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施晓玲  王平荣 《证据科学》2006,13(4):279-283
生物基因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为人类福祉的增进,提供无限广阔的前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即属其一,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涉及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然生殖状态亲子关系的剖析,对照性分析如何认定人工辅助生殖的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保护及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来,人类就一直生活在环境之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创造了大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使得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便是环境问题。它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并由此危害或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又称为公害或环境危机:如由于长期排放的二氧化碳、碳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累积性后果,开始显现为全球性的酸鱼、“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酸雨会使农作物和植物枯死,毁灭森林和鱼类:“温室效应”则使全球温度升高将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和农田,还会改变全球风向、降雨和海洋循环的方式。臭氧层受到破坏的结果,会使人和牲畜的癌症发病率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3.
试论计算机犯罪黄国民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大量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计算机广泛地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发展离开计算机是不能想象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陈钢 《刑警与科技》2014,(12):124-127
背景 云计算、云存储、虚拟化等新兴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全球数据量的激增,而数据最的大量出现,对于计算的能力和存储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大城的数据更多以非结构化的形式而存在,因此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而这些难题也推动了人类迈入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于汽车的发明和大量投入使用是交通现代化的标志性象征。然而,正像任何科学成果的发明都具有“双刃剑”属性一样,以汽车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交通肇事犯罪像癌症一样弥漫于现代社会之中,在我国尤甚。其中肇事者因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又占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现在,围绕在消费者身边的经济、社会环境正以人类从未经历过的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型跨国企业提供的大量而同质的消费品,泛滥于大众媒体或互联网上的信息与广告,(人类)对舒适消费生活的企盼与以全球气候变暖为首的环境问题之间的窘境,对石油、食品等需求的扩大与资源的枯竭,担心食品或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化及其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将现代消费者每天置于个人无法轻易应对的处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我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然选择,法治所带来的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   但是,这种秩序的构建和形成,一方面必然会消耗大量的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这种消耗和负面作用反过来又破坏这种秩序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而影响法治的实现和发展。   这一问题的背后是熵理的支配作用①,人类所参与的每一项物质活动都受着熵理的严密制约。②从熵理这一视角对法治的可持续发展作一些分析,无疑会对法治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熵理思维方…  相似文献   

8.
《律师世界》2001,(6):1-1
我们施行以德治国方略,必须要健全我们的道德体系,建立我们的道德标准。健全道德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否认,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已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要健全与完善我们道德体系,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继承与发展则是健全我们道德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道德调节的是个体与群体关系,由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使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对群体的依赖进一步减少,使得个体得到进一步的张扬,也使得个体对道德的违背变得容易与可能,因此,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也就使得人类美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瑞典病理学家韩森有句名言“人的历史,即疾病的历史”。疫疾作为一个群体性多发病症,它的形成和传播始终与人类文明发展伴随而行,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历史中,疫疾如同一个“常客”,总是不期而至,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产生重大破坏,并间接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已成为中国当前防治体制、管理能力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反应出我国完善防疫制度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的迫切需求。通过归纳研究大量史料,对唐朝统治者对抗瘟疫所采取的法制措施进行整理,与我国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我们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肠道是人类第一大微生物库,植生有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古菌和真核生物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数量多、时间稳定性好、有较强的个体特异性。在过去的十年中,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爆炸性进展催生了很多新发现、新技术,昭示肠道微生物具有成为新型法医个人识别生物标记的潜质。本文通过详细阐释人类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特征、常见的分子标记如16S rRNA基因、ITS等及检测方法,综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饮食、年龄、地理位置、种族、疾病等个体特征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人体肠道微生物进行个体特征刻画的应用潜力和个体识别的可能性,可为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便是,急剧发展了人们可以获取的信息容量和获取信息的来源,民智由此得以启迪。信息也逐步脱离了载体的束缚。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并具备巨大的商业价值。但信息的海量化、信息传播的高速化,现实中也出现了“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大量充斥的局面,使得民众还需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加以甄别,对社会效率造成了极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社会责任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声 《法治研究》2009,(2):97-100
21世纪发生的大量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视人文关怀与人类福祉关涉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概念所指的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体,包括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的责任,以及科技创新和协同国家应对危机的责任等。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需要完善,包括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结构,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以及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13.
徐昕 《中国律师》2008,(1):23-23
我国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各种冲突大量出现,矛盾错综复杂.化解纠纷因而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尽管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时代主题,但暴力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转型时期更是暴力的多发期。在征地纠纷、拆迁冲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冲突中,为数不少的当事人选择了暴力维权。  相似文献   

14.
《江淮法治》2014,(11):8
正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我省环境空气优良率为86.6%,同比下降9.9%,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99微克/立方米,同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中国买卖人头骨第一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二审。在此之前的2009年9月21日,美籍华裔博士丁海因被认定在华收购人类头骨向境外销售,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判决称,丁海“将大量人类头颅骨作为商品进行经营的行为,不仅亵渎死者,有悖人伦,伤害社会冈化。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人们迎来2l世纪的曙光,回顾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事件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国际互联网(theInternet)是其中之一。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了挑战。由于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是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  相似文献   

17.
对构建我国新的戒毒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戒毒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难题。对此,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彻底解决毒品问题。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收效甚微。我国是毒品重灾区之一,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禁吸戒毒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国戒毒工作形势仍不容乐观。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未出生者是有生命的,这一点早已被生物学证实:对于尚未出生却已具有感觉与潜在人格的将来之“人”,是否就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承认其为“人”呢?尤其当人们碰到渗透进大量道德与情感因素的条件时,这一问题就更为复杂了。在西方,宗教赋灵说的影响,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对人类包括人类胚胎所犯下的种种恶行,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社会的普遍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社会的不断探索和浴血奋战就是为了追求公平和正义。“不患贫、不息富、只息不公”。已成为人们的普遍道德观念和大众心理价值取向。人们追求心灵上的慰藉、现实中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砍伐,珍稀、野生动物遭到捕杀,工业废水、废气和有毒物质大量排放、泄漏,河流、海岸和山川被污染,酸雨、沙尘暴、赤潮接踵而来,人类正在遭到大自然惩罚。当现代人如梦初醒,意识到面临的生存危机时,却不知我们的祖先曾经重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至把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作为治理国家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