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连日来 ,合肥发电厂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有声有色的节约用水宣传活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 ,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严重短缺 ,同时也威胁着人的饮用水。为了配合合肥市节水抗旱工作 ,这个厂党委、厂部立即行动起来 ,布置节水宣传工作 ,厂党委书记张良丰 ,亲自安排生活服务公司在生活区张贴节水标语 ,要及时检查和抢修好生活供水管路的跑、冒、滴、漏。厂宣传科在 2 0 0 0年 8月 5日出版的《合肥发电》报上 ,登出显眼的标语 :我省持续干旱 ,请职工家属节约用水。生活服务公司在 8月 1 0日 ,指派专人撰写节水宣传标语 :…  相似文献   

2.
阿蛮 《公民导刊》2006,(10):47-48
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已在秋风秋雨中离我们渐渐远去。这场大旱,持续时间之长、干旱强度之大、干旱范围之广、旱灾损失之重、抗旱水源之少,均为历史罕见。回顾灾难,土地干裂,渠堰干枯,河道断流,农作物枯死在庄稼地,而大旱里的“主角”还是人。政府的关心,切实的措施,市民的信心,不懈的自救,齐心协力抗旱救灾,有多少生动的故事和切身的感慨?这里撷取的两个故事,有点有面,或许可以让我们得窥抗旱过程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孔垂柱 《创造》2010,(12):40-45
自去年秋季以来至今年6月,云南省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严重干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将抗旱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使抗击百年大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回顾艰难的抗旱历程,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业干旱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守华 《中国减灾》1996,6(3):25-27
论我国农业干旱特点蔡守华(扬州大学水利学院)干旱是我国农业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战胜干旱,首先必须认识干旱,才能使我们在防旱抗旱中处于主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和总结干旱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干旱的严...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1):32-3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用水需求增加,以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干旱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加快、范围扩大、损失加重的趋势,受旱区域由北方、西部地区向南方、东部地区扩展,旱灾影响范围由农业向工业、生态等领域扩展。据预测,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2030年我国用水量将达到或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抗旱形势更趋严峻。  相似文献   

6.
国办发〔2007〕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日益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灾害频繁而严重,局部性、区域性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国办发〔2007〕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日益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灾害频繁而严重,局部性、区域性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8,(9)
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意味着包括全部的政府系统、市场系统,都需要进行一次旅游战略、旅游战术、旅游服务意识的全局性转变。海南的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要加倍珍惜和保护海南宝贵的自然资源。海南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海南与夏威夷至少还有20年的差距,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马力 《中国减灾》2004,(9):14-15
海原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贫困大县。针对“十年九旱”的县情,县委、政府在立足于抗旱减灾,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大力发展抗旱避灾产业,把种草养畜确立为调整结构、改善生态、抗旱减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总结探索出了一条抗旱减灾新路子。种草养畜优势明显一是种草养畜抗旱减灾优势明显,多年生牧草具有耐旱耐寒、改良土壤、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等特点,并且适应性很强。紫花苜蓿播种期长,4-7月份任何时候有一次有效降雨,都能够种植,以草为主可以摆脱长期以来连续不断干旱的困扰。海原实践证明,干旱年份,旱地粮…  相似文献   

10.
成福云 《中国减灾》2005,(10):46-4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社会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旱灾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抗旱工作实践来看,推行干旱风险管理,提前制定并实施综合性抗旱减灾措施,主动预防和应对干旱灾害,有助于以较小的投入把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积极探索干旱风险管理对新时期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去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少雨,特別是部分小麦地区已发生干旱現象。据气象预报,今年3、4、5月大部分地区仍将少雨,干旱現象有继續下去的可能。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吋正确地发出了关于动员抗旱的紧急指示,我們必須坚决貫彻执行这个指示。为此,需要立即掀起一个工业支援农业抗旱保麦、抗旱春播的群众运动高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线,斗争焦点在五月对于水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我们是从八年来的不断实践中,尤其是从遭受了并且战胜了1953年和1958年两场严重的干旱中,使认识逐步具体和逐步深刻起来的.这两年共同的是:严重的干旱和我们战胜了它;不同的是:1953年是依靠刚刚从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出来的个体农民的积极性,今年却是依靠巩固的集体化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的觉悟性和组织性;1953年是基本上完成春耕栽种之后的持续抗旱保苗,今年是半年多不下雨之下的抗旱栽种与抗旱保苗同时作战.两场严重干旱各有不同特点,却又极其典型地代表了历年的共同规律.八年来除了这两年之外,那几年也并不是风调雨顺的,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日益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卢欣 《中国人大》2012,(7):55-55
3月28日,石林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对全县的抗旱保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认为,县人民政府在抗旱保民生工作中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所建设的抗旱应急工程既兼顾当前又着眼未来,成效明显。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视察组建议:一是及时制定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日益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蒙琳  卢世伟 《当代广西》2010,(11):34-35
党旗飘扬在抗旱最前线! 旱魔肆虐,干旱蔓延。面对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柳州市消防支队接到上级指令后,迅速组成抗旱突击队赶赴抗旱前线,并成立临时党支部靠前指挥抗旱。抗旱救灾战斗打响以来,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群众身边,一心一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7.
张界 《今日海南》2016,(2):34-35
海南历史上就是个移民海岛,远可溯唐宋时期人口大迁徙,近则至"十万人才下海南"。自古至今,多元文化在这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中相互冲突、妥协,彼此杂糅、依存,成就了海南与生俱来的移民气质。这一点在海南本土作家崽崽的《我们的三六巷》中描写得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18.
海原县是宁夏干旱带特征最明显的地区,干旱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危害较为严重。200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在海原县实施以种植紫花苜蓿为主的抗旱减灾项目,当年种植紫花苜蓿7.14万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减灾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干旱地带减灾自救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0年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7年峥嵘岁月,海南取得骄人成绩,却喜中有忧。多项指标显示,海南作为"旅游岛"已成效明显,但"国际化"进程还任重道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十分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这是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宣告成立,2002年举办首届论坛年会,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6届年会。6年多来,海南通过服务保障论坛年会,借助论坛平台,对外展示了自身形象,提升了美誉度和知名度,博鳌亚洲论坛已然成为海南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但是,作为“亚洲的新生儿”,论坛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风吹雨打,也难以尽善尽美,尤其是在连续数年的举办之后,不论是论坛举办者还是东道地一方,都难免会产生某种疲劳感,这迫使我们不断思考:论坛带给了我们什么?论坛还将带给我们什么?论坛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搭台借台还要上台,我们如何能与论坛平台实现更深层次的利用、更精准的对接,更好地拓展论坛效应?特此,本刊策划组织了一场“脑力激荡”,参与嘉宾有多年参与论坛服务保障工作经验丰富的海南政府官员、有一直关注并为论坛提供过智力支持的资深学者、有连续参与年会报道视觉敏锐的媒体人士,希冀能从不同视角,观照海南与论坛平台之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