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涛 《重庆行政》2015,(1):72-73
近几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征地拆迁产生的大量矛盾纠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并反复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大背景、大形势下,对征地矛盾进行辨证分析并改革征地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征地拆迁产生的大量矛盾纠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并反复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大背景、大形势下,对征地矛盾进行辨证分析并改革征地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四川省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安研究》2004,(1):73-7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征地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相关部门配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汤宁 《人民公安》2014,(15):56-57
<正>坚持依靠群众,借助民力,江苏泰州高港警方通过牵头组建"群众议事团",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就地化解的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江苏泰州海军大道南延征地拆迁涉及高港区白马镇前进村上百户人家切身利益,其中部分群众因拆迁补偿及土地权属纠纷等问题对征地工作有抵触情绪,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发生群众阻工、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高港警方与白马镇、村干部先后数次召集涉及征地拆迁的116户群众组成"群众议事团",由群众代表主动参与到政策宣传与纠纷化解中,得到了群众的广泛信任与支持。这是高港警方在创新群  相似文献   

5.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1,(11):28-30
2011年1月9日,长期代理征地拆迁诉讼并从事相关研究的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才亮发布了《2010中国拆迁年度报告》,其中列举了2010年拆迁纠纷妥善处理十大典型事件。“典型”的发布旨在“谴”恶扬善,鼓励地方政府在面对拆迁征地事件时多与人为善。妥善化解矛盾;2011年1月21日。我国的“新拆迁条例”面向社会公布,很多条款也有了更加“温和”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近年来在征地拆迁补偿工作中出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群众集体上访和一些村组干部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管理工作不规范. 为保障征地拆迁补偿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正阳县政协钟长顺、张军、王伟建议征地拆迁补偿有关职能部门要着力抓好“四个环节”,进一步强化对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的监管,从而有效预防和遏制因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管理工作产生的不和谐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1.狠抓宣传环节.实施征地拆迁前,要大力宣传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和补偿标准、依据以及拆迁工作流程等一一公示.  相似文献   

7.
<正>黑建房[2014]2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省农垦、森工总局住建局: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完善房屋拆迁补偿机制,积极化解拆迁矛盾纠纷,房屋征地拆迁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棚户区改造的大量开工建设,房屋  相似文献   

8.
陈伟强 《传承》2012,(3):36-36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已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建设和项目落地的难点。按照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要求,积极稳妥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实现“和谐征地、满意搬迁”。  相似文献   

9.
农村征地拆迁利益分配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征地拆迁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征地拆迁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涉及农民根本利益、切身利益。当前我国农村征地拆迁工作需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积极发挥司法救济在拆迁工作中的作用,使拆迁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使农民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涉地纠纷及其调解原则——以新农村建设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土地承包、征地补偿、房屋拆迁、非法占地等新的纠纷。这类涉地纠纷,是新形势下涉农矛盾和纠纷的一种具体表现,其实质仍然是农村矛盾纠纷。必须充分考虑"三农"工作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纠纷解决方式,坚持正确的调解原则,及时化解此类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1.
“施工环境之优化,各类矛盾协调处理之及时,征地折迁完成之好之快,在全省来说,是罕见的。”2003年年底,在湖南省邵怀高速公路年终总结评比会上,与会省市领导一致对邵怀高速公路洞口段的征地拆迁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的确,邵怀高速公路洞口段在线路最长、任务最重、矛盾最大、地形最复杂的艰难情况下,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全县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没有一个拆迁户因不愿拆迁而上访,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纠纷。在成绩的背后,体现出洞口县委、县政府坚定、正确的领导,凝聚了邵怀高速公路洞口段指挥部领导、工作人员及全县沿线乡村干…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对征地拆迁领域的职务犯罪作案形式、特征,及征地拆迁安置中职务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对预防和惩治征地拆迁安置中的职务犯罪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宁政发[2010]2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拆迁、文明拆迁、阳光拆迁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关于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拆迁、文明拆迁、阳光拆迁工作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国家、省政府关于征地拆迁工作部署要求,切实规范拆迁行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依法拆  相似文献   

14.
刘振华 《湖湘论坛》2007,20(4):23-25
社会矛盾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存在企业改革改制矛盾、征地拆迁矛盾等突出的社会矛盾,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认真分析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建立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湖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临泽县倪家营镇人大代表调处矛盾纠纷出实效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镇鼓励和引导人大代表利用身份优势主动介入矛盾问题易发领域,疏导群众情绪,积极参与调处解决矛盾纠纷,有效助力了一批信访问题妥善解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该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以自己所在的选区为单位,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以群众最关注的征地拆迁、土地补偿、农村低保等方面的问题为重点,第一时间内掌握矛盾纠纷的  相似文献   

16.
正豫政办[2014]1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征地拆迁问题专项整改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8月8日河南省征地拆迁问题专项整改方案按照省委关于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对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的利益诉求问题,规范土地征收和拆迁工作,维护被征地拆迁群众合法权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依法进行适度规模的征地拆迁是大势所趋,从长远看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处理不好也会引发一系列矛盾纠纷,成为影响基层社会和谐与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震惊全国的"瓮安事件"、"陇南事件"等都  相似文献   

18.
<正>黑建房[2014]2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省农垦、森工总局住建局: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完善房屋拆迁补偿机制,积极化解拆迁矛盾纠纷,房屋征地拆迁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棚户区改造的大量开工建设,房屋征收拆迁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法违规拆迁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导致近期拆迁信访量增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就进一步规范房屋征收拆迁行为,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编辑部:征地拆迁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政府和群众都希望我们能发挥代表作用,依法参与征地拆迁工作。请问,人大代表在参与征地拆迁工作中应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征地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建设顺利进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