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雇保护制度在劳动合同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进行了明确限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确实具有很大的"语言模糊性",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解雇保护制度,确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廖雯栅 《求实》2016,(6):72-77
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提高,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显著减少,社保覆盖率不断扩大,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大为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劳动关系总体上趋向和谐。然而,由于《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刚性约束力不足,导致仍有部分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手段恶意规避法律、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应紧密结合《劳动合同法》实施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举措,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积极发挥工会作用,打出"组合拳",逐步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使劳动争议与仲裁案件大量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不仅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更加明确,也为稳定劳动关系、改革劳动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施《劳动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立法,加强对劳动者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我国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其颁布实施对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实践中,用人单位规避和违反《劳动合同法》、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良好氛围;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是对以往劳动法律制度的突破。劳动法的实施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依法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理念。用人单位要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劳动者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尊重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权利,依法“共决”规章制度;发挥工会的作用。依法协调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补偿金是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由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给劳动者的带有就业保障性质的补偿金。《劳动合同法》在第四十六条至四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将是常态。同时在劳动合同终止时,附条件支付经济补偿也被劳动合同法最新创设。  相似文献   

7.
竞业禁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业禁止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各类竞争中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限制。不管是法定竞业禁止还是约定竞业禁止 ,这种限制必须是在合理的范畴内 ,这样才能即保障劳动者对企业诚实、尽力 ,又不阻碍人才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8.
法制经纬     
四类人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合同法》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专家指出,受保护范围的限制,非法用工的员工、家庭雇佣的保姆、保险推销员和自由职业人等4类人员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有关劳动法专家解释,《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它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有偿劳动,相互间构成权利与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适用事业单位《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相似文献   

10.
1.《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胜 《学习论坛》2007,23(3):69-7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不仅存在着立法和执法障碍,在守法方面则存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违法或规避法律,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待遇,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等守法障碍。因此,应当采取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劳动法律制度,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制度,完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者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帮助制度等法治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08,(3):38-38
问:劳动合同是否必须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签字才能生效?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后,劳动合同才能生效。  相似文献   

13.
1.民办非企业职工有法可依。《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法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  相似文献   

14.
读者朋友:你好!你说的工作要签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需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因此,你说如果单位不签合同,  相似文献   

15.
刘文基 《党的建设》2008,(10):49-49
过去,扣押身份证件、收取担保押金、扣留档案材料,是一些用人单位牵制劳动者的"灵丹妙药"。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此行为坚决说"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1,(9):60-60
问:用人单位是否可以收取保证金?答:不可以,收取保证金属于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08,(4):35-35
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培训服务期时,能否同时约定违约金?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培训服务期时,可以同时约定违约金。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从农八师一四七团工会获悉,该团正在认真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该团就制定了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方案,重点面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全面了解《劳动合同法》在我区的贯彻执行情况,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有一些行业、工作是不受"劳动关系"保护的。在校生兼职。只要兼职阶段具有"在校学生"身份,工作活动都属于脱产学业外的兼职性质,一般无法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退休人员返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