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方 《党员文摘》2009,(11):7-8
一集合就唱歌延安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许就是《延安颂》上说的“到处传遍了抗敌的歌声”。只要一集合,就要唱歌。唱歌,最热闹的还是集合开会的时候。无论会议规模大小,歌声总是此起彼伏,拉拉队也是喊个不停。连队开会,各班相互拉;全校开会.各队相互拉:几个单位或全延安的大会.就“一致对外”地拉.例如“鲁艺来一个!”或“抗大来一个!”  相似文献   

2.
苏晓洲 《广东党史》2011,(10):33-33
为了治理某些官员懒散的工作作风,湖南省浏阳市把严肃开会纪律也作为一个突破口。从2011年6月25日召开的一个会议开始,测阳市规定今后凡是开会迟到的官员,一律罚坐“迟到席”。  相似文献   

3.
眼下,在一些地方,“领导就是开会”成了某些干部的“座右铭”,似乎不开会就不叫工作,一周五天会,一个月参加二十几天会的不乏其人。名目繁多、时间冗长的各种会议,一是务虚的多,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二是层层照搬照套的多,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三是陪会的多,空耗时间精力,各级干部很难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四是会议材料多,一发一大堆,前文未及传达,后文又下来了,真是召集会议的人精疲力竭,参加会议的人叫苦不迭。工作当然需要开会,开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就会议本身而言,它不在于形式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陆睿 《当代党员》2014,(1):66-69
2013年初,沿海某省一位厅级千部频频开会,自感不胜其扰,于是让部下统计本单位一年开会次数。统计结果让人咋舌:这个尚不属于“最重要部门”的单位,一年竟开了1068次会!长期以来,会议多、会议滥、会议虚等问题,让广大干部口L4苦不迭。在中央号召整治“四风”、改进会风文风的今天,公务人员应该如何开会?  相似文献   

5.
据权威机构统计,在我国,一个单位的领导一年有80%的时间在开会。全国每天召开的会议大约240万个,每年会议经费达35亿元。真可谓“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过多过滥的会议,加重了基层和群众的负担,加大了行政管理的成本,造成了各种资源的大量浪费,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9,(5):55-55
杨于泽在3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开会本是推动工作的方法,现在却弄得领导不高兴、出席者很痛苦。真可以说怨声栽道了。现在的会议五花八门。但领导讲话总是会议高潮。开会,实际上就是办一个“速成班”,由领导担任主讲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教你一套工作方法。这其中包含的是一种体制性不信任,“上”担心“下”目标不明、方法不当、不能自负其责。  相似文献   

7.
有领导干部戏称:“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三分之一到上级那儿开会,三分之一叫下级来开会,三分之一在研究开什么会和怎样开会!”这种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文山会海”已成为顽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会议为什么会泛滥成“海”?有一种回答颇有见地:“很多人想开会,很多事要开会,加上开会不计成本,想开就开,开了不必承担什么责任,这会能不多吗?”我想,按照这个思路去探一探“会海”之源,也许能找到一些根治“会海”的办法。先说“很多人想开会”。不管大会小会,首先要有人提出,还得有人批准。本来,会议本身仅仅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手段。提出和决定召…  相似文献   

