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实在的温州商人似乎拒绝一切看不见摸不着的产业。不炒股,不玩期货、基金,几乎成了温州商人的金科玉律。对于网络经济这种有些“虚拟味道”的新兴产业,温州人似乎也不感兴趣。但是,“温州人不触网”这个规矩正在被改变。 生于1974年的温州“海龟”林东,不但玩起了网络,而且一出手就震惊业界。  相似文献   

2.
不论从报上看,还是听去过温州的人讲,那里尽管职工下岗率高于全国平均数,但他们却平静地走上了市场,不断“转”上了新岗,故而获得了“温州无下岗”的美誉。在全国各地普遍为职工下岗问题感到挠头时,这着实让人振奋。温州人的方言,将“下岗”说成“站起”,只要“站起”,就能“迈步”。这显然是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体现。学习温州经验,首先要学习这种精神。当然,精神也要有一个科学的着力点,盲目蛮干,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雪上加霜”。温州人率先进行的市场取向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就是非常聪慧的开创。正因为他们抓住了这两点…  相似文献   

3.
报载浙江温州某标牌厂业务员,在某县跑校徽标牌业务,由于当地太穷,连两角钱一枚的校徽也买不起,因此生意总做不成。一天,一村办小学教师向他订制了全校校徽间故,温州人爽快地答应了。门枚校徽的订制费两元六角,而这温州人从打电话,开模具到制作校徽寄包裹,共花去成本70多元,温州人亏了。俗话说赔钱的生意没人做,而这温州人明知13故校徽的计制费,连一次长途电话的费用都不够,亏本的生意却愿意去做,岂不是犯了傻么!其实不然,13枚校徽虽只两元多的订制费,但正是这门权校徽,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却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该县其…  相似文献   

4.
温州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和自身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温州商会、行业协会、世界温州人等中介连成一体,编织了温州人关系网。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2,(7):39-39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构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幸福温州”的重要抓手,充分引导、整合和运用民营企业、温商群体、民间公益团体等民间力量,着力提升新时期温州人的道德自觉和文明白觉,使温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温情、温润、温暖”之州,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温州现象”。  相似文献   

6.
贵州经济发展,离不开外力的作用,省外黔“商”,无疑是建设贵州、宣传贵州、反哺贵州的生力军。大举推动黔“商”出山,把贵州商机带出家门培育壮大,修炼外力促内力,内外兼修,不失为当前贵州应对经济危机的好办法。温州人带着温州鞋等商品走出浙江、走出国门。把温州展现给世界,推动了温州经济大跨越。  相似文献   

7.
“抱团上岸”的温州商人有一个关于温州人的故事:当温州人发现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吃螃蟹的时候,以为洋人也会喜欢,便装了一船运到荷兰,结果当地海关拒绝让螃蟹入境,温州人只好把这船螃蟹倒进了附近海域,没想到,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螃蟹居然纷纷爬上了荷兰海岸,并在当地繁殖。温州人并没有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个笑话,记者的一位温州朋友说,他认为这些螃蟹恰恰体现了温州人的特性,无论有多困难,温州人都要上岸,而且,温州人向来都是“抱团上岸”的。温州地处浙江南部沿海,山多田少,区位条件较差,自然资源也无明显的优势,这就决定了温州人必须通过人…  相似文献   

