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既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针对当前国内各地频繁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政府需要积极开展危机公关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消除其社会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公关中存在着危机公关意识不高、公关队伍建设不足、公关手段单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为此,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立场出发,政府需要提升责任意识,健全公关队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公关手段多元化,从而提升危机公关水平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危机公关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我国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公关的困境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危机公关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危机的潜伏期,加强政府的预警与监测;在危机的突发期,建立科学的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强调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在危机的恢复期,注重政府自身形象的提升,关注公众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形式结构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与警察形象的维护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当发生警察形象危机时,公安机关通过与大众媒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危机信息传播,化解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采取维护警察组织形象的公关方法和策略,建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有效机制,是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危机公关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化媒体全面步入微时代,政府工作暴露在了阳光下,政府的网络危机事件层出不穷。面对危机事件,政府仍然局限于传统危机公关的角色,这不仅无益于危机处理,更激起公众的不满。当前政府危机公关存在角色误区,政府角色定位有待厘清。微时代下,政府危机公关的角色亟待转换,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它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并且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要将青年群体性事件引向良性的轨道,需从事件的预防、危机公关和善后处理等方面进行干预,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高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和塑造地方政府良好形象,是党提升自身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以"4·11"兰州水污染事件为例,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普遍存在缺乏危机公关意识、缺乏独立的危机公关机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公关危机后续恢复工作乏力等突出问题,需要我国地方政府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危机公关能力,为政府职能转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社会群体利益日益分化和冲突,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法治维权诉求往往不能够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使得各地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基层政府作为有效预防和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应对者,其应对是否及时和治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群体性事件演变的方向。研究群体性事件的问题,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对提升基层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减少和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关危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显示出多元的新特点。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政府的危机管理模式和公共关系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剧烈冲击。用三重危机源说结合社会燃烧理论可以将社会危机事件分解为形成、发酵和爆发三个阶段,网络媒体在每一阶段都起着加速传播和扩大影响的作用。因此,对三重危机源与新网络媒体环境并存这一背景的分析是探究新时期政府公关危机形成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政府公关危机研究的新视角所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和公民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环境群体性事件有着不同于其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地域性、可预见性、反复性,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是政府、企业与公民三者权益的博弈,对浙江东阳及厦门PX项目两则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政府和民众三方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既与我国社会转型造成的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拉大等原因有关,也与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不力有关。地方政府应树立危机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化解矛盾,不断提升预防和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持续大量爆发的窘境凸显出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有限性,而政府过程学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思维与治理框架。透过政府过程学说,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一种"无序"与"失范"的利益表达,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政治体系内外相关利益表达"组织"和"渠道"的双重缺位与失灵。因此,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要义在于"组织"与"渠道"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特别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其责任缺失是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危机公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管理中的危机公关是指公安机关面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旨在减少危机破坏程度的沟通信息和树立良好形象的公关战略。公安机关危机公关主要有以下形态: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公关形态;公安机关行为不当造成的公关形态;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公关形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并以其强大的社会破坏力影响着社会的秩序。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出公共危机预防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缺少专业的危机处理机构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安全阀”系统、强化公众危机意识、培养政府危机处理能力、建立信息沟通网络等措施有效解决并努力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与处置,是现代世界各国社会危机及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常态。近年来,国内对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与处置,大多是从维护政治稳定,开展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的政治学视角,以及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治安行政管理和危机管理角度进行的,并取得诸多理论成果和良好的实践效果。但是,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特定的群体情绪和群体行为的表现,其酝酿、形成及爆发,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在这方面,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和塞奇.莫斯科维奇所著《群氓的时代》,为我们开展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与处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活动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最难处置的就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目前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矛盾激烈,由于利益问题导致的社会冲突不断,群体性重大事件频发。按照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理论,就是社会整合机制中的社会团结因素没有调整、处理好。以2008年11月重庆发生的出租车罢运事件为例,要防止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处置好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在社会学的因素上多下工夫,依靠社会权威,强化社会集体意识,厘清政府机构的职能,注重社会团结,按照社会学理论层面整合、调解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良好互动关系,确保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意外伤亡事件对校园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冲击。发生危机事件后,如果管理不当,容易使危机升级,引发严重后果。目前,高校对危机事件的公关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文章从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公关关系的建立和互动,强化公关团队专业化水平三个方面为高校应对学生意外伤亡事件的公关危机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社会和谐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由三农问题引发的诸多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成的农民群体抗争表现形式,是社会转型期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和权利诉求非常化的自力救济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等途径,保障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有效预防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过激性和破坏性,必然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消极影响。一旦处置失当,必将演变为社会治理危机。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将其纳入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认真防范,依法处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正逐渐成为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在此背景下,迅速传播的公共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哈尔滨塌桥事件"为例,论述了政府网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政府网络危机公关失当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涉外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不仅关乎我国的社会治安管理,还涉及我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形象,此问题若得不到科学、合理、妥善的解决,就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公共危机和社会舆论危机,损害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国际形象。在涉外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控制对策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坚持以政府为核心、新闻媒体与网络为主要阵地的基本战略,利用事件现场管理、举行新闻发布会、引导网络舆情与失实报道处理的方法,对涉外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