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今天,在国际上马克思主义处于低潮,国内出现了虚无的和教条的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环境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着特别的意义,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或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提法,以马克思某一学科理论和学科思想进行中国化,这容易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割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容易以偏概全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利于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学界要提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法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而不仅仅是马克思法学学说中的论断和结论;我们要以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来推进,而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学说,去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缺席和社会主义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马克思主义化,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科学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从理论体系上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从学科体系上说,除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概论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史、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重要文献、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等。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对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乃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体系,进一步解决实践进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史,实事求是的科学史,与时俱进的创新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联系当前思想理论的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品质,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永葆青春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创立过程经历了以下三部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源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成熟的标志.追根溯源,研究和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过程,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辨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诸多思想误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和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前提。追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必须矫正传统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倾向,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总原则和主要内容,强化其整体性和发展性;解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审慎对待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思辨主义的倾向,应以辩证的态度、坚定的信仰和实践的立场予以克服;坚持学术研究与现实观照的内在统一、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的内在统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是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宁俊社 《法制与社会》2013,(29):216-2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联系我国社会实践和学生的实际,借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用通俗化的语言,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从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现实化、民族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实质是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要解决信仰上的危机,必须正确的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但是其理论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思想"化"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创新的历史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思想的过程,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化"为我们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吸收、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奕  谭钧  李书巧 《法制与社会》2011,(13):231-2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宣传教育的低效,造成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阵地的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活力的不足,成为了当前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因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研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相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与此相对应,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也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发展历程和理论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正> 黎青在《法学研究》1989年第6期《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文中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马克思主义法学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的最基本的观点和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法学则是一个包括有理论法学,历史法学、部门法学,应用法学与边缘法学在内的宏大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整个宏大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中是处于核心的、指导的地位,是它的灵魂,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内容。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地位极其重要。本文指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着眼于特点,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我们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其实现中国化提供重要资政,鲜活的民族语言风格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实事求是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学风。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峰 《法律适用》2011,(2):47-52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系统工程中的一环,是法治领域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要求和具体成果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既遵循共同的发展规律,也有源自于自身领域特殊性的独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曹燕妮 《法制与社会》2012,(23):158-15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并行发展的双进程.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变革,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起着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通过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现实可能,并且在双向选择和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付子堂 《现代法学》2007,29(5):3-15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应当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在中国,通过多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的铺垫,已经具备了更进一步研究的坚实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必须有独特的思路、完善的内容设计,并应该考虑到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