8.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谁去落实。”这是群众对会议过多的感慨。“开会,又是开会……”这是在领导干部那里常能听到的牢骚。如今,领导会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事要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很多时候会说:“领导在开会”;有工作要向领导汇报,领导很多时候也会说:“等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不平则鸣”。不过,首先声明,我辈乃某些会议室内的麦克风,是受气受累的一族,而非舞台歌榭上主持人、影视歌星手中的“金话筒”,俺没有他们那样的风光和得意,可以伴着一拨又一拨的明星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某些会议室内的话筒,俺有满肚子的苦水。名目繁多的会议一个接一个,动员会、再动员会、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现场会、交流会、总结会、表彰会等等,某项工作从动员部署到总结表彰,完全靠开会来落实、来推动,大小官员赶在会议途中,熬在主席台上,泡在会议室里,早已炼出了一套“讲功”与“坐功”,甚至把开会的会场…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好不容易给某位领导或企业老总接通了电话,那头却传来低低的一声“我在开会”,然后“啪”的一声,挂了。如此理直气壮的回应。拔打者当然不敢再拨,可心里却免不了嘀咕:电话那头的领导,真的在开会吗?领导干部、企业高管工作忙、会议多,这是事实。打电话时,头儿刚巧在开会,也是常有的事。真在开会的官员,一定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诙谐地作了一副对联。上联:上发文,下发文,层层发文:下联:今开会.明开会.天天开会。横批:谁去落实? 为了挖“文山”填“会海”.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信息时代,传统“层层开会、层层传达”的信息传递方式显得落后。而电视电话会议使传统的会议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会议的质量、效率和行政成本,从现实的物质条件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都应大力提倡和普遍推行电视电话会议。 一、电视电话会议有利于上级精神不走样、不变调。传统的会议形式,要层层开会,层层传达,由于理解偏差或耳误笔误,变味变调的情况屡有发生,甚至越传越离“谱”。电视电话会议,减少了中间环节,参会人员全部直接现场收听收看,直接聆听上级的“声音”,能保证会议精神“原汁原味”。 二、电视电话会议有…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些基层干部善于对上汇报工作,而不善于对下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这也是干群产生隔阂的一个重要原因。少数同志做群众工作时,往往避开难点。疑点。热点问题,兜圈子,绕弯子,群众“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耳边绕”。比如落实“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县区开会大半天,乡镇开会小半天,村委开会说一遍,到了组里农民问组长:“干部开会说什么?’回答说“还是一个‘包’字”。一个“包”字省略了千言万语,群众听了不放心。又比如讲到农业结构调整,什么“调整出思路,调整出效益,调整出产业…·。·”话虽没有大毛病…  相似文献   

14.
王超 《求是》2002,(13)
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然而,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像顽疾,久治不愈,屡禁不止,为害甚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部门和领导惯于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集中表现为嘴上反对形式主义,行动却滑向新的形式主义。比如,“文山会海”是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典型的形式主义。而在反对这种形式主义时,很多地方还是习惯于开会、发文,用会议贯彻会议,用讲话落实讲话,用文件落实文件。似乎层层都在“踏实工作”、反形式主义,实际上会议是否有效、文件是否管用,谁也不关心,大家关心的只是开会、发文这…  相似文献   

15.
宫秀川 《廉政瞭望》2012,(19):46-46
眼下许多会议走了样子,没有了集思广益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没有了凝聚共识,变成了权威发布;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众星捧月。一些基层和地方领导干部把会场当成了个人的舞台,一些地方新闻俨然就是这些“电视明星”的会议“串烧”,以至于让人觉得领导干部一天的工作就是开会。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在太热了。”仅在一个月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就参加了9个关于新农村的研讨会,还推掉了20多个研讨会的邀请。为什么会议如此多?一位县委书记说:“建设新农村,我不开会底下没事情干,所以要经常开会。”短短一个月,韩俊部长推掉的和没推掉的新农村研讨会邀请居然有20多个,那些没有进入视野的研讨会还不知究竟有多少呢!听了那位县委书记的解释,我们对那些贴着新农村标签的会议有点担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纸上长不出庄稼,会场里也长不出“新农村”。一些有识之士之所以担心新农村建设搞不好会“走过场…  相似文献   

17.
《党建与人才》2001,(3):17-17
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后,内蒙古党委高度重视对会议精神的学习传送和贯彻落实。2000年12月13日召开了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经过近一个月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建机制抓载体造氛围辽宁阜新市常委、宣传部长孙凤阳这几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一个根本指针,四项主要任务”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思路,都把思想理...  相似文献   

19.
4月15日,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近闻,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首创“不见面会议”形式,将清新有效的工作作风带入政府机关。何谓“不见面会议”?顾名思义,就是会议人员不集中,而是通过文件传递的方式,将领导的讲话等相关会议材料送抵相关人员;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由“参会人员”分头传阅,领会文件精神;尔后按照会议要求,或落实工作,或反馈信息;会议主办单位派人到基层抽查督办。通过尝试,完全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可否认,时下不少地方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管理模式,即以会议代管理,以会议抓落实。用老话讲,就是“领导就是开会。会上说过了,就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