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4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华日报》广州分馆(以下简称分馆)56周年纪念。正当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的时候,中共创办的《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从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封闭停刊的9年多时间里,《新华日报》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历史,风云变幻,始终以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新闻学方法,对《新华日报》在中共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运用各种新闻手段所发挥的作用、《新华日报》在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意义等方面,对《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了新的考察与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展示了《新华日报》作为一个“方面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主堡垒”《华西晚报》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利用自己创办的和控制或影响的进步报刊,揭露和抨击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和内战政策,为全国人民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蒋介石国民党只允许中共在重庆发行一份《新华日报》。民盟是国民党承  相似文献   

4.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接见章汉夫等人时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毛泽东还说,《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我们党的又一支方面军。《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停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人,1937年10月出狱后,在董必武的推荐下,参与筹办《新华日报》,出任第一任总编辑,成为“新华军”战士。  相似文献   

5.
坚持华北抗战斗争的号角──《新华日报》(华北版)概述罗一恒,陈清《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敌后区域创办的第一张铅印的大型日报。它以"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打倒日寇"为己任,英勇地站在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最...  相似文献   

6.
龚澎(1914—1970),女,安徽合肥人,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龚澎是我党历史上首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7.
中共历来重视宣传工作,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纸是极其重要的宣传工具。延安时期,中共在党报的出版发行方面,除了将中央苏区时期的《红色中华》改版为较大规模的《新中华报》,以后又将《新中华报》改版为大型日报《解放日报》,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之外,中共还在国统区公开发行《新华日报》等。这些党报,为中共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它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至此,《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共出版9年1个月又18天,前后发行了3231号。  相似文献   

9.
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虽然国民党允许中共的新闻媒体《新华日报》和大型政治理论刊物《群众》周刊在其统治区内公开出版发行,但从《新华日报》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迫害和压制,纸张封锁即是其中最毒辣的一手.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就曾多次对其部下说:"要公开查封《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不好办的,不准商人卖纸给他们,不许经济部给他们分配纸张,他们就会自己关门."  相似文献   

10.
正《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240号。该建筑为一幢中西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砖木结构楼房,坐北向南,共有房屋6间。《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报,是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1938年1  相似文献   

11.
全民族抗战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号角,武汉《新华日报》极为重视在国统区的群众影响力建构。在新闻报道中,武汉《新华日报》根据现有消息来源和稿件的特点与功能,巧妙编辑,成功地赢得读者;在宣传策略上,不仅鲜明地发出党的声音,赞扬进步、揭批反动,而且注意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构建中共、普通民众、进步力量以及国民党之间的舆论平台;在出版发行方面,从多个方面加强服务能力,始终采用低廉的价格、负责任的发行,使读者能够方便地订阅报纸。武汉《新华日报》群众影响力建构中展现出的上述要素,不仅反映了抗战时期城市党报的鲜明特质,而且提供了理解中共宣传动员何以成功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团结了一批积极为抗战而创作的木刻作者队伍。周恩来不但是这个组织活动的指导者,更是这些木刻作者的知音。 1939年 2月 28日,《新华日报》副刊版刊登了 21岁的青年作者王琦的木刻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作品真实刻画了游击队在冰天雪地中艰苦战斗的场景。此后,王琦连续为我党创办的《战时青年》杂志每期创作封面木刻。其中有《嘉陵纤夫》、《警报解除以后》、《奔马》、《原野之春》等等。当时,周恩来对王琦设计的封面除鼓励赞美之外,也提出过一些批评意见,还要求他多为《新华日报》提…  相似文献   

13.
李迪 《学习月刊》2010,(8):100-101
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新华日报》是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共产党机关报,在中共宣传抗日争取进步,发展巩固统一战线,在政治新闻宣传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起党报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4.
肖黎 《党史文汇》2014,(11):34-38
正史纪言(1910—1983),山西黎城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是一位战地报人,长期在敌后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日报》《太岳日报》总编辑、《新华日报》(华北版)编委兼秘书、《新华日报》(太行版)社长兼总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鼓而呼,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原解放前后,他主持创办《山西日报》,是《山西日报》第一任社长、总编辑,为新中国的诞生,为山西的社会主义革命和  相似文献   

15.
黎余 《红岩春秋》2014,(1):27-30
2014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75周年。在重庆的八年间,南方局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抗日民主两大旗帜,坚定贯彻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的中共党组织,以及在此范围内设立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公开机构,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开辟我党的舆论宣传阵地,使广大国统区人民认清形势,破除幻想,去掉疑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成为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周恩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此十分重视,并且精心地予以指导,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领导筹办《新华日报》上海版1946年2月对日,周恩来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又飞抵重庆。当天,他就为《新华日报)迁上海一事致函国民党上海市市长钱大钓:“……现国府还都在即,(新华日报)理应追随东下,因特派该报社长潘样年君先行来沪,筹备出报率直”O潘粹年…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当局不允许《新华日报》报道事实真相,《新华日报》用开天窗的办法刊登周恩来的题词。1938年《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后,深得广大后方军民的喜爱,争相订阅,发行量急剧上升。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经指令性派订和免费赠阅,发行仅为万份左右。印刷条件落后、经费来源相对极少的新华日报竟很快发行到3万份,最高达5万份。面对这种冷酷的现实,国民党当局使出浑易解数来暗算《新华日报》,但他们费尽心机,仍无法战胜这份人民热爱的小小报纸。(一)1938年《新华日报》创刊,1939年5月蒋介石就…  相似文献   

18.
钱江 《党史文苑》2010,(4):29-31
在《人民日报》早期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能被忘记的。他就是曾任华北人民日报社经理部主任,建国后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主持经理部工作的王友唐(1911—2005)。他从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6年5月15日创办之日起,长期主持人民日报社的财务和经营。他勤恳、正直,富有经营才干,为《人民日报》的创办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22年10月,党中央在上海创办了培养干部的学校--上海大学。1923年,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在《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中,提出要设立党校、培养人才的问题。同年,安源党组织创办了中共安源党校,这是我党第一所以党校命名的学校。刘少奇任校长,任岳具体负责。1925年9月,中共北京地委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利领导下,以中学校牌作掩护,在北京市内秘密创办了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罗亦农为校长,赵世炎、陈乔年等任教员。学员经过短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各地开展革命工作。最初的阵地──中共早期党校@章丽…  相似文献   

20.
正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一批珍贵而特别的报纸——说它珍贵,是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和平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说它特别,是因为其第一版全刊登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让人有些意想不到——它就是当年在国统区赫赫有名的《新华日报》。"希望每一个读者都是本报的作者"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意旨,要求在国统区创办《新华日报》作为党的宣传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