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2,(19):27-27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目的,在于惩罚国家工作人员不按相关规定对其在境外有较大数额存款进行申报而故意隐瞒的行为。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司法人员对该罪的社会危害性理解差异较大,且其很容易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等其他罪名吸收,单独适用不多,往往致使这类犯罪处罚很少。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刑法对职务犯罪的处罚金、没收财产等规定较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犯罪的惩治力度。少数犯罪分子甚至有‘一时服刑、刑满享受’的思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完善相关法律,实现职务犯罪财产刑的全覆盖,以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我国现行刑法中,对挪用公款罪、介绍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没有规定财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广州市江高镇原党委书记刘炼华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公诉机关指控刘炼华涉嫌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隐瞒境外存款罪。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武志忠因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从武志忠的多宗罪名可以看出来,他不仅贪婪,而且犯罪手法挺多。作起恶来,大小通吃,机关算尽。他的捞钱招数虽然被揭露和定性了,但仍令人有些迷惑;他的内心世界也有很多矛盾、费解之处,值得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去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武志忠因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从武志忠的多宗罪名可以看出来,他不仅贪婪,而且犯罪手法挺多。作起恶来,大小通吃,机关算尽。他的捞钱招数虽然被揭露和定性了,但仍令人有些迷惑;他的内心世界也有很多矛盾、费解之处,值得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铎 《廉政瞭望》2018,(10):20-24
才美不外见,是一种东方人的智慧,以至于有商人说过:“赚钱是技术,藏钱才是艺术。”但是,这样的逻辑在官员身上却行不通。按照法律规定,公职人员隐瞒境外存款就是犯罪。把纪律挺在前面,党员干部不如实申报自身财务状况,更是一种违纪行为。现实中,却偏偏有人以身试法,穷尽各种手段把不法之财转移到境外,极力遮掩隐瞒。  相似文献   

7.
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广州市管理局局长管学仲因涉嫌犯受贿、挪用公款、贪污、隐瞒境外存款罪被指控,该案开庭的庭审中,他悔不当初:“我在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时候反而埋葬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洗钱罪的主要客体要件是国家金融秩序,次要客体要件是司法秩序,故只有同时侵犯上述两个客体的行为,才是洗钱罪所要求的洗钱行为。该罪的客体要件对于洗钱罪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区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支部生活》2010,(7):64-65
<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财产透明度,反映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财产透明度高,有利于社会的监督和领导干部的自律。隐瞒巨额财产或说不清其来源的,多数为非法所得。隐瞒境外存款的性质更为严重,既不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监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学习月刊》2012,(6):54-55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内涵 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在1979年制定的《刑法》中并未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个罪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6月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00,(1):35
我国公民举报下列案件可向检察机关直接反映: (一)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贪污,挪用公款,受贿,单位受贿,行贿,对单位行贿,介绍贿赂,单位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隐瞒境外存款,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  相似文献   

12.
一、究竟是何罪———问题的提出案情:被告人甲的弟弟乙用贩卖海洛因获得的巨款购买了一辆桑塔纳小轿车,乙将购车款的来源告诉了甲,并要求甲不要对别人讲。某日,乙因贩卖毒品被捕。案发后,甲从乙家将桑塔纳小轿车开回自己家。司法机关找甲调查小轿车来源时,甲谎称小轿车是借一国外朋友的钱买的,自己准备开出租车赢利。甲的行为构成何罪?有人认为是洗钱罪①,有人认为是窝赃罪,还有人认为是窝藏、转移、隐瞒毒赃罪。我国修订刑法第191条明确规定,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刑法尚未将单位纳入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中,但是,结合挪用公款罪的设立理念及现实社会背景,我国单位构成挪用公款罪已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立法规定用语的模糊性,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对"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行为的理解亦存在争议,本文就本罪的这两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体及其立法完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用人单位”范围应包括非法单位而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强迫职工劳动罪不属于单位犯罪,其主体应为自然人,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在对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予以完善时,应将主体“用人单位”与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保持一致,罪状中增加“以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职工劳动”,并规定单位犯强迫职工劳动罪应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15.
一人隐瞒行程干扰流调致多人陷入危险境地、明知存在传播风险依然私自与境外人员接触、强行插队并粗暴殴打执勤人员……2月2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几起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秩序犯罪典型案例中,这些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被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12)
正《刑法修正案(九)》加强了对网络犯罪的关注,增加了3个罪名,即"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完善了惩治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形成了惩治网络犯罪的高压态势。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对"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相似文献   

17.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是随着我国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危害我国税收征管的犯罪,涉及问题较多,适用法律较难,现实中也存在较大的争议.具体的争议问题主要有:一是对"如实代开"行为是否犯罪化的讨论;二是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的认定问题;三是关于此罪共犯问题等,本文主要探讨第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犯罪主体,不是恐怖主义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帮助恐怖活动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不限于直接故意,还包括间接故意;即便受助人的行为不构成恐怖主义犯罪或不构成犯罪,帮助行为仍可能构成犯罪;帮助恐怖活动犯罪既遂不依赖于受助人实施恐怖活动,对帮助人判处的刑罚可能重于受助人。正因为帮助恐怖活动在定罪与量刑两方面均具有独立评价的特点,故其具有独立的犯罪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赌博犯罪与互联网相互融合异化出一种新的网络犯罪形式,即网络赌博犯罪。它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很快,成为破坏网络空间秩序、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干扰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颗"毒瘤"。网络赌博犯罪的隐形社会危害已逐渐显现,对其加强治理已势在必行。而罪刑不相适应、赌博行为不为罪、网络公司变向纵容、虚拟货币处境尴尬、公众缺乏正确的认知等制约了对网络赌博犯罪的治理,必须从明确网络赌博的法律性质、赌博行为入罪、统一虚拟货币认定标准、完善治安处罚内容、规范网络公司商业行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认知等方面加强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针对我国刑法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处罚过轻,导致检察机关侦查取证难等问题,建议尽快修改刑法,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标准加以明确。并建议加大处罚力度,对犯罪嫌疑人不能说明其巨额财产或者支出的合法来源,则应当按贪污罪或受贿罪从重处罚。这样既有利于侦查机关对此类犯罪的准确认定,还有利于严厉打击和震慑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