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价值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地理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涵义,应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共有"这三个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同时也应把这三者作为一个统一体予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内核、内容反映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核心.研究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价值核心,不仅是从学术角度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的需要,也是促使其科学内容为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真正认同和自觉践行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的崇尚自然的哲学情怀、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其中的传统美德以及期盼团圆的民族情结是成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和途径。通过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的文化认同、精神归属、理想目标和价值原则。这样可以凝聚人心,鼓舞精神,调动力量,使我们中华民族能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相似文献   

3.
王洁 《学理论》2009,(24):41-41,181
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的崇尚自然的哲学情怀、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理念、渗透其中的传统美德以及期盼团圆的民族情结是成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和途径。通过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的文化认同、精神归属、理想目标和价值原则。这样可以凝聚人心,鼓舞精神,调动力量,使我们中华民族能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地位、当代价值以及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8)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族高校是各民族大学生汇聚之地,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所以,构建各民族大学生共有精神家园必然对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推动力量。以西北民族大学的长期实践为基础,探讨构建各民族大学生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度遭到排挤和消解。因此,重视古典教育,系统研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我国在国际上和平崛起,不仅要有很强的政治国力、军事国力、经济国力,而且要不断提高文化国力,充分认识到国家软实力——文化的重要性。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复兴,缺一不可。人民生活如果没有持续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弘扬大学之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支撑、开发作用,挖掘、继承、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民本理念、和合思想、创新精神、高尚气节和社会美德,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期特别策划,旨在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与灾难斗争的社会实践是影响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多难兴邦"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与灾难斗争的历程中不断发展的特殊规律。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正视灾难,在与灾难的斗争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1.
赵爱萍 《学理论》2012,(15):146-147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我国在国际上和平崛起,不仅要有很强的政治国力、军事国力、经济国力,而且要不断提高文化国力,充分认识到国家软实力——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并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担负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问答     
任锦华  杨巍  吴丽娥 《学理论》2008,(13):60-61
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什么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赵金山 《学理论》2010,(24):107-10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从自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会来得更直接、1更深刻、更有效。这是一个民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对自己光明前途充满自信的表现。”中华民族孕育数千年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一直发挥着陶冶情操、经国济世的重要作用。正本清源,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统礼仪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6.
郭永军 《民主》2008,(9):20-21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硌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并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宏伟任务,无疑应着力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多年来,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学问主要在学术领域打转,仅为少数专业人士所掌握。在今天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着重讲了四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是紧密相联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拐点",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系,不断厚植"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有效地回应现实文化中"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道理所在,从根本上领会"中国特色"的实质,进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中西文明互鉴中进一步明晰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其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构成这个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