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膑与庞涓     
《党建文汇》2013,(10):52-52
孙膑,原名孙宾,与庞涓情同手足,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与苏秦、张仪、毛遂、甘茂、司马错同为师兄弟。庞涓贪念名利,学业未成,听闻魏惠王招纳贤士.便下山应招。临行前许诺:日后若成功发达。定向魏王举荐孙宾。孙宾甚为感激,嘱咐他多加保重。两人洒泪告别。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故里位于现今的淄博市淄川区。淄川古称般阳,汉景帝年间即已建县,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东北的黉山乃是道教名山,相传道家的祖师、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曾在这里隐居授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出其门下。东汉的经学家郑玄亦曾在此山建院讲学传经,至今留有“郑公书院”的遗迹。宋代的范仲淹曾结庐于此,以涧中青石制成“范公砚”,流传为文人的珍藏之物。而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曾在般阳做过两年太守。这一片青山秀水盈贮了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养育出蒲松龄这样的文人应是自然之理。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8):86-87
鬼谷子与创新思维 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也别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中国古代的众多“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精研细读,发现其中不仅讲透了用兵之道,所蕴涵的领导艺术也是博大而精深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骂一个人缺心少肺,常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外号,就是“二百五”。关于“二百五”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其一,说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结盟抗秦,受到了各大国君王的赏识。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时,却被一个刺客刺杀。齐王下令捉拿凶手,但他用的是“引蛇出洞”之计——将苏秦的头悬于城门口,并张榜“苏秦内奸, 死有余辜。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他还下旨重赏义士黄金千两。此榜一出,果然有四人前来领赏。齐王问:“千两黄金,如何分法?”这四个人不知中计,说:“好办,每人都是二百五。”齐王拍案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不仅是政治家,是领袖,而且也是书卷气极浓的读书人。他终生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膏粱。他尤爱读史书。他不光是读,而且是研究,是评点,是紧密联系现实的分析与思考,是以史为镜进行借鉴和比较。所以,毛泽东的读史,实际上是“治”史。在毛泽东读过的史书中,最重要的是二十四史。对于这样一部长达5259卷,约4000万字的历史巨著,毛泽东不仅从头至尾进行了仔细通读,而且对其中许多卷、章、节竟反复研读了四五遍之多,留下了一串串极富哲理而又耐人品味的故事。在读《史记·张仪列传》的时候,毛泽东从苏秦对张仪的冷漠接待…  相似文献   

7.
翻新与怀旧     
近年来,教育界的出现一大景观,是各地中小学语文课本持续不断“换血”,许多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为了忘却的纪念》《雷雨》《背影游统统被“扫地出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时文”,如描写“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记录香港回归的通讯报道《别了,不列颠尼亚》,以及沈杰《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等文章。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宣布过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一首是《茉莉花》,另一首就是《沂蒙山小调》.在山东省费县第三高峰蒙山望海楼山下白石屋村,耸立着两块巨形花岗石,一块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8个大字,另一块正面镌刻着广为传唱的《沂蒙山小调》歌词和乐谱,背面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记.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08,(7):25-25
近日,由本刊及上海《组织人事报》、天津《求贤》、黑龙江《党的生活》、辽宁《党建文汇》、贵州《当代贵州》等六家党刊(报)发起,全国十八家党刊(报)共同开展的“创新基层党建,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0.
说话的学问     
快乐大叔 《党课》2013,(5):97-98
读一本有关说话的书,发现里面所举实例不是萧伯纳的就是丘吉尔的,便不解,难道英国人说话比咱中国人还“牛”?论起说话这门学问,战国时的苏秦、张仪都是说死人不偿命的角色,两千年来粉丝无数。能说会道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一个人能否安身立命乃至成为名士的要件。  相似文献   

11.
鸟鼠同穴     
鸟鼠同穴,是史书上一座山的名字。这名字很古怪,又古又怪。那一阵子,我夜读史书,想弄清秦与六国间一些翻天覆地的军争大事。首先注意到秦与六国间的那条分界线,实际上是一条军事对峙线。书中说,秦孝公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战国七雄,六个在河山以东,只有秦国一个孤零零在  相似文献   

12.
“一元”论     
弓克 《新长征》2007,(4):4-8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孔子学会执行会长、吉林省孔子学院院长弓克教授,长期以一,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并适应现实社会需要,总结、概括、提炼、创新、批判、继承、发展传统“纲常”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纲常”新论——“一元、六本、十德”论。其中“十德”论和“五本”论部分已先后在2005年第24期、2006年第6期《新长征》杂志上发表。发表后,社会反响热烈,并分别被《新华文摘》和《光明日报》转发。本期刊登的是“一元”论,供读者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六月雪 《党课》2011,(6):102-105
商鞅(约公元前395-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20余年,史称“商鞅变法”,经此一变,秦国大治,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17):122-123
“象棋”一词的出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初见于战国时期屈原弟子宋玉所著《楚辞·招魂篇》中“蓖蔽象棋,有六簿兮”字句。不过,那不是现代棋制的象棋,而是指象牙制的六博棋。唐朝时,相国牛僧孺所著《玄怪录》曾记有宝应元年汝南岑顺的一段故事,其中所描述的“宝应象棋”,有车、马、将、卒等子。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策士言行的书。策士们常常“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充分显示了他们求实精神的威力。首先,策士的出身与游说目的决定了他们追求的只能是“实惠”,而不可能是理想。策士的流品很杂,其中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有没落阶级分子;有富商大贾、贩夫走卒之徒;也有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辈。他们之中固然也有象鲁仲连,颜斶那样“排难解纷而无所取”的高士,但更多的却是苏秦张仪之辈。他们“恣睢四出,奋口舌之能”的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1,(4):50-50
根据《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中山是春秋时期由北方民族建立的一个小国,建国时称为“鲜虞”,以后改国名为中山。大约在公元前409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但随后中山国又将魏人赶走,收复了自己的国土。  相似文献   

17.
书信礼仪     
彭林 《学习导报》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8.
书信礼仪     
彭林 《新湘评论》2012,(24):47-48
我国的书信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等。在纸张发明以前,古人用帛、竹简、木板做书写工具。《尚书》中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里已经有“册”字,像用两根绳子把竹片编联在一起的样子,只是竹简容易腐烂,所以没有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19.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民主选举的工作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宗教、宗派势力,甚至是黑恶势力干扰选举,或利用民主选举拉帮结派等反面事例。频繁选举也给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农村基层带来了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消耗和浪费,不少地方还因频繁选举产生各种不稳定因素。因此,在严格遵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党章》规定的前提下,通过适度调整,村“两委”在时间上同步换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