8.
温州特定的自然环境可供温州人选择的基本生存出路只有三条:靠海、靠地和经商.本文就自然环境给温州人生存意识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温州多商人且商气重的根本原因所在,揭示了温州人奔走四方、争闯天下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好莱坞一线明星狂热追捧,英国国家足球队员几乎人手一套,温州商人不惜斥资1亿元买下一个完全人工堆砌的小岛——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标志性建筑的人造海上别墅群,在迪拜世界债务风波全面爆发之前,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还是一个似乎永不破灭的楼市神话。神话破灭之日,占迪拜华商十分之一的温州人,保守估计有五六千人,资产蒸发就在20亿元左右。惨痛的教训让一直在中国楼市游刃有余的温州“炒房团”第一次真正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帮”,过去对温州从商人员还没有这样的说法.然而,温州从改革开放以来,已有10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有3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形成了遍布全国并通向世界的商业网络.不仅在全国各地出现一条条“温州街”、一个个“温州村”、一座座“温州城”,而且在世界许多地方也相继出现了温州人的聚居区.欧洲是海外温州帮的大本营,仅法国就有10万之众,并在巴黎三区营造了著名的“温州街”.在南北美洲的近十万温州人已在美国纽约形成温州人为主体的三条“温州街”;在巴西开设的“中华商城”,实际上是温州帮投资创办的“温州城”.这些“街”“村”“城”在海内外的出现,表明了当今的“温州帮”正从国内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黄朝忠 《世纪桥》2010,(13):46-46
温州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温州的当代形态,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温州形态,同时也是温州人自己的哲学,具有温州特色的哲学主导观念﹑主要本性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批温州民间资金聚集成资本入蜀,从修建商城到经营商城,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聚合效应日渐显露。一批温州人也被推到了经济舞台的中央,在四川演绎着他们的聚集财富故事。据有关人士透露,温州人在四川、重庆共创办商业市场104个。随着更多的温州资金来四川“下崽”,温州商城的数字还会扩大。据成都商界资深人士透露,最初荷花池的名字其实叫“温州城”,其第一个招商对象就是温州人。1996年,第一个温州人在荷花池一举买下了23个铺位,并对外招商。1998年后,温州民间资金聚集成民营资本在四川投资“温州商城”的行动则像暴风骤雨一样,来势凶猛,…  相似文献   

13.
一、新疆的温州经济现象目前 ,在新疆创业经营的浙江人有 13万 ,其中温州人就占 6 5 % ,约 8.4万人。温州人在新疆有规模的企业达 880家 ,经营与合作的主要项目有市场建设、电器生产、棉纺加工等十余个产业 ,其主要的合作方式有合资、租赁、合作等。温州人怀着对新疆———他们第二故乡的热爱和对其家乡深深的眷恋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与温州的联系与交流 ,促进两地经济在互动中保持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态势 ,自发组织成立了商会。该商会汇集了在新疆最具有经济实力的温州企业家和工商界精英人士 ,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去年 7月 ,温州商会配…  相似文献   

14.
黄朝忠  马岳勇 《唯实》2011,(7):21-24
温州模式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永嘉学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温州模式的三个主要理论来源,温州哲学、温州经济学、社会主义温州学是温州模式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温州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温州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永嘉学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温州老板”、”逃亡”、”高利贷”…一近日在全国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充斥着这些扯人眼球的词语。温州商人,由炒房、炒矿到炒钱,由辉煌至低迷的过程,不只说明了资本的残酷性,也将民间资本渴求资金与发展的困境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16.
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见长的是温经济发展格局,是近年来引起人们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最近,笔者到温州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温州经济发展格局有了一定的认识。温州经济发展格局是当地特定条件的产物温州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大多数地区属于丘陵、山区地带,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地少人多,整个地区人均不到五分田,有的地方人均只有两分田左右,仅仅依赖土地人们是很难维持生存的。所以,温州人历来有加工小商品和外出经商的传统。自古以来温州一直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之一。温州人乐于经商,熟于经商,有很强的商品意识。而且,温州作为比较贫穷的地区。解放前很多人跑到海外谋生,使得温州又成为著名的侨乡之一,与海外有着广泛的联系。所有这些,都为温州地区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张玲 《世纪桥》2007,(10):35-36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新时期的道德标准,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温州人仍面临严重的权益缺失问题。利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外来务工人员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指导政府职能转变,最终实现温州本地人与新温州人内化共融,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温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省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发展定位,是我省站在全国甚至更广领域的发展框架下,以全新的视角,对我省今后发展定位提出的战略命题。“沿海”的定位,带来的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意识的裂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内陆地区的眼光来考虑事情,那么内陆和沿海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这使我想起在我市创业和生活的20多万人的温州人。温州临海,他们和我们有什么区别,联想近年来温州多次考察民营经济,对温州人这样一个有着鲜明特征的社会群体感触尤深,可以说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温州人的性格特质有着密切联系。“他山之石,可以…  相似文献   

19.
王千里 《红旗文稿》2012,(11):19-21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温州人率先走向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温州模式。但是,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民营经济都已蓬勃发展,温州原有优势不复存在,发展的资源要素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发展增速下滑。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开启  相似文献   

20.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经历过失信的切肤之痛。觉醒后的温州人对信用有着特殊的理解和追求。这不仅是温州人的一笔财富,也应该是国人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