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缅甸1985—1986财政年度的人口统计,缅甸现有人口3,712万。其中男性公民为1,841万,女性公民为1,871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堪称“半爿天”的缅甸妇女,无论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今日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里,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缅甸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时,不应忽略对缅甸妇女状况的研究。按照缅甸法律和文化习俗,缅甸妇女一向享有和男人平等的财产权、离婚权和继承权。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的维护者缅甸是一个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在许多国家面临文化没落、社会问题丛生的情况下,缅甸社会却民风淳朴、人民心地善良、社会治安稳定、传统文化保持良好。这与缅甸妇女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缅甸妇女在衣着打扮上,至今仍十分传统,上衣为斜襟长袖齐腰短衫,袖长而窄,下面穿筒裙,长至脚踝,脚穿拖鞋。居家休闲  相似文献   

3.
在2001年国际妇女节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保证要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普京认为,俄罗斯从政妇女的人数太少,他感到十分遗憾.他表示,国家一定会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俄政府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俄罗斯政坛女性在政府中职位最高的瓦莲京娜·伊万诺夫娜·马特维延科副总理告诉普京,女性从政要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困难.即使具有同样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资格,男性还是比女性优先.一年之后,在2002年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俄罗斯独立民意调查机构对俄罗斯历史作出贡献的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莫斯科人认为,现任政府女性官员中,主管社会事务的副总理马特维延科最有影响.另据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社会学家们进行的调查结果,2000年和2001年马特维延科连续两次荣获"俄罗斯风云女人"称号.那么,这位具有广泛影响、深孚众望的政坛女强人是如何施展自己政治才华的呢?  相似文献   

4.
作为缅甸最强大的组织机构,缅甸军方在其国家事务中扮演着双重角色。1962年奈温建立军事政权以来,缅甸军方在主导缅甸政治进程的同时,借助国有化政策实现了“藏富于军”。20世纪90年代,缅甸军方通过出口自然资源获得了大量预算外收入,成功解除西方的经济围堵和政治封锁,快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组织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强大的军方经济体系对缅甸军政关系及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维护和强化了缅甸军事威权主义的韧性,为军方采取灵活策略、确保“有纪律的民主”提供了关键支持;二是市场化经济改革难以逾越军队利益固化藩篱;三是公民难以抵御国家的政治渗透,社会整体民主政治意识缺失。考察缅甸军方的经济行为,有助于刻画缅甸军事威权统治的全貌,深入理解缅甸军方在国家建构议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住房权是联合国规定的重要的公民权利,是基本人权。我国1997年签署并于2001年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承诺为实现公民的住房权而努力。而迄今为止,并没有制定一部有关住房权保障方面的法律,近年来由于房价的攀升和全国人大将《住房保障法》列为立法规划之一,引起学界对住房权、住房权保障问题的热议。美日两国的经验教训表明,公民住房权的实现,仅仅依据公民的自我努力是不够的,要使我国公民的住房权真正实现,就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承担国际义务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的国情,将政府保障公民住房权的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通过法律保障措施来明确国家责任、政府责任,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公民实现住房权。  相似文献   

6.
一.缅甸的地层要了解缅甸史前时代的发展历程,就要知道今日缅甸境内和周边地区地质、地层的分布与变化以及动物存在的结构状况。目前人们已经有所依据地了解到包括缅甸在内的世界地质地层出现的年代。地质学家们根据地质学种种计算考察的办法,得知地球大约已存在4亿5千万年。①对于开始形成地球地层时主体岩层种类的情况,相关地质学家们在缅甸、在世界各地都曾做过研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东南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人数和比例都有长足进展,到90年代,接受三级教育的女性在人口中的人数较之50、60年代有了极大提高(表1)。1950年,缅甸10万女性人口中女大学生只有8人,1995年提高到640人。柬埔寨1950年女大学生在10万女性人口中的人数只有4人,1994年提高到36人。老挝1960年女大学生在10万人口中的人数尚不足1人,1995年提高到79人。1950年越南10万女性人  相似文献   

8.
尼泊尔职业妇女社会经济状况满莹近年来,关于对区域化社会的地域文明,非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等人类学、民族学的问题研究,已日益表现出国际化的趋向。对尼泊尔职业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研究,是对南亚地区当代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新加坡妇女就业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以来,随着新加坡经济的飞速发展,妇女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新加坡女性人口有146万,占人口总数的一半,其中女性劳动力有120多万,女性劳动参与率为50.9%.进入90年代,新加坡妇女就业状况出现一些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加坡妇女就业比率进一步提高.1970年新加坡妇女劳动参与率仅为23.6%,1980年就业妇女增加到373913人,就业率为44.3%,到1994年,就业妇女人数上升到662200人,就业率则上升到50.9%.同时新加坡各年龄组妇女就业率都有所提高(15—19岁年龄组除外,由于适龄女生入学率提高,该年龄组少女就业率直线下降,1980年为50.7%,1994年下降到25%),而20—29岁是妇女就业高峰期,1980年为68.5%,1994年上升到80%.30—39岁年龄组妇女就业率从1980年的40.5%上升到1994年的61%.40—49岁年龄组妇女就业率从29.8%上升到40%.  相似文献   

