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世昌 《今日浙江》2004,(24):22-24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及国务院领导希望浙江服务业开放步伐领先一步的要求,加强浙港、浙澳经贸交流和合作,提升我省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浙港、浙澳两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省委、省政府决定:2005年初举办香港·浙江周和澳门·浙江周活动。主题为:“促进两地服务业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发展”。我们期待着通过本次活动,浙江与港澳两地在经贸和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20)
<正>改革开放后,大珠三角地区的"双雄"广州和香港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站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起点上,两地合作在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广州和香港,南中国的两个大城市,同为珠江口的经济重镇。但近百年来,这两个城市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随着"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落实,泛珠三角框架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深入落实,两地合作迎来新机遇,交流交往更趋频繁,经贸合作、金融合作、科技合作、旅游合作、社会管理及民生合  相似文献   

3.
王亮 《两岸关系》2014,(1):48-48
<正>2010年9月24日,首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举办。四年间,论坛辗转台湾、浙江、香港,两岸三地企业家与学者在研讨交流中不断凝聚共识,达成合作,为ECFA签署后的两岸三地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3年12月9日,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联合竞争、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陈云林、"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会长江丙坤,香港华商联合促进会会  相似文献   

4.
澳门和浙江两地的往来具有良好的基础,并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存在诸多交流与合作机会。澳门特区政府正从澳门本身的独特优势出发,全力打造“中国内地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粤西地区商贸服务”以及“世界华商联系与合作”这三大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为澳门与浙江两地加强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澳门是浙江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葡语系国家市场的一个有待开发的重要渠道。浙江将充分发挥加工能力较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对澳门的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同时,通过澳门开辟…  相似文献   

5.
浙江与台湾一水之隔,浙台两地同胞历来交往密切。近几年来,浙江积极扩大对台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笔者日前专程采访了浙江省分管对台工作的副省长龙安定。  相似文献   

6.
11月8日,记者从首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强桂台两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首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于今年  相似文献   

7.
孙宇 《统一论坛》2003,(5):59-59
2003年9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京台科技论坛上,吸引了来自京台两地的500多位科技、学术专家和企业家在一起研讨建立两岸合作机制。京台科技论坛在前五年已经成为京台两地科技经济长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先后举办经贸合作洽谈50多场,共签定合作协议近百个,总投资金额达30多亿美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  相似文献   

8.
金色的紫荆花雕塑,见证着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繁荣与稳定。百年沧桑,十年欣喜。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也是江苏与香港扩大两地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10年。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20)
<正>香港回归20年以来,与广东无论是在经济、贸易、投资、居民交往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两地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香港与广东的合作经历了回归前的民间合作为主,到回归后两地政府合作机制化的变化。2016年粤港两地人员往来超过2亿人次,日均往来人员超过60万人次。香港与广东山水相连,香港大部分市民的祖籍都在广东,两地之间的民间往来和经济联系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20)
<正>香港的经济能成功转型,广东省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贸易方面,香港是广东一个很大的商品出口通道,香港企业曾经是广东最大的外来投资来源。粤港两地合作不只限于贸易投资,随着两地进一步融合,香港和广东的各项合作也不断深入。自回归以来,香港与广东在经济上的交流合作领域正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广东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内地市场,而中央政府的很多优惠政策都是在  相似文献   

11.
香港经济正处于第三次转型期,江苏已将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机遇。如何围绕苏港两地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在双方经贸合作中发挥互补作用,谋求共同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柯岚 《北京观察》2014,(4):54-54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北京与澳门之间互利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两地关系的升级拓展也更具必要性。两地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家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将两地合作双赢关系推向新的阶段,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为适应京澳两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研究建立北京-澳门政府间常态合作机制,两地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内地与澳门经贸合作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密切交往、务实合作"原则,发挥京澳优势,深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3.
黄珠云 《公安研究》2014,(10):26-32
随着珠海、澳门两地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的日益紧密,以澳门务工诈骗为代表的珠澳地缘性犯罪问题也日渐突出,呈现区域性、阶段性、属地性、涉众性的发案规律和特点,成为影响两地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地缘性犯罪因素。要有效预防和打击该类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充分依靠警务合作、推动部门协同和发挥社会合力,从而构筑共同预防和压减地缘性犯罪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4.
浙江钟灵毓秀,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等诸多美誉。浙江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同胞历来交往密切,尤其是近几年来,浙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扩大对台经贸合作和体育、美术、医药、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交往。浙台经贸合作成效显著随着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台商投资浙江已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批准台资企业2400多家,协议利用台资38亿美元,总投资50多亿美元,在祖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中列第五位。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占投资金额的三分之二,说明台商投资浙江趋向大型化\长期…  相似文献   

15.
2002年7月10日下午,包叙定市长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一、听取了《关于香港重庆周的情况汇报》会议认为:这次"香港重庆周"活动,展示了重庆直辖五年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崭新成就,加强了渝港两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友谊,夯实了渝港长期合作的基础。会议责成市级有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对所签署的合作项目抓好跟踪落实,进一步扩大重庆在香港的影响,促进渝港两地的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与内地的融合促进了两地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但是对香港或港人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因此导致港人对内地人的反感与日俱增并引发港人抗议,最终激起港人与内地人发生冲突。两地融合对香港的负面影响以及两地民间冲突,对"一国两制"的实施、港人的国家观念及两地正在开展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均产生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两地民间冲突的原因,包括港人排斥内地制度并害怕在融合过程中被内地制度影响、"自由行"政策推行得过急过快、两地文化与生活方式差异较大、内地快速发展令港人焦虑、多数港人无法享受到两地融合的好处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创造两地融合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泽民 《今日浙江》2007,(13):34-36
5月9日至24日,我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赴重庆、湖北两地作了一次考察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我省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和我省与渝鄂两地的合作交流情况,为我省如何进一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和深入实施"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时政要闻     
<正>俞正声会见出席第四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代表2013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出席第四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的代表。俞正声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中华民族经济新的光明前景,也必将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更多的商机、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俞正声希望论坛发挥好桥梁作用,推动两岸暨香港企业更广泛参与两岸经济合作,探讨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  相似文献   

19.
维港景阔,濠江风清;合作意切,情谊更浓1月10至16日,由浙江省委、省政府主办的2010港澳浙江周活动把浙江与香港、澳门两特区的各方面关系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由省委书记、省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20)
<正>粤港深度融合的20年,不仅合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合作的内容也日渐广泛,两地从民间到政府的联系不断加深。未来,两地要着重加强两地青年的彼此了解与互信。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来临,粤港合作将迈入新阶段。香港回归的20年是与广东不断融合的20年。在这20年当中,香港许多市民、社团都致力于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成立于2006年的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