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3年,爱因斯坦应聘在美国极负盛名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做研究员。进入研究院后,校工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说:"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些纸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特别大的废纸篓。"校工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特别大的呢?"爱因斯坦说:"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啊!"为了满足爱因斯坦的要求,校工费了很大劲儿,在街上买了一只超大的废纸篓,放在爱因斯坦的工作室里。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现代社会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时候,世界上出了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而大多数人知道世界上有爱因斯坦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深奥的理论——相对论。可是,在知道相对论的人中,能有多大比例真正知道它“论”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下面,本文将对这一高深、玄妙的理论作一粗浅的解说。  相似文献   

3.
赵勋  黄波 《新湘评论》2014,(20):46-46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始人,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这位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的现代物理学奠基人,6岁起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可以说,音乐陪伴了他整个科学生涯。  相似文献   

4.
银杳     
郭沫若 《党课》2012,(18):119-120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相似文献   

5.
正"耳根子软"是个贬义词,多用于批评人无主见。人们都知道耳根子软不可取,自己说了算才荣耀。为什么还是有人无主见呢?这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有人想自作主张,但是拿不出主意,只好听别人的;有人有自己的想法,但这想法是否正确、可行,不敢肯定,别人有点异议,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耳根子软不为人赞赏,特别是当领导的,更为人轻视。那么,"耳根子硬"好不好呢?虽然有的名人、成功人士表示:"我这个人就是耳根子硬",不在乎一些  相似文献   

6.
韩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什么叫韩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韩"实际上是韩国语里"大"的意思,"韩国"就是"大国"的意思。韩国在历史上,曾经有三个奴隶制国家,叫马韩、弁韩、辰韩。后来,由马韩统一了三韩,从那个时候起,韩国就留下了"韩"作为一个国家名称出现。所以,1948年韩国建国以后,就叫"大韩民国"。  相似文献   

7.
<正>昔日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  相似文献   

8.
正1940年,陕北干旱,虫灾严重,有农民因征粮太多,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打雷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乡政府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毛泽东知道后,立即让放人,并派人调查征粮情况。这件事促成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故事里群众的骂声之中蕴藏"真心声",当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也要善于从"骂声"中听民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听到真心话、听取真意见,才能找到真病灶、解决真问题。群众表达意见时少不了骂声。这些骂声,让人"心里  相似文献   

9.
红城水     
火仲舫 《共产党人》2007,(19):54-54
我不知道这个村庄为什么叫"红城水"。红城水在同心县下马关乡。这里倒有一座"城",但却没有水。山背后就是闻名遐迩的"喊叫水"村庄。据说这座土堡式的"城"夯筑于清同治年间。如此推算,四千五百多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1):109-110
【求助记录】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为什么别人总是成功而我总是失败?为什么我已过了而立之年还是一事无成?为什么……亲人和朋友说我心态不好造成性格缺陷,为人处世不靠谱。我不知道心态和人生有何关系,也不知道如何去调整和修炼自己的心态,请“三T公司”的专家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处长政治"岂止坏规矩》,文章称,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单位所谓的"处长政治",专权霸道、壅塞政令,成了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令人深思。在现实中,有些处长手里攥着项目审批单,"处长不报告,司长不知道""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为什么一些顶层早已确定的决策,总是卡在少数处长那里?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12.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  相似文献   

13.
<正>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一些失信违法的案件中,常遇见一个普遍又无奈的现象:几乎每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在一开始都不会规规矩矩地接受处罚,而是到处找人说情,穷尽人脉后方才罢休。其实,这种"不找人、不办案"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也司空见惯。一些人为什么对法律缺乏足够的敬畏?为什么迷信"找人"而不相信法律?为什么在失信违法或者遇到一些法律纠纷时存有侥幸心理?表面的原因是这些人的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法治的诚信力不足,有些执法者、司法者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秉法不公,办人情案、关系  相似文献   

14.
据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一所中学的初三(四)班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全班50名同学中只有一人知道孔子的名字为丘,而无一人知道孔子字仲尼和大思想家王阳明是谁。 这次惊人的调查结果还有:全班只有6人看过一场完整的京戏,而无一人知道为什么称孔子为万世师表,为什么中国历史称五千年文明。50名同学中有4人认为朱熹是诗人,16人认为是文学家,只有4人认为朱熹是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凡有文化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叶永烈大名的。在我们这一辈人心中,叶永烈不但是当时小读者所喜爱的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更重要的他后来还是一位著名的红色传记文学作家。互联网上叶永烈逝世的消息不停地刷屏:"当代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5月  相似文献   

16.
我叫“某”。不知道干什么的吧,告诉你,词典里说我是一个指示代词,交给了我好几项工作,别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指一事实上的人或事物(知道名称而不说出)”这一项。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括号里的那个头衔。“知道名称而不说出”就是某,太妙了!有了这个身分,于是我就备受青睐。为什么?你说某些人出了麻烦事,或碍于情面,或惹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你的姓名,没见过你的背影,为什么你总在无怨无悔地奉献爱心?不是你的远亲,不是你的近邻,为什么你常伸出有力的双手,帮助一个又一个需要关爱的人?其实你的行动已告诉我,你的付出既不为扬名,也不图回赠,因为你是不图名利的公益人。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佛教在中国,就是这样,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  相似文献   

19.
梁衡 《学习导报》2014,(3):34-39
(4)借典证理 领袖必须是学问家。他要懂社会规律,要知道它过去的轨迹,要用这些知识改造社会、管理社会,引导社会前行。政治领袖起码是一个爱读书、多读书、通历史、懂哲学、爱文学的人。因为文学不只是艺术,还是入学、社会学。只读自然科学的人不能当政治领袖,二战后以色列建国,请爱因斯坦出任总统,他有自知之明,坚决不干。毛泽东熟悉中国的文史典籍,在文章中随手拈来,十分贴切,借过去说明现在。  相似文献   

20.
叶介甫 《红岩春秋》2014,(12):50-53
正许多人都能背诵毛泽东"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诗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身为红军团长的李聚奎;许多人听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故事,也许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的师长就是李聚奎;很少人不知道四野,但不一定晓得李聚奎是四野的副参谋长。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