10.
荷马时代人类社会从女权制过度到男权制, 妇女社会地位降低。希腊城邦制度时期, 妇女被排除在 城邦的政治生活之外, 她们不是男性爱情的对象, 而是满足男性性欲的对象, 是为男性社会生产合法公民的工具, 是管理家务和获得家庭财产的手段。希腊化罗马时期, 随着城邦这个人们安身立命之所的衰落, 人们把自己的注 意力从城邦转向家庭, 于是, 两性关系改善, 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缅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圣达 《东南亚》2002,(3):59-64
尽管中国有关缅甸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但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缅甸研究 ,却是进入 2 0世纪后才开始的。长期以来 ,对缅甸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缅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领域包括了缅甸历史、文化、民族、经济、政治各个方面。目前 ,中国学者正在加强对当代缅甸经济和政治、民族问题以及毒品问题的研究 ,并努力加强与国外缅甸研究同行的学术联系。本文拟对中国的缅甸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限于篇幅 ,囿于所见 ,难以论述得全面周到 ,尤其是在提及研究成果方面难免遗珠之憾。一、中国缅甸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文献中…  相似文献   

12.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 ,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 ,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 ,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 ,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 ,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 ,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缅甸陆块的形成与缅甸民族起源关于缅甸陆块的形成 ,由于缅甸的考古挖掘和地质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 ,有关资料和材…  相似文献   

13.
正"培牙(缅语为佛祖的意思)!我是你的儿子、勐稳民族的敏伦,我们的民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这次去开会,为民族争取身份证,7号的会议就要制定公民法了,国家公民法律委员会的主席要接见我们。7号这一天,是决定我们民族命运的一天。培牙(佛祖)一定要帮助我们成功,我们这次一定要成功啊!"拜完佛之后,他们就睡在山上,做了个美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佛祖帮助王国达他们圆了民族身份证的梦。1990年11月14日,贵慨举行了"缅甸公民勐稳汉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缅甸民族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舞蹈艺术,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阿迎舞是缅甸一种独特的民间说唱舞蹈,也是缅甸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从它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保护传统阿迎舞的必要性。保护缅甸传统舞蹈艺术对保存缅甸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保护的界定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险"和"救济"的认识上,它应该是一个比社会保障更为宽泛的概念。从性别角度来看,由于缺乏公平的经济和社会机会,妇女受到的社会保护明显少于男性。强化社会保护政策是推动两性平等、提高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增强妇女抵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和就业改善女性人力资本、弥补养老体系的制度缺陷、发展非缴费型的社保制度、帮助妇女处理好就业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拉美国家在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祝湘辉 《东南亚》2010,(2):76-80
第三次英缅战争后,英国以殖民统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对掸、克钦、钦和克耶等山区少数民族的行政制度,其主要宗旨为:保留各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经济体制、土司制度,维持当地民族上层原有的特权和地位,通过他们对山区实行间接控制和统治。这种政策以牺牲缅甸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为代价,人为扩大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缅甸在构建多民族国家时面临着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缅甸民族源流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民族也是繁杂的.当今缅甸的地域文化源于现今各民族先民在一千多年以前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所创造的古代文明.作为缅甸地域文化的创造者,缅甸各民族先民的源流十分复杂,与古代中国的西南民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论1、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适应与改造自然界状况的镜射。每个民族在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又有种种形态。其中宗教这种形态最为古老。它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过。至今它作为相对独立和持续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各民族的文化发展。2、缅甸文化归根结蒂是一种佛教文化,它来源于缅人对瞟益文化的吸收。膘益文化的主体民族骠人和孟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的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  相似文献   

19.
缅甸:现政府和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传统、复杂的民族关系等多种因素是其军人政权得以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军人集团的集中统一和近些年人民生活的改善使政局和社会趋于稳定。未来几年,军人政权新老领导人交替、冷战结束后来自外部民主思潮的压力、国内民族矛盾的加剧和经济问题将考验军人政权,并影响缅甸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佳 《东南亚》2009,(2):75-80
本文探讨了缅甸在殖民统治前、殖民地时期、吴努政府时期、奈温政府时期和现政府期间这五个阶段的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在缅甸这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独立后经历届政府的努力,缅语最终成为全国通用语。语言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民族的语言状况,语言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缅甸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离不开非正规教育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