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恒源公司关心困难职工,切实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企理念,建立了多道职工生活保障线。该公司心系困难职工,不断充实、完善《特困职工救助办法》等制度、措施,政策倾斜,救助到位。2004年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立特困基金,截至目前已有10余人获得救助,最高救助金额达2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积极探索帮扶解困的新路子 义煤是一个地处豫西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的百年老矿区,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前几年公司连年亏损,职工工资拖欠长达13个月,困难职工面不断扩大,职工生活水平急剧下降。2001年调整充实后的领导班子将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工作作为“一把  相似文献   

3.
对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该市按照分级负责和企业安置为主,行业调剂、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就业服务等手段,帮助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去年以来,全市已安置下岗职工3000多人。该市还组织实施了以包帮困难职工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机关和企业包帮的200户困难职工已有157户走上了富裕路。对农民负担问题,该市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合理的负担费用依法征收,不合理的负担分文不收。为解决一些干部行为不廉洁问题,该市全面改革招待费管理办法,使全市招待费逐年下降,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乘车…  相似文献   

4.
李雪 《思想工作》2005,(9):36-37
帮困扶贫送温暖是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优良传统。十几年前,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发起“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给最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以“雪中送炭”的帮助。从此,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不断地推向高潮。由于活动的广泛性和温情感,很快由“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如今,该活动在北方重工已从最初逢年过节“送温暖”,拓展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一个载体和“民心工程”。攀穷亲摇嘘寒问暖动真情北方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真正做到救助行为规范.救助程序合理.救助效果显著,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满意度,澧县多措并举推行阳光救助.重点解决当前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关系保、人情保”等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多关注困难群众。”——这是广东茂名石化公司党政领导的共同心声。公司开展了“同在茂石化,亲如一家人”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使扶贫济困工作做到经常化。 首先是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公司和各级工会,对本企业和本单位的困难职工每年调查一次,确定哪些是扶贫对象,困难职工家庭的人口、收入来源、子女读书、就业、住址都了解得清清楚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铁路分局工会把构建“三网”工程做为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落脚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帮困致富,为职工构建“解困网”。分局共为14户特困职工、724户重困难职工、1441户一般困难职工建立了档案和台帐,实行了微机管理,形成了三级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网络。去年他们采取分局拨款、工会投入、职工捐助等方法筹集资金240多万元,为412名急特困职工进行了补助。建立多种形式的互  相似文献   

8.
2009年,枝江酒业与维维集团成功实现战略重组,枝江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枝江酒业集团董事长蒋红星毅然决定从自己的股权出让收益中拿出1000万元设立职工福利基金,专门用于困难职工救助、职工子女就学和职工大病救助。在短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荆州市严格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坚持“五个结合”,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稳步开展。2006年,全市共接待救助对象3260人次,已救助2918人次,其中救助流浪儿童230人次。一是坚持救助管理站与街道、社区相结合。凡是其他城市和本  相似文献   

10.
平湖市 民政局加快社会福利救助体制改革,夯实基层救助平台,积极构筑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医疗、入学、住房等“四位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城镇225元/月,农村135元/月,已累计发放低保救助金1436万元,并实现了应保尽保和社会化发放。为解决因病困难群众的生活,全市每年临时性社会救助达到60万元。1999年“6.3”洪灾后,全面启动“安居工程”,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帮助特困户翻建危旧房,5年来共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1600户,补助资金800多万元。为确保全市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实现集中供养,先后投入资金516…  相似文献   

11.
钱立功 《群众》2020,(18):70-70
前段时间,中部某省各级工会通过互联网,广泛征集县级以上建档立卡困难职工的“微心愿”,同时面向企业、社会团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社会爱心人士发起号召,认领这些心愿。困难职工王军患病多年的妻子去世,他常年在外忙,孩子便学着自己做饭,在征集“微心愿”时,王军写下:“我想有一台微波炉,可以让孩子做饭简单些。”不久,认领人捐赠的微波炉就送到了父子俩面前。目前,该省总工会发出的5071个心愿中,已实现4691个。  相似文献   

12.
于巧锡 《中国民政》2023,(22):33-34
<正>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求,深化拓展民政部“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成果,聚焦救助政策衔接、业务系统协同、动态监测帮扶、基层能力提升等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衔接有序、政社互补、兜底有力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先后有多项改革创新实践成效被推广运用。其中,“‘彤心常助’聚合力,1798(一起救吧)暖人心”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被评为2022年度江苏民政数字化转型“最佳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娟 《中国民政》2022,(12):44-45
<正>6月19日,多地救助管理站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朋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社会爱心人士、市民代表、志愿者等走进站内参观,近距离了解受助人员的生活环境。当天是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各地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以“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宣传救助管理政策,展示救助管理工作成效,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管理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4.
正受疫情及复工进程复杂性的影响,正常经济秩序和均衡状态被打破,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的需求大大超过平时,要顺应新形势的新需求。一是要强化理论和政策创新,将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和特殊困难群体临时生活救助作为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应对策略,切实强化社会救助的托底功能。这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尤为重要,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二是此次疫情防控及恢复重建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严峻,需要在完善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杜锁强 《中国民政》2006,(11):27-28
搞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西安市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制度入手,注意搞好配套制度建设,已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补助等制度相配套,政府救助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经常性救助与临时性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有力地促进了和谐西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企业工会做好困难职工的精准帮扶工作,可以更好地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文章探讨了企业工会如何遵循精准帮扶的政策导向,为有需要的人给予物资救助及精神文化资助,积极探索有利于家庭困难职工的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以此推进精准帮扶工作,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企业工会在深入领会帮扶政策的同时,应做到急职工之所急、所需、所盼,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历经了10年的改革过程,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当前,推动和鼓励贫困家庭再就业已成为深化保障制度、缓解社会救助体系的现实困难、鼓励贫困者”自救”的重要因素。现在,全市共有大约23万人因贫困而享受政府救助。研究发现,其中50%的人具有劳动能力。2007年,北京市通过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使10562户“零就业家庭”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我市仍有约8万多户贫困家庭存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娟  李峰 《中国民政》2023,(6):40-43
<正>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三主动”公开机制,推动“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打破急难救助户籍地、居住地限制,实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推进社会救助模式由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近年来,山东省以切实有效的举措,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今年3月初,山东省民政厅确认济南市市中区等28个县(市、区)为“全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提升救助速度、做实救助服务、汇聚救助合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厦门市救助管理站积极行动,多举措做好今冬明春,特别是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由市民政局制定救助计划,完善救助方案,形成救助网络,落实救助措施,切实把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做好今冬明春救助管理工作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开展“寒冬送暖”街头救助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20.
吴国玖  刘育林 《群众》2013,(12):60-61
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救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最后一道安全网”作用,是承载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江苏已初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重点,以慈善援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