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为民 《创造》2001,(9):26-27
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当今全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城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功能和设施的逐步完善,而且是城市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农村的过程。城市化水平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加速城市化建设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为正常发展阶段。这一期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706%,城市数量年均增加55个。1959年至1…  相似文献   

2.
陈晓杰 《今日浙江》2001,(10):18-19
21世纪初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城市化,实现现代化是我们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出于我国城市化水平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要达到更高的水平还有很多路要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五”计划建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  相似文献   

3.
莫科奇 《当代广西》2010,(12):62-63
在城市化的早期,工业对于人口的聚集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并实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器,服务业是城市化发展质的提升的加速器。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提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和判断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现代化水平、社会经济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体和核心,人口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生产发展、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本文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东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人口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就三个经济特区的人口发展、人口素质和人口城市化状况与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复明  郭庭儒 《前进》2000,(9):9-11
目前,山西实际城市化水平已经越过了30%的发展拐点,开始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根本解决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脱节、“城市短缺”等问题着眼,系统地研究城市发展问题,确立新世纪城市化和城镇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状况  山西省现有设市城市22个,其中地级市6个、县级市16个,建制镇532个。全省非农业人口822.55万人,非农化水平为2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城镇驻地人口1088万人,实际城市化水平34.3%(采用系数调整法折算),与全国平…  相似文献   

6.
扎多 《桂海论丛》2003,19(6):88-90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布局不合理以及功能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 ,除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以外 ,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 ,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民族多、文化多元等特点 ,重点选择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况飞 《当代建设》2003,(5):19-19,96
城市是以市场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地区集中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城市化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城市化开始进入一个加速时期,人们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一、城市化发展概况 五十年代建国初期,我们党提出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城市来。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相似文献   

8.
王宁 《北京观察》2003,(11):39-41
所谓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人口集中是城市化最明显的特征,所以可以将城市化简单地概括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推行城市化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做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的决策。但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中央投资不够,地方财力不足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考虑允许发行地方公债,进行多元化融资,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首先,当前我国支持小城镇发展的中短期信贷资金不足,据对60个小城镇的调查,近三年平均每镇每年城镇建设投资为1.27亿元,其中预算外投资26%,私人建房投资30%,社区集资30%,金融性投资不足10%,我国每年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贷款不足10亿元,基本上可以说我国的小城镇发展是以地方投资和农民投资为主的,中央的直接投资很有限。其次,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内部资金积累能力普遍较弱。我国从1994年开  相似文献   

9.
吴彬海 《西部社会》2002,(10):21-22
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明康 《创造》2000,(11):23-24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化经济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经济社会的转变,是我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  一、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意义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一方面,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化的加快。其次,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求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一定程度的聚集,以获得某种外部经济效益。再次,第一、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求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为其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这样就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后,经济的发展使聚集于城镇的人口…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人口变动九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人口城市化、非农化水平的加速,与此相应的人口问题也凸显出了一些新的特征。我国今天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不仅有人口数量控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复杂的人口流动、管理、保障和发展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  相似文献   

12.
张才方 《今日浙江》2006,(11):38-40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我国沿江、沿海两条经济发展带的交汇点,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特别是总长不超过660公里的沪宁、沪杭、杭甬3条铁路线上,密布着20座城市,占区域内城市总数的37%,平均每30公里一座城市,许多城市的郊区事实上已连成一片,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尽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体系最完备、城市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问题最突出、变化最剧烈的地区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转换的主导方面 ,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的城市化进展很快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很多地区。在新的一轮城市化高潮兴起背景下 ,审视以往广东城市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笔者认为 ,广东的城市化应采取六大基本战略取向 :战略取向之一 :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城市化战略 ,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广东城市化水平不高 ,地区差异大 ,发展不平衡。1999年若按非农人口计算 ,全省城市化水平为31.6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在何处出现、规模如何以及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问题,一直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一直存在着小城镇优先型和大城市主导型的争论。本文根据空间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根据市场潜能函数,考察了我国的城市化模式问题。我国区际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实行差别化的城市化道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选择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选择以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大论坛》2010,(2):8-8
现实回放: 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汪祥旺 《政策》2012,(10):38-40
目前,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全国各地相继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武汉市新城区的江夏,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江夏区围绕"项目兴区"的理念和"工业倍增计划"的实施,工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通用项目等一批...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在未来15~20年内,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会成倍增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以上。目前城市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很多地区都把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又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简要回顾 总体上,建国后的城市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年是计划嵌入的城市化抑制阶段;1978年之后是市场导向的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 1.1949~1978年城市化抑制阶段 这一阶段以1960年为界又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初期,我国尚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城市化水平低,1950年共有市政人口6169万,占总人口的11.2…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产物,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向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我国城市化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整合,同时也是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变、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经济等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取向并以凯里市小城镇建设为例.对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进行初步探讨,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