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蹈文化是以舞蹈语言即舞蹈动作、舞蹈组合和舞蹈语汇为载体,以舞蹈观念、意蕴、功能及审美为内涵,以舞蹈习俗、装束及配乐为表征等构成的文化体系。骆越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使之成为其民族文化体系中一组亮丽的篇章,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跳丧舞是土家民族先民在特殊的认识论思想和宇宙观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以图腾崇拜为其文化心理的行为表现形式。文章以土家族的民族史诗《摆手歌》中的记载为根据,从土家族的古代哲学角度对跳丧舞的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以及舞蹈目的加以分析,揭示民俗事象背后深刻的古代哲学意蕴,阐释土家族在民族文化背景下土家人民原始而朴素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现了抗战革命的时代旋律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统一,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文艺形态,也开启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全民沸腾的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早的实践成果,解放区秧歌剧与新秧歌运动第一次较为科学地实现了传承借鉴中西音乐、戏剧、舞蹈、诗歌等文艺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实现了深刻的历史政治语境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实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旋律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统一,开创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文艺形态,也开启了解放区及新中国全民沸腾的群众性文艺运动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栏目是目前我国国家级媒体中惟一一档电视舞蹈栏目,肩负着“舞蹈艺术的守望者,舞蹈艺术的传播者”的重任。对增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及其文化的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该栏目还专门创办了“2012民族季”系列节目,系统地介绍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文章对“2012民族季”的相关节目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电视媒体传播中的特点及优势,供未来的电视舞蹈栏目作策划、创作参考,更好地发挥舞蹈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帅 《工会论坛》2011,(6):165-166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艺术之源,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舞蹈基本上都是从本民族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取材进行创造或演化出来的。不仅显示了当地风尚和习俗,也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不仅要通过口传身授,还需要通过大自然给予更多的原生态的素材,深入少数民族的栖居地,对原生态舞蹈进行提炼、加工、创新,融入新的现代元素,然后呈现在艺术舞台上。  相似文献   

7.
宋春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戏剧作家。他先是以外国戏剧理论及作品的译介和评述,后又以戏剧创作,为我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话剧创作,主要是喜剧。他将喜剧创作的视角转向了中国世态与风俗的摹写,并且卓有成效地展开了摄取的广角。在他的剧作中一直跃动着一种极力要将中国的世态风俗和新的民族艺术形式高度结合起来的可贵追求。这也正是其风俗喜剧的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主流的传统中国文化,对中国电影、电视、戏剧的影响深远贯穿了中国影视戏伦理片的各个历史时段。它主要表现为以家庭之间人际矛盾和戏剧纠葛为线索的叙事结构、以家庭矛盾反映时代历史变迁的处理手法、长时段的时问跨度、悲剧化的格局、贤良女性作为悲剧主人公形象等方面。这些特点是中国影视戏作品中独有的,是与儒家文一化背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孟超最早是以中国革命先锋人物的面貌出现在政治舞台,是1920年代为数不多的早期革命家之一。孟超是文学艺术上的多面手,能诗、会写戏曲,出过历史小说集,在中国文坛驰骋了近半个世纪。1934年孟超被捕出狱后脱党,来到青岛任教、编报、排演戏剧。孟超在晚年以昆曲《李慧娘》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艺术的地位,也由此遭遇文艺界“鬼戏”大批判,他在连绵厄运中含冤殒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制与文学交叉的视角观照元杂剧中的公案戏,从中寻绎蒙元法制文化的戏剧表述,探求游牧民族法制文化的特征,并论及公案戏中包公的形象特点及其法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艺术表演体系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已被世人所熟知,而以东北喜剧演员赵本山的戏拟派表演艺术也可以与其相媲美。戏拟派的表演强调演员对角色的体验和演员与角色的完美合一,戏拟派表演则是以夸张变形的方式去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始终保持着丑角的角色,不与表演者完全合一。戏拟是在体验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是对体验的深化、超越和升华。不同的表演理念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对所谓"京剧危机"的成因众说纷纭,但大都集中在对京剧自身不足的批评上,而忽略其外在因素。本文指出京剧"危机"只是舞台戏剧总体衰落的一部分。电视的冲击和京剧等舞台戏剧与屏幕艺术不相适应是京剧等舞台戏剧衰落的最主要的原因。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瑰宝之一的京剧,必须继承、创新和发展。在当今电视时代,京剧与其他舞台戏剧面临着既要与电视争观众,又要与电视相结合,运用电视手段发展自己并达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双重课题,这是一个长期艰苦探索、研究、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为世界的荒诞性提供了哲学基础,荒诞派戏剧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诞生。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荒诞派戏剧作家的主要作品,探讨了荒诞派戏剧是如何体现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进而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14.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蕴涵着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语言学、戏剧学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学科的文化价值。尤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独树一帜、蜚声中外。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本文就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以舞蹈艺术形式将广大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展示到观众面前,这不仅是大力宣传公安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阐述"公安人的所行、所思、所感。本文以公安舞蹈创作为视角,对如何进行公安题材舞蹈创作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如何借助舞蹈的律动、动态、虚拟、象征、造型、抒情等多重表现特性,在时间、空间动态的展示过程中展现良好的人民公安形象。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艺术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也成了大家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以艺术教育的一个方面——舞蹈艺术为例,来讲明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舞蹈艺术的动律教育与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戏剧作品是指剧本还是一台戏的现场演出,历来存有争议.前者实际上不承认导演等人的创造性劳动,后者则客观反映了创作者的贡献,故戏剧作品应当是一台戏的现场演出.戏剧作品是合作作品,但著作权归属一般不能适用合作作品的权利归属原则而应适用特殊职务作品的规定,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归剧院剧团享有.戏剧作品的属性决定了在权利内容和权利行使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是一项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长期以来,戏剧的教育性和艺术性如何有效统一的问题一直为人关注和争论.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教育剧场"(Educational theatre),将为我们解决戏剧教育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教育剧场中的"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D.I.E)和"教育剧坊"Theatre in Education(T.I.E),对我们今天大力提倡和推进的学校素质教育不无启发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原生型”胶州大秧歌源于“乞讨”的说法违反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所论述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或民间艺人的产品,在社会分工按照历史的必然性仍然存在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为精神生产的一个特殊的艺术创作,需要具备特殊的条件,掌握特殊的手段。“原生型”胶州大秧歌就是集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赋予了广大胶州人民以无限的节庆娱乐与欢快,虽然也赋予“乞讨”者维持生计的技能,但“乞讨”不是它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则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