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静 《学理论》2009,(10):121-122
党性是党员的立身之本,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作为执政党,其肩负着继续推进现代亿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伟大历史使命。而确保党完成使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都要求共产党员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生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刘少奇同志撰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誉为"培养合格的成熟的共产党员的教科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今天,面对"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面对"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尤其需要我们重温和研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光辉的著作,从中汲取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遵循。惟其如此,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才能在新时代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3.
岳奎  张鹏启  李敏 《理论探讨》2023,(2):103-110
在百年文化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前沿、顺应时代需要、紧扣时代主题,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前进。百年文化建设的起承转合,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文化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文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复兴等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了中国文化的重构、建设、改革与自信的历史性转型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要求。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回顾和梳理百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揭示百年来文化建设在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总结百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不仅有益于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进路,更好在实践探索中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鲜明的文化立场,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区的使命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强烈文化担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相似文献   

5.
朱健 《求知》2023,(4):14-17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中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天津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如何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追溯红色文化创建中的具体实践、时代价值、重大意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同时,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有着积极的传承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担负着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与人民幸福重要任务的典型使命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基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以及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现实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登场动力。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的价值取向涵盖了谋求民族复兴、推动人类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坚持“大我”、扬弃“小我”的价值遵循。建党以来的百年壮阔历史征程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须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大力发展经济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四个向度坚持履行党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彰显其使命型特质。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的传统文化观。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百年演进主要经历了萌发与探索、更新与曲折、反思与发展、升华与完善四个阶段。百年演进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基本经验: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坚持党对传统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要履行好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党性修养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员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出什么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完全”的问题;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提出共产党员要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945年毛泽东为党的七大代表题词:“提高党性”。在这些论述中,毛泽东系统地阐发了党性修养的内容,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党性锻炼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4)
基于革命,由革命、建设与改革而发展兴盛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依旧是指引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发挥其精神特质和当代价值,是新时代一以贯之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为繁荣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思想源泉;为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复兴力量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立德树人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
米亭 《理论导刊》2021,(4):113-120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宝贵政治资源。学“四史”有利于我们党找准历史定位以增强行动自觉,把握历史规律以提高执政能力,溯源初心使命以坚定“四个自信”。“四史”学习教育作用于国家治理具有显著优势:坚定党的领导以确保国家治理正确方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保障人民治理主体地位;坚持中国道路以坚定国家治理现代化远景目标;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确保国家治理逻辑科学性。新时代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而为奋战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人的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文化发展的目的与旨归。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其所肩负的文化使命的高度自觉。以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以文化的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发展质量的指标,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以人为本"视阈下的文化强国建设,要提升文化自觉,推动文化自立,重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3.
吕焕忠的“感悟党性修养”一文认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指的是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的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必须从大节着眼、小节入手,必须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必须增强高度的忧患意识和自我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钉钉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是支撑着新时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继续从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的精神动力。以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从信仰之维、实践之维、价值之维将“钉钉子精神”融入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伟大信仰、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主动,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理论视野》2021,258(8)
新时代,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进程中有更加明晰的战略定位。大学是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中心,大学文化建设要承担起精准服务文化自信的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等新使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新时代的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今年11月24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刘少奇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上首创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我们党第一部从党员个人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7.
石晶 《理论视野》2023,(1):86-92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着鲜明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道德观。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政德观的应然要求和实践关切。理解新时代政德观的内在逻辑,首先要对共产主义道德观的信仰属性和规范作用进行理论确认,然后厘清政德建设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价值规定中应然与实然的“内在紧张”,最后通过构建“权力—制度—文化”实践机制激活新时代政德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耿坚 《党政论坛》2020,(5):34-36
道德意识规范共产党员的道德行为,具有传承性。学习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丰富新时代共产党员道德意识的内涵:责任、使命、纪律和修身等,促进党员在新时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党性是共产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要求的揭示,是回顾党的发展历史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提升党的科学化执政水平的有效举措。新时代应当通过明确加强党性修养的努力方向,在扬弃中汲取中国传统官德思想养分,构建动力激励机制,推进集中学习培训,完善评价监督机制的途径,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20.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第一个坚持”,其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上的。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造福人民、必须牢牢植根人民。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