件、一部分政治家跳出来公然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经济从缓慢复苏变  相似文献   

7.
至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战后日本历届内阁对华一直遵从"政经分离"原则。"政经分离"原则虽然形成于吉田茂内阁时期,但这一原则并不是吉田或某一个政治家的主观设计,而是战后冷战体制,尤其是"日美台体"作用于日本对华关系的自然结果。把握"政经分离"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的根源,可以为正确理解战后中日关系或是改善或是恶化的历史表象提供一个可诠释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20日,俄罗斯国家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共同郑重声明:"俄中将共同举办二战欧洲和亚洲战场战胜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70周年庆祝活动,继续坚决反对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共同声明表达了中俄两国维护历史公正的坚定决心。2015年5月5~6日,由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俄友好协会和吉林大学主办,吉林大学—俄远东所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珍爱和平"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大厅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普京总统分别为论坛发来贺信。来自中俄的50余个科研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中俄学者作了48场学术报告,交流了新近发掘的史料和最新成果,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相互借鉴的互动,推动了对二战的深入研究。论坛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1.以新的史实肯定了中苏两国对夺取二战胜利做出的历史功绩,中国战场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证实。2.进一步澄清了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历史问题,坚决反击了国际上一些颠覆战后秩序的翻案"逆流"。3.充分论证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国际协定具有的法律基础。任何国家对此质疑,实质上都是要改变二战胜利做出的国际秩序安排。4.对于目前关注的历史争议问题取得认同。  相似文献   

9.
2012年底,以"摆脱战后体制"为己任的安倍再次入主永田町。在半岛局势多变、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日本国内也危机重重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为实现"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目标,安倍内阁大力推动修宪、强化军事力量、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安倍"摆脱战后体制"的实质是改变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定位,谋求日本的"正常国家"地位,目的是颠覆现有地区秩序,确立日本的地区领导国地位,这必将会极大地威胁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国家是日本传统的投资场所。但是前几年由于投资国与受资国双方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日资曾一度撤离东南亚地区。1985年日元被迫贬值后,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战后三十多年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过程,对新时期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及其前景作一些估计。一、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其投资特点(一)历史回顾亚洲是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而东盟国家则是日本在亚洲地区进  相似文献   

11.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5,(3):3-19,127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的近邻,彼此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少差异,既有许多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历史上,唐朝的白村江海战,明朝万历年间中朝联军击败丰臣秀吉的入侵,清末的甲午战争等,中日之间每次战争都与朝鲜半岛紧密相关。2015年对中日韩三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朝鲜半岛光复、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日韩合并条约》签署105周年,也是二战后韩日建交50周年。如何从政治与经济的相关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认识日本政治右倾化特别是"安倍政治学"对中日、韩日关系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国际制度外交理念和实践是个充满变化的历史过程,从战前的反叛国际制度体系,到战后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体系的主动与被动地融入,经历了巨大的历史转折.日本的国际制度理念和实践在战后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也呈现出了诸多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国家安全战略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调整,直接冲击日本战后50年来"专守防卫"的政策原则。在日本政坛的这一演变进程中,一批被称为"新国防族"的新一代政治家迅速崛起并逐步进入权力中枢。在可预见的将来,"新国防族"推动日本政治右倾保守化的趋势难以逆转,同时也会遭遇日本国内外各种力量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左翼文学发展逐渐弱化,导致了日本战后文学对军国主义及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反思与批判半途而废。同时,日本战后的所谓左翼进步文学在对待军国主义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问题上也存在着暧昧态度。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日本共产党及其左翼作家在狭隘的民族主义世界观指导下,不能正确认识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学界对这一日本历史的认识似乎已有定论,可事实上,相对于管制并改造日本的美国而言,我们对战后日本的思想演变的轨迹,还缺乏动态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美国历史学者约翰·W.道尔(John W.Dower)的《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Embracing Defeat: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 Ⅱ)一书,堪称美国学界研究战后日本历史的重要著作,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全书共七十万字,从英文原著直接翻译,并附有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共分为六部分,即:胜利者与失败者、超越绝望、革命、民主、罪行、重建。作者通过对日本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20世纪甚至是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中俄两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参与国也是最终的战胜国,2015年两国政府将举办隆重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2015年4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研讨会在京召开。中俄学者和外交官就二战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战后秩序的规划和领土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与东盟经济往来轨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和东盟分别处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是亚洲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自二战后至今,两大经济体之间保持了密切的经济联系。笔者认为,日本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从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到东盟成立,是日本与东盟经济交往的兴起期;从东盟成立到20世纪末期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日本与东盟经济交往的发展、成熟期;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以来,是日本与东盟经济交往的新时期。笔者拟从这三个时期对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轨迹做一些探析。一、战后日本与东盟经济交往的缘起战后初期日本与东盟经济交往困难重重。日本方面:二…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想"具有特殊的内涵和特点,它对战后日本发展道路的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60年代的"现实主义和平论"和70年代的"安保效用论"使建立在"和平四原则"基础上的"和平主义思想"发生蜕变,而90年代以来的修宪思潮更使"和平主义思想"受到极大冲击,使之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日本战后防卫政策的演变及走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日本在有计划地发展自己的防卫力量的同时 ,也逐步背离“专守防卫”的原则 ,走上了一条政治军事大国化的道路。本文认为 :和平宪法和日美安保法这两个内含矛盾的法律体系之间的张力形成了战后日本防卫政策演变的内在原动力 ;日本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军事大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日本善于抓住有利的历史时机也是日本防卫政策得以转变的重要原因。在对日本战后的防卫政策作了上述思考的基础上 ,本文最后对日本防卫政策的今后走向作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20.
郑汕 《和平与发展》2014,(2):30-42,123-134
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实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国际舆论认为,日本战后"战犯政治"的延续,追求"经济景气"的诱惑,联合国撤除"敌国条款"后摘帽心理的膨胀,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鼓动,是安倍政府敢于搅动东北亚局势的主要原因。一旦日本突破战后体制,"修宪"成功,日本就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