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成都应当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城市(简称为"三型"城市)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模式。以"三型"为目标模式,推进成都市国际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统一;二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为重点,推进成都市以"三型"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用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生态化;四是转变和改善政府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五是城乡统筹推进"三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中国梦"宏大诗篇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抓手,各级政府应负起责任,深入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努力将"中国梦"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以“十八大”报告的形式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的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等.本文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阐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这种"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与西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道路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生态文明作为衡量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彰显了该道路的创造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是对人民未来利益发展的根本维护,是人类实现真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词汇。理性解读"生态文明",分析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现实可行性的路径选择,可以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构充满生机的美丽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国的环境生态状况面临较大挑战,而美丽中国的建设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动力和希望。美丽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探索生态危机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探求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思潮。要实现"美丽中国"目标,首先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意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面对物质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而且要面对认知和态度层面上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思维方式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推进思维方式转变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为依据,并将其落实到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的"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是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全民动员,加强生态文明观念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立法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以文化创新为先导,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践行科学发展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核;二是以人为本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三是以人为本在目的与工具统一中努力追寻现实力量,自觉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全新诠释和科学定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基本特征下的新型人类文明形态。由于生态经济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不同的区域其表现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从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到“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历史过程,实践上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序幕渐渐拉开的历史过程,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文明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历史过程,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结合的历史过程。在国家建设高度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面对21世纪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质变升华关键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起点上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是由“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化”发展而来的,是“后意识形态”时代生态问题工具化、生态问题解释权精英化、生态问题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联系紧密化的反映,是“绿党政治”发展后期右翼支持者与环保主义者巨大对立造成的生态问题孤岛的体现,是气候问题在当前争议愈演愈烈的映照,是对当前生态问题更深层次的探讨。我国在面对当前“生态问题意识形态化”倾向时,更应该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伟大中国复兴之梦的中坚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将生态文明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时代的要求,探讨高校目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具有浓厚的反政党特征,它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选择;其基本框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起来的;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丽中国、民生幸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不懈追求,内涵着实现生态价值导向的人与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愿景目标。要实现美好愿景,最根本的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我国的生态保护规制体系已经形成,人民大众的生态意识日益觉醒,已经汇成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社会力量。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顶层设计,注重系统集成,实行分类指导,填补制度空白,优化制度衔接与匹配,完善、细化、系统化制度体系,增强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犯成本低的问题。同时着力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培育全民生态责任,构筑政府、企业、社区、家庭、个人齐心协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一种"层次分析"法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岳 《外交评论》2005,64(3):93-99
冷战结束后,"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其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生态威胁论"、"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和"中国文明威胁论".根据"层次分析"法,"中国威胁论"的论据大都聚焦于国际体系的结构和单元的特点,而忽略了国际体系的进程,即国家间互动的通常模式.由于中国崛起的进程同时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进程,中国完全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两山"理念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从战略思维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系统思维上把"人-自然-社会"作为内在的有机体去把握,把生态治理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辩证思维上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构成统一的整体,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内涵。尤其是古代各流派思想家在探索认识自然规律,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实现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观。重新审视并借鉴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新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