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卫性诉讼论略--对被拆迁人救济无力而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法学论坛》2005,20(3):121-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拆迁矛盾日益凸显,而矛盾的焦点所在即是拆迁行政争议.面对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非法拆迁行为,"受伤"的总是处于弱势的行政相对人.基于此,笔者试图探讨如何更好地对拆迁相对人进行救济.为此,笔者援引"行政防卫权"理论和"无效行政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支持,提出扩充我国行政诉讼的类型,增加防卫性诉讼的建议.以此来保护因立即执行的行政行为造成相对人无法挽回的损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无效行政行为理论之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效行政行为是"有限介定力"模式下的一种理论,其没有公定力,民众时此具有防卫权.有限会定力理论混淆了"法安性"与"法实质正当性"在不同层面上对行政行为效力的要求;防卫权实施的前提模糊,实施效果不理想;无效行政行为所反映的方法论存在缺陷.在完全公定力理论基础上完善现有制度系统是防范与解决严重且明显瑕疵行政行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行政案卷阅览权是知情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一项重要权利,在行政程序中确立行政案卷阅览权有助于落实行政公开原则,约束行政权力和说服行政相对人认同行政权力的行使结果。  相似文献   

4.
卷宗阅览权是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一项重要权利.它有助于落实行政公开原则,约束行政权力和说服行政相对人认同行政权力的行使结果,而落实卷宗阅览权行使方式和保障手段,在目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行政行为无效理论与相对人抵抗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行政行为无效理论是行政行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行政行为公定力、强制性等因素与无效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基于无效理论而产生的抵抗权问题。文章认为,无效行为理论虽然在行政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以此为正当性基础的相对人抵抗权的实际行使需要通过行政法上制度化的努力方能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关保英 《法学》2018,(12):40-51
行政法治的改革和完善最终要归结到行政行为作出机制上。我国的行政行为大多数情况下都由行政主体单方面进行,行政相对人仅仅与行为结果发生联系,与行为过程关联不紧密,没有较多的机会介入到行政行为的过程之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就是要使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的启动、行政行为的过程和行政行为的论证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与传统行政行为的社会参与在内容、方式、结果等环节上均存在较大区别。在行政法治实践中,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的路径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通过阐明理由、行使举证权、声明异议和行使拒绝权介入等。行政相对人介入行政行为制度的确立需要相关的保障机制,行政相对人权利必须体系化。需建立行政行为的论证制度、行政行为的双向举证制度和行政行为决定的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警察防卫权的来源、行使主体及目的等要素进行了剖析,阐明了警察职务防卫行为的构成要件,指出了其与公民正当防卫行为的异同,得出了警察防卫权是国家权力组成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法》第54条规定了公务员的抵抗权,从而赋予了公务员不执行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和命令的权利。公务员抵抗权具有法理依据,公务员抵抗权与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拒绝和抵制权的补充又具有独立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利,即行政抵抗权,是行政相对人个体对行政行为所设置的义务进行抵制和不服从的权利。本文首先对行政抵抗权进行了界定,其次又对我国行政抵抗权的立法现状进行了评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不宜称之为“无限防卫权”,而是“特殊防卫权”。与“一般防卫权”相比较,“特殊防卫权”在防卫的范围方面,强调的是范围的限定性;在保护对象方面,强调的是个人权利的人身性;在防卫侵权方面,强调的是防卫的暴力犯罪性;在防卫限度方面,强调的是防卫人的无限防卫性;在主观条件方面,强调的是主观意图的严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