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很多政治干部。《国际评论》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内部第一本中文周刊,为中国学生了解当时国际大事以及共产国际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大帮助。解读这本刊物内众多文章,提炼其中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可管窥1926—1927年期间中国革命形势的走向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从侧面了解共产国际眼中的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为推行他1926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上所作的《论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报告以及依据这个报告共产国际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斯大林报告和共产国际中国问题决议).不惜撤销了共产国际东方部驻中国的远东局,重新另派罗易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并与尚未离开中国的维经斯基和苏联驻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庭4人组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在武汉督促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在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特别是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更加密切。考察共产国际有关史料,可以说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是以派驻代表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二大"前夕,面对日益高涨的欧洲革命形势,为了实现建立全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构想,共产国际将东方落后的民族和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纳入到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由此提出了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而东方战略中的"两个联盟"策略又为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各路代表被派往中国,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策略原则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特别是在早期的中国革命中,这种策略的影响尤为深远,它直接导致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盟友的选择以及对待国共两党的策略变化。  相似文献   

5.
1924年6月,李大钊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他留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直到12月回国。期间他在苏联参观、考察、作报告,发表演讲,为教育和启迪中国留学生,宣传中国革命形势,加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实际的交流沟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苏联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从 1922年到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作为当时世界革命的指导中心,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但也有一系列失策和错误。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它是继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之后,由列宁领导成立的又一个世界革命组织。第三国际是世界革命形势发展的产物。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围绕革命和战争的问题上,各国革命党人发生了深刻的分化。以考茨基为首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逐渐堕入机会主义的泥坑,被他们把持的第二国际也变成了机会主义的大本营。而以列宁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徐世强 《党史博览》2009,(11):54-56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曾经是在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特别是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从1919年成立到1943年结束,共产国际前后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有人会问:共产国际历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都派了哪些代表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否有代表出席过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考察共产国际有关史料.本文就参与过共产国际历次代表大会的中共代表及其他中国代表,一并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的主要因素。 1.共产国际的性质及其国际主义精神决定其必然帮助中国建党。 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宣告共产国际的诞生。通过共产国际的纲领、宣言及其章程,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的性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①“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和组织者,是共产主义原则和目标的体现者,它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多数和贫苦农民的广大阶层,为确立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9.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刚刚成立,中国便爆发了五四运动。共产国际东方局曾接到海参崴方面的电报,知道中国曾发生几百万人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大革命运动。此事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极大关注,随后共产国际作出了派人来中国与运动领导人建立联系的决定。1920年3月,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克(即海参崴)分局派维经斯基和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迈耶夫夫妇以及翻译杨明斋来华。维经斯基来华的使命是了解中国情况,同中国的革命小组建立联系,并考察是否有可能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4月,维经斯基一行抵达北京,通过…  相似文献   

10.
凌志东 《世纪桥》2012,(1):17-18
诞生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初期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共产国际的干涉,曾经沦落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革命进展不够顺利。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化越来越成为紧迫的任务。经过全党的努力,终于在抗战胜利前党的七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在1930至1931年对中国革命确实做出了很多"以农村为中心"的工作指示.但这只是暂时的工作部署,而不是根本的指导思想.因为共产国际做出这些指示主要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在思想上没有牢固坚持,执行时表现出动摇,存在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武汉政权处于反革命力量四面包围之中,中国革命处在紧急阶段。共产国际执委会于1927年5月召开第八次全会,讨论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问题。会上斯大林作了题为忡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决议》。这个决议集中反映了共产国际在紧急阶段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如何全面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它,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史学界在评价这个决议时,不论持何种看法,其共同之处,就是很少联系此前一段时间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示;在分析该决议未能贯彻…  相似文献   

13.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11,(9):39-41,50
米夫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共的最后一位代表。之后。共产国际鉴于派代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就改为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这种形式指导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4.
《张太雷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的报告》(1921年6月)(以下简称《报告》)的中译文,最早刊于《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6、7期,随后相继收入《"一大"前后(三)》、《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复杂影响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机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中国革命进行了指导,既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又在不同时期发挥了负面的作用。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黄黎 《北京党史》2014,(4):12-15
正中国共产党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开始之时,共产国际直接派代表来华指导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逐渐成立驻华机构,而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就是共产国际在华设立的指导中共革命的领导机构之一。本文拟对国民革命时期的远东局从成立到解散、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总结。一  相似文献   

17.
孙利国 《党的文献》2012,(1):99-101,112
1930年7月,共产国际派周恩来和瞿秋白回国纠正立三错误时,认为立三中央犯了冒险主义和“左”倾关门主义的“策略错误”。然而,到了这年10月,共产国际就将立三错误升级为“路线错误”。对于共产国际的这个变化,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结果,并不清楚个中原因。笔者在近年公布的有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中发现,共产国际将立三错误升级是有一个过程的,在此过程中,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以下称“远东局”)和斯大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翻译、出版了一大批俄罗斯新解密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为中国学者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在1930至1931年对中国革命确实做出了很多"以农村为中心"的工作指示。但这只是暂时的工作部署,而不是根本的指导思想。因为共产国际做出这些指示主要是当时形势的需要,在思想上没有牢固坚持,执行时表现出动摇,存在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和才华一度使他成为最受共产国际欢迎和重视的中国革命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赴苏俄采访的新闻记者;他协助共产国际代表,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之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然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却被迫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屡遭王明一伙的打击和迫害,这一切,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